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高频考点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6742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高频考点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高频考点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高频考点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高频考点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高频考点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高频考点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高频考点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频考点二浓缩的都是精华 概括段 (层)意、主题 (2012 广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荷叶 韩开春 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 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 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 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 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 荷听雨声 。”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

2、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 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 或是撑着一 把油纸伞, 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 受啊。 其实, 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 大片荷塘, 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 只是个俗人, 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 什么诗意。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 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

3、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 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 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 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 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或许是 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 还有一些黑脊背的 鱼,在荷叶撑起的太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 击,发出 “泼剌剌 ”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

4、了。 这样的季节, 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绽开它美丽的笑脸 时起, 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 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入水底,浮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 临了上岸, 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 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 手里端根树枝, 一只眼闭着, 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 嘴里同时发出 “叭 ”的一声。 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 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

5、成细丝,放点 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 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 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 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 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 不同, 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 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选自 2010 散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 答: _ 答案(1)夏日

6、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与水中的生物相映成趣。(2)夏日 的荷叶为孩童在水中的玩耍增添了无限的乐趣。(3)夏日的荷叶既能食用,又能包裹食物, 具有实用价值。(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围绕一个话题筛选信息。从第 三段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抓住段 落中的关键句进行归纳。第段开头 “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引领后面 段,即 “ 我”“ 喜欢夏日的新荷”的原因。 归纳第 段内容, 抓住 段开头的关键句,再对文 段内容进行归纳,就可得出题目答案。 如何理解考试说明中“概括作品主题”这一考点要求? 答案(1)作品主题在阅读中十分重要,它犹如人的神经中枢,所有的阅读题都像是它 的神经末梢。阅读

7、鉴赏,必须有主题意识,必须从标题、首尾、文眼句及议论抒情语句中迅 速把握主题。 (2)对作品主题的概括,既可以是对作品部分中心层意、段意的概括,也可以是对整篇 作品中心意思的概括。在阅读训练中, 应以前者为主, 尤其要做好“原因概括题”的题型训 练。 一、概括段 (层)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在寺庙里见过苔藓。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修道者们苦苦寻觅 的无非是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不管红尘千丈,我自守住心性,守住人与天、心 与道最本源最深妙的血脉关联。世俗文化随着物欲的膨胀日益远离人与世界的真谛,求道者 们以他们舍身求道的苦行精神维系了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

8、,这也为返本溯源的后来者保留 了一条条秘密幽径。入定、静观和冥思,就是古人悟道和修行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文化最 核心的内在超越之路。我每一次谒访寺庙,踩着那铺满苔藓的小径,就仿佛看见了僧人们宁 静淡远的背影, 习习秋风,犹回荡着诵经的声音;而飞檐上的月亮,莫非是他们留在天上的 面容:似笑非笑,是不是他们久久冥思禅坐,忽然顿悟时绽放的喜悦而吉祥的神色? (节选自苔藓) 1.作者为什么说“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请分点概括。 答: _ 答案让修道者寻觅到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让求道者领悟到人与世界的真谛,维系 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通过入定、静观和冥思的方式,实现内在的自我超越。

9、解析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后文中“修道者们 ,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 求道者 们 ,维系了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 入定、静观和冥思, 就是古人悟道和修行的基本 方式, 也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内在超越之路”等句子, 都是说 “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 身养性的宁静栖园”的原因。 知识储备概括层 (段)意最基本的方法是划分层次,提取或概括关键信息,为此需要逐句 逐层地细读。 对于几个段落的文意概括,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是 并列、 对照关系的, 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 转折关系的, 要重在后者, 又不忘前者;如是总分(分总 )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10、 概括、归纳文意常用的三种方法: (1)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 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 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 息进行提取。 二、概括主旨 (主题、中心思想) (2012 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11、张锐锋 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从早上开始, 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 的生活。 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 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 它总是将人的生活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 案日日常新。林一家人开始起床,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劈柴。锋 利的斧头, 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用有点 笨拙的姿势,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 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 劈木开裂,舜的

12、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 鸡们怀着 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 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 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 秩序。 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 一块空地上, 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 言的参与, 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

13、佛一 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 就可以把冬小麦 种好, 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 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 居开始盖房, 林和妻儿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 将柿子皮削掉, 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 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 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一天的

14、光阴就像几千年的光阴,简单而迅忽。 林的一家人陆续回 到家中,林对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沉思了好久,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好像忘掉了什么,总 之,他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用老茧坚硬的大手,粗暴地撕下了一页。用大大的黑体字标着阿 拉伯数字的日历,和造币厂刚刚印制的崭新纸币一样,挺括,坚韧, 在黑夜到来前的最后时 刻闪着光, 它用每一个唯一的日子作为自己的防伪标志,一个日子根本不会与另一个日子混 淆,只是在撕下它的一瞬,发出嗤的一声,尖锐,迅疾,刺激,不容臵疑。一天的终结,多 少年的终结,嗤的一声撕裂。 晚饭后才开了灯,一盏15 瓦的灯泡,将并不明亮的光射向每一个角落,人们的脸庞 现出明暗的分界,夸张的塑像

15、都坐在小板凳上,一台14 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屏幕,在一片雪 花斑点里推出了清晰度很差的人影,繁忙喧嚣的城市场景,豪华汽车和别墅,高架公路和人 行天桥 ,奢华的生活只露出冰山一角,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对于林一家人来说,电视剧中 讲述的不过是一个传说,一个神话,和远去的舜的故事几无区别,甚至他们更相信后者。 这个古老村落里的人们,几千年来恪守自己的寂静生活,按部就班, 连步履也是那样 从容、谨慎、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但是其中仍然藏着神奇,平凡比非凡可 能更有价值,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凡的极限。(节选自被时间决定的讲述,有删改 ) 2.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 _ 答案(1)对生生不息的乡土文明和从容恬淡的劳作生活的敬重(或“赞叹” )。 (2)对奢华、喧嚣的城市文明的排斥与反感。 (3)对城市文明冲击乡村生活的现状深表担忧。 (4)对贫困落后的农村生活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结合主题、情感探究文本的创作意图。归结文章每部分包含的情感, 特别注意最后一段。 知识储备概括、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 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解读题目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