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管理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02019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179 大小: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港口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港口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港口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港口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口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管理(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港口管理,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港口的基本概念 一、水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1、水路运输的优点和不可取代性 水路运输利用天然水系,不占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水路运输的运载工具容量大,运输成本低 水路运输沟通全球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下页表) 引导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2、水路运输的不足 运输速度慢,使旅客运输向其他运输方式转移 运输线路受水域的限制,难以单独完成全程运输,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与海运量发展关系,港口的主要作用1、港口是海运和陆运的交接点2、港口是工业活动基地3、港口成为综合物流的中心4、港口在其所参与的供应链中发挥作用 5、港口是城市发展的增长6、港

2、口具有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效应直接经济效应经济发展效应 - 区域经济效应-全国经济效应社会发展效应-社区效应国土开发效应,二、港口的作用,三、港口的定义,1、港口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港口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港区组成。 结合供应链管理时代港口功能的变化, 定义港口:港口是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是运输网络中水陆运输的枢纽,是货物的集散地以及船舶与其他运输工具的衔接点;它可提供船舶靠泊、旅客上下船、货物装卸、储存、驳运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并由此延伸出工业和贸易的功能,具有明确的水域和陆域范围。,2、港界港界是港口

3、范围的边界线。根据地理环境、航道情况、港口设备以及港内工矿企业的需要等进行规定。一般利用海岛、山角、河岸突出部分,岸上显著建筑物,或者设置灯标、灯桩、浮筒等,作为规定港界的标志,也有按经纬度划分。 3、港区为保证港口生产,经营的需要,按照港口的规划,经政府批准而划定的水域和陆域。 营运港区:是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港口区域。 规划港区:是指根据港口规划为港口进一步开发、建设划定的具有明确界线的预留水域和陆域。,4、码头:供船舶靠泊,货物装卸和旅客上下的水工建筑物。5、泊位:供一艘船舶靠泊的码头长度。6、港口设施:指为港口生产、经营而建造和设置的构造物和有关设备,分为港口基础性设施和港口经营性设

4、施。港口基础性设施:防波堤、导流堤、港口航道、护岸、港池、锚地、船闸、道路、码头、趸船、栈桥、浮筒、客运站、铁路、给排水、公共通讯、供电和环保、助导航设施等。港口经营性设施:机械、设备、车辆、船舶、仓库、堆场、水上过驳平台等。 四、港口分类 1、按用途分,可分为: 商业港:供商船进出使用的公共性质的港口; 工业港:附属于某工矿企业的,主要为企业自己使用的港口; 军用港: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 避风港:具有良好的天然地势,为船只躲避台风等灾害设置。,2、按地理条件分,可分为: 海港:位于海岸线上的港口,如中国的大连港、青岛港等 河口港: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的港口,世界上有许多大的港口都是河口港,如鹿特

5、丹港、上海港等。 河港:位于河流沿岸的港口,如中国长江上的南京港、芜湖港等。 湖港:位于湖泊岸壁的港口。 水库港:建于水库岸壁的港口。,3、从运输的角度分,大致可分三种类型: 支线港:挂靠支线运输船舶和短程干线运输船舶。世界上大多数港口均属这种类型。 中转港:这类港口的地理位置优越,在水路运输发展的过程中已成为海上运输主要航线的连接点,同时又成为支线的汇集点。这类港口拥有大型码头,主要功能是在港区范围卸船、收受、堆存货物和装船发送货物。 腹地港:国际运输主要航线的端点港,与内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相连接,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服务于内陆腹地货物的集散运输,兼营海上转运业务。,干线运输,中转港,中转港,

