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1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6894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1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1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1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1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1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1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八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1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I I 卷卷本卷共本卷共 242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计分,共计 48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目要求。1. 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A. 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 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 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D. 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答案】C【解析】据材料“姬姓与姜姓封国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有利于扩大周朝疆域,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故 C 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建立君

2、主专制制度,故 A 项错误;当时也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 B 项错误;分封诸侯国不是西周政权建立的原因条件,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注意区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概念,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 河南农谚说:“立春睛一天,农夫不费力” ;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这些农谚A. 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B. 没有科学可信性C. 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D. 源于农民的无知【答案】C【解析】据材料“立春睛一天,农夫不费力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并结合所学知

3、识可知,这反映了农谚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作用,故 C 项正确;中国古代并不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故 A 项错误;农谚有一定的科学可信性,故 B 项错误;农谚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经验,故 D 项错误。故选 C。3. 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据此可知,汉初A. 皇权有所衰落B. 君臣关系已经恶化C. 相权有所削弱D. 中枢体制亟需改革【答案】D【解析】据材料“丞相田蚡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丞相田蚡有任命官吏的权力,说明丞相权力太大,中枢体制亟需改革,故 D 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皇权有所衰落,故 A 项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

4、也不能说明君臣关系已经恶化,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相权较大,故 C 项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学生应该正确理解这说明丞相权力大,再结合中外朝制度的背景,即可正确判断。4. 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0 年,户主张玄均 34 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 1 人,寡 1 人,合应授田 230 亩,而其实际授田为 75 亩;721 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 131 亩,而实授田为28 亩。这反映了唐代A. 田制已遭到破坏B. 分配土地严重不均C. 官吏的腐败贪污D. 各地的经济不平衡【答案】A【解析】据材料“应授田 230 亩,而其实际

5、授田为 75 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名不副实,已遭到破坏,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的问题,不能说明分配土地严重不均,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官吏的腐败贪污,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各地的经济不平衡,故 D 项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关键信息出发, “授田”属于均田制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实际授田数量极低的材料可以分析得出正确答案。5. 古代关于租佃关系的认识,有三种:一种认识是为富不仁,把地主的富列入不仁之列;另一种认识是各得其所;而更多人认定的则是地主对佃户行仁义,养活了租佃者。据此可知A. 第一种认识更符合实际B. 租佃关系认知

6、呈多样性C. 第三种认识更符合事实D. 三种认识均不正确【答案】B【解析】据材料“古代关于租佃关系的认识,有三种”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租佃关系认知呈多样性的特点,故 B 项正确;为富不仁的认识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故 A 项错误;地主对佃户行仁义,此认识也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三种认识都有各自的立场和角度,故 D 项错误。故选 B。6. 宋代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天下转运司,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据此可推知宋代A. 政治源于立国传统B. 官员均是文臣出身C. 地方基本没有自主权D. 冗官源于文官制度【答案】A7. 1980

7、年,史学界经过对光绪脉案等清宫档案的仔细研究,普遍认为光绪是由于体虚病久而自然死亡,并非死于谋杀;2008 年,史学家运用中子活化等实验方法对光绪头发进行检验,证明光绪系中毒死亡。据此可推知A. 科技推动历史认知变化B. 档案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C. 历史事实因时代而改变D. 史学家决定史学观点变迁【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清宫档案的仔细研究到中子活化等实验方法,体现了史学研究的科技变化,对光绪死因的结论变化说明科技推动历史认知变化,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科技方法更接近历史事实,故 B 项错误;历史事实客观存在,不因时代而改变,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史学家决定史学观

8、点变迁,故 D 项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解读材料信息,注意找出前后结论变化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科技的发展进步是主要原因,据此即可正确判断。8. 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A. 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B. 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C. 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D.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C【解析】据材料“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佃权保证了佃农的土地使用权,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故 C 项正确;永佃权弱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故A 项错误;永佃权属于土地使用

9、权,没有损害地主所有权的利益,故 B 项错误;佃农和地主不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不能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永佃权”的含义和特点、作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角度理解,据此即可得出“佃农经济的独立性增加”的结论,从而正确判断。9. 1877 年,马建忠在自法国上书李鸿章一文中称:“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 ”这表明A. 洋务派学习西方律例制度B. 先进人士对洋务运动进行反思C.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愿望D. 顽固派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答案】B

