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6873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生物试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如图是某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 甲图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B. 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C. 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D. 甲、乙、丙所产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题干中甲、乙、丙是同一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图,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基因 A 与 a 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上基因

2、A 与 a 不同,没有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的特征,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丙细胞也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基因 B 与 b 所在的染色体颜色不一致,则染色体上基因 B 与 b 不同是交叉互换造成的。甲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产生的变异一般不遗传给后代。2.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 接受抗原刺激后 B 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稳态失衡C. 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答案】D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

3、式传导的,已知兴奋由兴奋区向邻近的未兴奋区传导后,未兴奋区成为新的兴奋区,而原兴奋区则恢复静息状态(成为未兴奋区)且有短暂的不应期,所以兴奋不回传。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0 点为 PQ 的中点,给予 O 点一个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是 。若同时在 0 点、M 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如果电流表不偏转,则 M 点的条件是A. 不偏转,M 点与 P 点或 Q 点重合 B. 偏转,M 点在 PQ 段之间C. 不偏转,MP 略大于或等于 PQ 的一半 D. 不偏转,MP 小于或等于 PQ 的一半【答案】C【解析】刺激 O 点,P、Q 两点的电位变化同步且相同,所以电流表不偏转;MP 大于或

4、等于PQ 的一半时,M 点的兴奋向 O 点方向传,到达不了 P(或传不过 P 点) ,等同于只给 O 点刺激,所以选 C。【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名师点睛】掌握膜电位的测量的方法: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4.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 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B. 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瀲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C. 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 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

5、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的传导,在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此时涉及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即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因此仅有化学信号,A 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调节的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B 错误;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 错误;单细胞生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存在神经调节,只有体液调节,D 错误。5. 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

6、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甲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B. 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C. 图乙中 bc 段的斜率大于 de 段的斜率D. 图乙中 mn 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 B 细胞【答案】A.【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6. 探究不同浓度的 NAA 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实验中 NAA 浓度大小为 XZYB. Y 浓度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C. 实验结果说明 NAA 的生理作用不表现出两重性D. 不加 NAA

7、的插条仍然生根,这是植物体内自身产生生长素作用的结果【答案】D【解析】A、看图可知:X 浓度的 NAA 对于某植物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X 浓度大于 Y 浓度和Z 浓度;Y 浓度的 NAA 对于某植物插条生根作用大于 z 浓度,但是不能确认 Y 浓度和 Z 浓度的大小关系,A 错误;B、本实验只设置了 3 个浓度,设置组别太少,不能说明 Y 浓度和 Z 浓度为促进该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B 错误;C、看图可知:X 浓度的 NAA 对于某植物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Y 浓度和 Z 浓度都促进插条生根,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 错误;D、不加 NAA 的插条仍然生根,这是植物体内自身产生生长素作用的结

8、果,D 正确。7. 研究人员调査了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内 8 年间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 第 24 年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 8 年间兔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 第 8 年兔种群密度小于起始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 错误;B、第 24 年 1,种群的增长率=1 小于零,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下降,B 错误;C、由图示可知,第 24 年 1,种群的增长率=1 小于零,兔种群数量开始逐年

9、下降;第 46 年 =1,种群的增长率=1 等于零,各年的兔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 68 年1,种群的增长率=1 大于零,兔种群数量逐年上升,种群数量变化不呈现 S 型曲线,C 错误;D、若刚开始的种群密度为 N0,则第 1 年的种群密度为 0.5N0,第 2 年的种群密度为0.50.5N0=0.25N0,同理,第 8 年种群密度为 0.25N00.751.251.5=0.345N0,即第 8年兔种群密度小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D 正确故选:D8. 下图是生态系统能最流动图解(局部)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为(B2+C2+D2+A2)B. 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总量为(B2+

10、C2+D2)C. 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1/(B1+C1+D1)D. 图中 B1表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为 D1A2+B2+C2+D2,A 正确;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总量为 Wl=A1+B1+C1+D1,B 错误;图中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l,C 错误;图中 B1+C1+D1 表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9.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下列说法错误

11、的是A. 图中 A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625%C.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9.6l04kJ/(m2y)D. 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中 A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A 正确,根据能量的输出,可计算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51+21+005+025=75,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 75-5=25,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05+4+9+25=16,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5/16=15625%,B 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3+70+23+(16-2

12、)=110,C 错误,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消费者的能量来源包括有机物输入。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75,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仅为 75-5=25;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包括有机物的输入,等于各输出能量之和。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0. 正常的玉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n=20。现有一种三体玉米,细胞中 5 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 2n+1=21。该三体玉米基因型为 AAa(A 为抗病基因,a 为非抗病基因,在 5 号染色体上)。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如 AA、Aa)中雄配子

13、能存活但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存活且能参与受精作用。请分析冋答:(1)该三体玉米的变异类型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某同学取该三体玉米植株的花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若某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将来会形成配子 AA,则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条或_条。(2)若 5 号染色体的 3 条之间的任意 2 条联会的概率均等,另一条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该三体玉米产生的四种配子类型为_,其对应的比例为_。据此推断,让该三体抗病玉米(AAa)自交,子代中非抗病玉米所占比例为_。【答案】 (1). 染色体(数目)变异 (2). 11 (3). 22 (4). AA、Aa、A、a (5). 1221 (6

14、). 1/18【解析】试题分析:(1)该三体玉米细胞中 5 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 2n+1=21,说明其变异类型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变异;正常的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20,该三体玉米植株的细胞中含有 21 条染色体,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将来会形成配子AA,说明该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11 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 22条,故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11 条或 22 条。(2)若 5 号染色体的 3 条之间的任意 2 条联会的概率均等,另一条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三体玉米产生的四种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AAAaAa1221;结合题意并据此推断,让该

15、三体抗病玉米(AAa)自交,其产生的卵细胞有 AAAaAa1221,正常的精子(染色体数异常的雄配子如 AA、Aa 能存活但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有 Aa21,故子代中非抗病玉米(aa)所占比例为 1/61/31/18。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11. 如图 1 所示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 2 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 a 过程为_,b 过程的实质是_,其直接作用对象是_。(2)图 2 中在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在 T 点时_(填“是” 、“否”或“不一定” )形成新物种。(3)如果老鼠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 AA、Aa、aa 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 A 和 a 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 和 a 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 Aa 的频率(N)大约是(_)A.0N100% B.0N50% C.0N50% D.N50%【答案】 (1). 地理隔离 (2). 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