浅论物理学与东方哲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6972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物理学与东方哲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论物理学与东方哲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物理学与东方哲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物理学与东方哲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物理学与东方哲理物理,在古代它泛指人类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的理性认识,即物的道理,与哲学是浑然一体的。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文社会的规律是统一的,人文社会的法则也应该归结为天地、自然的法则;后来有人把这个观点概括为“天人合一”。同样的,在2500 年前的古希腊,科学、宗教和哲学还没有分裂。物理的含义比现在广泛得多。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微观方面的发展,越来越清晰的与古老的哲学有了联系。印度教的吠陀 ,中国的易经 ,佛教的如来箴言中,以及古希腊的“ 晦涩哲人” 赫拉克利特的著作,在伊斯兰教神秘主义哲学家伊本阿拉比的泛神论神秘主义,或者亚基巫师唐磺的教义中,都或多或少的与现代物

2、理学有联系。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中说:“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意思是说: 研究物理、探讨物理需要仔细观察和推演物理规律,这里自有无穷乐趣,可以摆脱争名夺利的想法,好好地享受生活的乐趣。西方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便是来自于“有” 的概念, 巴门尼德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他把自己的基本原则称为“有”,它是唯一的、不变的。这种哲学产生了关于不可毁灭的物质的概念。到了 15 世纪后期,对于自然的研究就有了真正的科学精神并用实验来检验思辨的想法。与这种发展相平行的是对于数学的兴趣增长了,并终于导致以实验为基础,用数学语言表达的科学理论。笛卡儿的哲学不仅对于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具

3、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直到今天的西方思维方式也具有极深刻的影响。笛卡儿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使得西方人把自己与思维等同起来而不是与自然等同起来。这就把存在于身体“内部”的自我思想分离出来。而从身体分离出来的思维徒劳无益地想控制它。这就引起了有意识意志与无意识本能之间的明显冲突。每个人又按照他的活动能力、才能、 感情和信仰等进一步分割成大量的分离部分。这就卷入了无穷的冲突。这些冲突则不断产生形而上学的混乱和挫折。-这种人类内部的分割反映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观点,即把它看成各个物体和事件的集合体。把这种观点推广到社会就分割成不同的国家、种族、 宗教和政治集团。认为这些部分可以分割开来的信念可以说是目前

4、一系列社会、生态与文化危机的主要根源。它导致自然资源极不公正的分配, 造成了经济和政治的混乱,越来越严重的暴力, 以及严重被污染的环境。这种机械观既有益处也有害处。它使经典的物理学和技术获得极为成功的发展,但是又给我们的文明带来了许多恶果。有趣的是从这种机械观产生出来的20 世纪科学,现在又克服了它的局部性而回到古代希腊和东方哲学所表现出来的统一性。-摘抄自物理学之道和机械论的西方观念相反,东方的世界观是“统一”的。在东方思想看来,可以看到与感知的所有事物与事件都是相互联系的,是同一终极实在的不同方面的表现。在佛教看来,我们把可感知的世界分成各个部分是“无明”或者说无知:当思维受干扰时就产生了

5、事物的多样性。当思维平静时,事物的多样性就消失了。用东方的观点看来,把自然分成不同的对象不是根本性的,任何这样的对象都具有永远变化的性质,即“无常”。 杂阿含说:“ 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所谓无常,指的是随生随灭,前生后灭。佛教认为,任何现象与事物一方面只能存在于极短的刹那间中,此称刹那无常;另一方面又在这刹那之中经历生、住、异、灭4个阶段,称有为四相,即指一切有为法必然有的4 种特征。 金刚经所说:“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因为世间一切万法无一是常住不变的,因此说 “ 无常 ” 。这其实与物理学有些类似,宇宙世间一切事物没有一样是静止的,既然是动的,就

6、是“ 无常 ” 。因此东方的世界观在本质上是动态的,包含时间和变化的基本特征。宇宙则被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在,它永远在运动,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同时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所有的现象都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 而宇宙在本质上具有动态的性质。我们越是深入微观世界就越体会到现代物理学家与东方古老先哲的思想是多么的相似,从分子到原子, 从原子到原子核内结构。这与佛家的“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是多么的相似。在西方文化中, 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机械的,局部性的世界观。越来越多的人把这看成是社会广为扩散的不满的根本原因。印度最经典的古老哲学

7、著作奥义书谈到高级与低级的知识,低级知识是指各门科学,而高级知识是指宗教知识。佛教则谈到“相对”与“绝对”的知识。另一方面,中国的先哲们总是强调直觉与理性的互补性质,并用阴和阳来表示,这是中国思想的基础。与此相适应, 在古代中国发展了两种互补的哲学传统来处理这两类知识。中国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这便是“ 阴阳 ” 的概念。在理性的范畴即科学的范畴里可以进行测量与定量化,进行分类与分析。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知识的局限性在现代科学中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了,在现代物理学中尤其是这样,海森伯说过:“每个词或概念,不管看起来多么

8、清晰,它的应用范围都是有限的。”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做到时刻意识到概念性知识的有限性和相对性。因为我们把握实在的表现要比把握实在本身容易得多。因此我们往往会把两者混淆起来而把概念及符号看成就是实在。东方思想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使我们避免这种混淆。禅宗说过, 在表示月亮时需要手指,但是一旦认出它所指的月亮后就不必再考虑手指了。奥义书里有这样几句话:这是无声、无党、无形、不朽的,也是无味、无嗅、永恒的,无始无终、高于一切、坚固稳定,谁要认识了这一点也就解脱了死亡。佛教徒把来自这种经验的知识称为“绝对”的知识。因为它不依赖于理智的区别和抽象分类。虽然人类的理性知识有了惊人的增长,但是并没有比两千年前聪明多少,这是从报纸上任何一篇作品都能明显看出的事实。这是绝对知识无法用言辞交流的极好例证。当我们从古老经典中,从易经、 道德经、 吠陀和金刚经等等东方古老哲学的荟萃中找到世间的真谛,物理学这个大的学科或许才会更好的发展下去。参考文献: 物理学之道、 杂阿含 、 奥义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