10、10. 1873 年,总理衙门与英、法、俄、美、德五国公使围绕亲递国书的觐礼问题进行谈判,双方辩论往返持续三个月之久,最终达成协议:五国公使觐见时不行跪拜之礼,公使们将觐见本国君主的三鞠躬之礼改为五鞠躬。据此可知中国A. 外交主动融入世界B. 外交艰难向近代转型C. 近代外交的屈辱性D. 奉行传统外交理念【答案】B【解析】据材料“总理衙门与五国公使围绕亲递国书的觐礼问题进行谈判持续三个月之久,最终达成协议不行跪拜之礼改为五鞠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政府的外交向近代转型的艰难和曲折性,故 B 项正确;清政府的外交是被动融入世界,故 A 项错误;亲递国书的觐礼问题的谈判不能体现近代外交的

11、屈辱性,故 C 项错误;材料说明清政府传统外交理念有所改变,故 D 项错误。故选 B。11. 1933 年,学者张荫麟指出:“甲午一役关系我国国运至巨,宜为治我国近世史者所注重。顾关于此役,从中国观点之第一手的纪录,至为窘乏,即使间接之史料亦稀。 ”这反映了A. 历史研究应关注第一手资料B. 史料缺乏不利历史研究C. 甲午战争提升我国国际地位D. 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答案】D【解析】据材料“1933 年甲午一役关系我国国运至巨,宜为治我国近世史者所注重第一手的纪录,至为窘乏,即使间接之史料亦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 年日本侵华形势严重,学者张荫麟研究甲午战争史料的问题,目的是警醒世人

12、,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故 D 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历史研究应关注第一手资料,故 A 项错误;材料重心也不在于史料缺乏问题,故 B 项错误;甲午战争降低了我国国际地位,故 C 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 1933 年的特殊历史背景,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日本侵华形势严重的背景,再结合甲午战争的史实,即可领会材料的主旨,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2. 1935 年,蒋介石指示:“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改运川黔两地,并不露形迹。 ”这一指示在当时A. 加速了日本侵华步伐B. 意在警惕中共力量C. 导致了经济比例失调D. 旨在服务民族战争【答案】D【解析】据

13、材料“1935 年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改运川黔两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侵华形势严重,兵工厂内迁旨在服务民族战争,故 D 项正确;兵工厂内迁没有加速日本侵华步伐,而是应对日本侵华步伐加速的形势,故 A 项错误;兵工厂内迁主要目的不是警惕中共力量,故 B 项错误;兵工厂内迁与经济比例失调无关,故 C 项错误。故选 D。13. 下表-1935 年中国银行设立统计表时期设立数目百分比1896-1911174.631912-1916308.171917-192313135.701924-1927246.541928-193511631.61年度不明4913.35合计3671

14、00.00此表反映近代中国银行资本A.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B. 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C. 民国政府时期发展迅速D. 主要为外国资本主义服务【答案】B【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不是中国银行资本的特点,材料数据也无法体现,故 A 项错误;从 1896 年到 1935 年,国内外形势变化,势必影响中国银行资本的变化,故 B 项正确;材料数据中民国政府时期 1924-1927 年是下降的,不是发展迅速,故 C 项错误;材料数据也无法体现中国银行主要为外国资本主义服务,故 D 项错误。故选 B。14. 1944 年 9 月,国民参政

15、会三届三次会议上,中共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中外舆论的广泛支持。中共这一主张在当时A. 旨在夺取国民党的政权B. 提升了中共的声望C. 改变了国民党专政局面D. 意在建立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据材料“1944 年中共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并不是夺取国民党的政权,而是要求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故 A 项错误;中共的主张获得中外舆论的广泛支持,这提升了中共的声望,故 B 项正确;当时国民党仍然坚持一党专政,故 C 项错误;1944 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仍然存在,故 D 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

16、注意题干时间“1944 年” ,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出中共影响力提高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5. 下表新中国“一五”期间主要能源产量表项目1952 年1957 年增长率原煤(万吨)66491300096原油(万吨)43.6146235钢(万吨)135535296生铁(万吨)193594208布(亿米)38.350.532纱(万吨)65.684.428此表说明A. 大跃进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B. 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C. 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D. 我国工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局面【答案】C【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发生于 1958 年,不是“一五”期间,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投资规模的数据,故 B 项错误;“一五”期间,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重工业数据增长高于轻工业,故 C 项正确;材料数据不能说明我国工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局面,故 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1952-19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