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31657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单元内容及知识结构本单元选是的反映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既有表现乡村戏剧和民间传统艺术的社戏、口技;又有表现中外舞蹈艺术的安塞腰鼓、观舞记;还有表现绘画艺术的竹影。但是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像社戏,不仅有地方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更主要的是对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竹影中不仅有中国画的艺术内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现。因此,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同时要有意识地

2、扩大学生学习的课堂,尽可能的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每课的生字、词,正确注音,懂其意义。、要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多角度领会语言的美,积累精美的词句。、学习本单元,要揣摩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丰富文化素养,感受语言风格。 2、能力培养目标教学本单元可以让学生先去查找本单元涉及到的名人相关资料,让学生先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接触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加强朗读教学,通过朗读对不同特色的语言进行体味、初步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针对每篇文章不同的语言特点,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3、。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速读后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汲取精神营养,培养健康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学习本单元一定要树立大语文课堂的意识,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的知识。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还要用心灵去与作家、与文本对话,培养自己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课题社戏设计理念社戏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醇厚的人情。小说写的是“ 我”小时侯在外祖母家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邻村看戏的情景,处处洋溢着温馨,一切都让人觉得那么和谐,自然,充满生趣。在这里,自然与人情融

4、为一体,人情之质朴、醇厚一如那里的山水令人沉醉、感动。小说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这些小伙伴淳朴善良、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乐于助人。文章的景物描写也极具特色,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整体把握文章( 一) 阅读文章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思考问题:1. “好豆”、 “好戏”连续两个“好”字可见“戏”和“豆”非同一般,究竟豆好不好吃吗?阅读“吃豆”部分明确: “豆”并无特殊之处,不过是江南农村一种很普通的豆而已。那夜的豆也不过是用点盐巴煮着吃,实

5、在也平常。2. “戏”又如何呢?明确: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 ,可见“社戏”是乏味的。3. 讨论:豆很普通,戏也乏味,到底是什么使“我”认为豆好吃、戏好看呢?明确:人好:双喜:聪明能干,考虑问题周到,办事果断,为“我”看戏想方设法;阿发:憨厚纯朴,待人真诚,竟然小伙伴偷他家的豆;六一公公:朴实善良,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对别人却又慷慨大方。(二)阅读文章主体部分,体味景物描写。四、小结:“我”认为豆好吃、戏好看的根本原因是“人好”、 “景好”感知全文,理解文章内容(一)研读开头部分1. 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1) “我”在那里受到“优待”。 (钓虾“归我

6、吃” ;坐船“在舱中” ;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 (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4)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5)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2. 这说明了什么?淳朴、善良、友爱、无私(二)重点研读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序幕:介绍平桥村人们的淳朴好客,为写下文做铺垫。( 2)看戏前的波折。 (3)月夜行船。(4)船头看戏。 (5)月下归航。 (6)看戏余波。豆麦无边水草发香月色朦胧月色朦胧连山起伏笛声悠扬戏台像仙境景好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2、阅读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

7、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乐土” ) ( 2)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a.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b.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c.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3. 阅读第二部分( 1) “文似看山不喜平” 。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明确:三次波折:叫不到船,不准和别人去,外祖母要担心。三次转机

8、:八叔公的船回来了,与我同去,保证不出事。好处:一、笔法曲折,文气摇曳, 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二、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2)找出看戏前的波折部分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并分析起作用。明确:第一盼望急得要哭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渲染沮丧)不钓虾,东西也少吃,不开口。高兴(烘托社戏对儿童的吸引力)( 3)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往赵庄看戏。作者抓住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 a. 第 10 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

9、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点磕退后上前架b. 第 11 自然段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人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神。视觉:豆麦“碧绿” 、远山“淡黑” ,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 “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 歌吹 “ 。感觉: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修辞手法: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 )以动写静,烘托出

10、“我”急迫的心情( 4)朗读 2223 段。思考:这一部分写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景物美;船快。4. 阅读第三部分看戏后的余波,讨论六一公公的形象。看得出来,六一公公对孩子们偷吃他的豆并不怎么介意,还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迅哥夸奖他的豆好吃,他又感激又得意。因为细心播种、耕作的成果受到肯定,他就这么高兴,这正是劳动者淳朴厚道本质的表现。七、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我”十一、二岁时和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课题安塞腰鼓设计理念安塞腰鼓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11、,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作者通过描写西北汉子擂腰鼓的场面,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力量也正是通过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与羁绊。安塞腰鼓,正表现了他们身上具备的那种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文章用语激动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让人激情澎湃。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于浪漫中渲泄生命的激情,于诗意中追求永恒。全文充满一种阳刚之气,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整体感知全文,理情文章结构(一)首先请大家欣赏全文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根据板书理

12、清作者的写作思路。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2、引导学生划分结构层次。3、划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二)讲读,重点突破。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2、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指导朗读,结合具体语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1

13、)问: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朗读本文段排比句要求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整体感知全文(一)朗读、感知1知内容。自由朗读课文,用“ , 的安塞腰鼓对安要塞鼓进行评价。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2明结构。(师生联读课文)说明:文章按“

14、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 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 4 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 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3. 寻美点。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 听) , ”的句式叙述出来。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

15、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疚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 变幻的舞姿 美 ,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二)朗读、品味1. 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析义: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加工,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让学生齐诵第6 段。教师示范。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

16、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 幻灯出示所改之诗) 教师范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学生反复朗读。 )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如:2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 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分小组交流。汇总意见。3整理学生评点。从用词方面说:(1)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2) “茂腾腾的后生” “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3)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