6、腹地港,喂给港 (支线港),转运港 (支线港),第二节 港口在国民经济以及 地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06年中国17个沿海城市货物吞吐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一、贸易基础论和港口生长点理论 贸易基础论:港口是由于贸易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港口生长点理论:港口生长点效应在使港口城市获得比其他城市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中起很大的作用,2006年中国不同区域外贸生成量分布表 单位:亿美圆,二、中心-边缘理论,港口具有扩散效应、聚集效应和港口对货物的吸引中转效应。 扩散效应:当一个中心地区的经济增长后,会扩散到周围地区,随着中心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形成经济规模。 聚集效应:当一中心地区的经济发展

7、后,会带来对需求的增长,其边缘地区的产品(原料、生产资料等)自然地汇集到该城市,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需求。 中转效应:随着港口规模的扩大,装卸效率的提高,航线的集中,货运量的增多,港口的到发船密度必然增加。,三、资源禀赋差理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各国产品价格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港口城市与内地城市资源凛赋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港口资源。四、梯度传递理论国际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梯度传递的规律,即由经济梯度高的区域向低的区域传递。这是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梯度后,它的人工费用昂贵,地租急剧上升,城市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它的一部分资源凛赋优势开始丧失,

8、促使它的部分产业向低梯度的国家的地区传递。国际经济梯度传递的规律,给新兴的港口城市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案例:日本港口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日本,人们明白无误地认为港口是有区域经济效应和全国性经济效应的,因为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根据一项对神户、名古屋、川崎和北九洲等日本主要港口的调查结果表明,港口相关产业和依赖港口的产业所产生的增值以及从这些产业活动所派生出来的其它产业所产生的增值分别占这些城市增值水平的33%40%。例如,苫小牧港(1963年开港)是在一个有一家大型纸浆厂、但其它主要产业很少的地方发展起来的工业港,鹿岛港(1970年开港)是一个在几乎无人居

9、住的地方发展起来的工业港,对这两个港口的调查表明在这两个港口开港后,它们的腹地城市的工业产值突然有了很大的增长。苫小牧开港十年之后,1975年与1965年的货运量的比值是8.6 :1,鹿岛港1980年和1970年的吞吐量的比值是12.4:1。这些港口产生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在大致与苫小牧和鹿岛开港时间同时,这两个港口邻近地区的人口突然增加,由于这些新增的人口集中在原来人口稀少的农村,可以认为这些港口对日本的人口分散政策作出了贡献。此外,对已有的大港神户、北九洲和川崎的调查表明,这些港口通过当地的港口相关产业和依赖港口的产业为这些城市分别提供了200%、17.7%和267%的就业机会。这些港口附

10、近的城市都是日本的大城市,每个城市人口都超过一百万,这些港口为这些城市提供大约五分之一的就业机会这一事实也进一步证明,港口可以成为吸引人口的因素。,何为“国际航运中心”?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由发达的航运市场、充沛的物流以及众多的航线、航班、船舶汇集的国际航运枢纽。它由深水航道、港口码头、通畅的集疏运条件等硬件组成,有完善的服务与管理等软件作保障。 国际航运中心一般以国际贸易中转港为标志,航运要素齐全并已形成规模,处于全球海运干线网络的重要节点,依托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融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于一体,在经济区域的港口城市群中居核心的航运枢纽地位。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功能性的综合概念,是集金融发达

11、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一般以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第三节 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国际航运中心应具备的条件具有强大的腹地经济实力,充沛的进出口货源 区位条件优越,集疏运畅通 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国际大都市 发达健全的航运市场、充沛的航运业务、密集的航线、巨大的运量 有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高效优质的航运服务 积极扶植的政策和良好的法律环境,国际航运中心的特征 第一,港城互动。国际航运中心是以港口为主要处理平台的城市整体功能定位。港口与城市形成了一种“港为城用,城以港兴”的良性互动关系。具体而言,二者在经济关系是上结成密不可分

