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1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402610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时 古代的经济政策及近代 前夜的发展与迟滞,-2-,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一、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表现 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出现。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些松动。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但统治者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3)评价 积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小农经济,维护社会稳定。 消极: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是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4-,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

2、1)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防范外夷入侵和沿海反抗力量的需要;统治者妄自尊大。 (2)表现:明朝初年、明朝中期、清朝康熙年间均推行“海禁”,严格限制出海船只规模和海外贸易;乾隆年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需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 (3)评价: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发展机遇,导致东西方国力易位。,-5-,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发展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农业: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产品商品化现象发展。 手工业: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商业: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加上广

3、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和长途贩运日趋活跃。 城市:工商业市镇兴起。 综合国力: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是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地区之一。,-6-,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产生: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地位:只是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自然经济仍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 阻碍因素:根本因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具体因素有自然经济的抵制、农本商末的传统观念、统治者实行抑商与“海禁”及文化专制政策等。,-7-,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迟滞:近代前夜的危机 (1)西方崛起: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

4、命,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此后,它们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2)中国落伍: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紧闭国门;对内固守农本商末、压制工商业、厉行文化专制。康乾之际,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便已大体定局。,-8-,思维导图,知识清单,自主探究 画一画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9-,思维导图,知识清单,想一想怎样理解中国明清时期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又属于“落日的辉煌”?,提示:“近代的前夜”: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成长。“落日的辉煌”: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0-,主题,真题溯源,史料解读,

5、高考例析,“以末敛财,以本守之”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2014天津文综,12(节选)材料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思考 指出材料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提示: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其他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6、,-11-,高考例析,真题溯源,史料解读,主题,史料 既禁以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解读 注意省略号在研读史料中的分层作用。史料中,省略号之前的内容反映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开拓海外市场;省略号后的内容则指出“海禁”政策造成了沿海居民贫困化的严重社会问题。,-12-,高考例析,真题溯源,史料解读,主题,论从史出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13-,高考例析,真题溯源,史料解读,主题,-14-,高考例析,真题溯源,史料

7、解读,主题,(2015海南单科,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15-,高考例析,真题溯源,史料解读,主题,-16-,教材补遗,史著赏析,古代中国重要的赋税制度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实质上是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 (2)编户制度:汉代对百姓的一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比较完备的赋税制度。被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他们依据人口和资产向国家

8、承担人口税、田租、徭役和兵役,国家对他们控制十分严格。 (3)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即土地税,征粮)和调(即户税,征布帛),还要服兵役和徭役。,-17-,教材补遗,史著赏析,(4)租庸调制: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后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纳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唐朝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这样就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5)两税法: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

9、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这就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8-,教材补遗,史著赏析,(6)“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纳银代役的规定,说明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7)“摊丁入亩”和“地丁银”:清朝,康熙时进行局部试点,规定以1712年为界,今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10、,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雍正时期,在全国推行,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赋税。“摊丁入亩”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头税,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使中国人口迅速膨胀,增加了大量劳动力,有利于当时国家的发展。,-19-,教材补遗,史著赏析,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解读史料反映了清代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由史料可以看出: (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进行

11、贸易。 (2)“闭关锁国”政策,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遮断了西方商人与“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引起西方人的不满。 (3)对于“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最终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0-,2,3,1,一、考查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 1.(2016河南六市一模,28)清朝康熙皇帝在圣谕中说:“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同时,“松之为郡,售布于秋,日十万焉”,无锡“一岁所交易,不下数十百万”。这反映了 ( ) A.粮食产量的提高 B.纺织规模扩大 C.经济重心南移 D.商品经济发展,答案,解析,-21-,2,3,1,二、考查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 2.(2016广

12、东珠海一模,26)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 )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 B.“功名”是富商大贾的最终目的 C.“海禁”松弛但仍有诸多的限制 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答案,解析,-22-,2,3,1,三、考查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3.(2016湖南永州一模,7)“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朝贡贸易的弊端 B.外贸无利可图 C.倭寇日益猖獗 D.“海禁”政策的实施,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