12、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二,区域协同。港口虽然以所在城市为主要依托,但其辐射范围又超越所在的城市,港口通过各种交通方式使其功能向城市之外的周边区域辐射与扩张。同时,港口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也必须寻找合适的港口作为其市场和物流通道。为此,需要港口与周边区域的发展步伐协调一致,具有区域协同的作用。 第三,功能导向。国际航运中心与所在城市及其周边腹地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僵化和被动的,而是灵活与主动的,即双方在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上可以互为引导与牵动。一方面,国际航运中心所在城市与周边腹地之间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直接影响到国际航运中心及其港口的功能定位;另一方面,国际航运中心的科学定位和建

13、设发展也可以直接对城市与周边腹地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引导作用。,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货物的运输与集散。 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货物运输、集散、加工和配送,属于加工增值型。 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发展到集商品、资本、技术和信息为一体,成为世界再生产活动的综合资源配置中心。,马硕对航运中心发展给出了三个层次(也即三个发展阶段): 基础航运层次(生产型):基本航运业务聚集地,航运货载中心 服务航运层次(服务型):围绕着船舶运输产生的辅助服务业务,例如:船舶融资、买卖,船舶登记,入级,保险,船员培训、管理,航运法律、仲裁,航运中介,船舶代理等等。航运服务中

14、心 智能航运层次(知识型): 航运知识的集散地。这包括与国际航运有关的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及颁布的专门机构。 航运界重要组织和决策制定的所在地,例如政府间的海事和与海事有关的机构,非政府间的专业协会,航运组织,海事仲裁,和与航运有关的企业、公司的总部等等。 创新能力所在地,这是指新的标准的制定,新理念的形,新方法、技术及业务实践和形式的发源,成长。以及有能力对此长期控制,发展和经营的地方。 成为:全球航运控制中心(包含对全球航运资源的配置),国际航运中心层次的分类,从影响的空间范围划分航运中心的类型: 地区性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全国性航运中心:上海、青岛等 区域性国际航运中

15、心:香港、新加坡(未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目标) 全球性航运中心:伦敦国际航运中心,(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第四节 港口功能的演变与发展,1、三代港口的划分 第一代港口:1950年以前的港口,功能: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货物收发等。 第二代港口:50年代至80年代的港口,功能:增加货物增值的工业、商业活动,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心。 第三代港口:80年代以后,功能:加强与所在城市以及用户的联系,增添运输、贸易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等综合服务,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2、“第四代港口”的概念 1999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第四代港口为“物理空间上分离

16、但是通过公共经营者或管理部门链接”的组织(physically separated but linked through common operators or through a common administration)。第四代港口的主要功能讲是在商业、综合物流枢纽、全程运输服务中心和国际商贸后勤基地(第三代港口)的基础上,向海洋生态经济后勤服务基地推进。 第四代港口是由不同港口相结合营运或共同管理而成,由于船公司和码头营运公司结盟经营世界各地港口的码头,货柜船东使用大型船舶行驶枢纽港并发展区域性转运港,而这些码头恰提供共同经营与管理所需的标准设施。当公营港口转为民营化作业,但仍保持公营

17、的管理监督规划功能,以使港口发挥效率但又能维持公用的普遍使用性。,3、第四代港口的特征 网络化特征 全球码头经营人的扩张和兼并,形成了庞大的码头网络。 船公司通过购买股份参与码头经营。形成船公司的码头网络。 网络向内陆伸展 供应链特征。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形成。 与城市融为一体。以港口为核心,规划和发展城市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 从强调自己是一个中心转变为更强调自己是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 港口之间的竞争是协同竞争。 港口成为资源配置的枢纽。 具有现代化港口的特征: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航道与码头,密集的全球性国际直达干线,内外便捷联结全球的公共信息平台,具有各种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与政策法律环境。港口技术结构呈现管理技术信息化、控制技术智能化、位移技术高效化和环保技术绿色化。 港口服务柔性化。港口能够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敏捷的快速反应,满足客户提出的各种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即提供高质量的柔性化服务。 港口运营精益化。现代港口通过信息化管理、生产流程再造等方式,消除港口的非增值活动。 第四代港口是绿色港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