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海南中小学校长培训宁维卫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80589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海南中小学校长培训宁维卫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海南中小学校长培训宁维卫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海南中小学校长培训宁维卫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海南中小学校长培训宁维卫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海南中小学校长培训宁维卫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海南中小学校长培训宁维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海南中小学校长培训宁维卫(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宁维卫,一、心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们获得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或态度的过程。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增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创新发展,增强生活的满意度。 心理健康教育以符合人的心理成长规律的方式,开掘人的内在的极大心理潜能,包括爱、自信、创造、积极的生活态度、追求自我实现的欲念,心理教育的价值内涵,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保险教育”,不是塑造所谓“完美”,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期待,心理学更看重独特的“个性”,每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其与众不同的优势,包括自我经验,潜在能力,气质,情感 树立终身心理教育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与趋势将人类生命价值内化,增强

2、对生命与健康价值的认知,增强学习与创新能力,培育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优良性格品质,获得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内涵:有一种看法,认为心理教育仅仅是一种教育的途径和工具,其实,当代心理教育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心理教育是注重实现生命价值与开掘心智潜能的教育,这是符合当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价值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提倡价值观中立,它体现了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注。,心理教育视野下的通识教育,心理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基础与关键。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体现了通识教育的核心目标:将人类生命价值内化,增强对生命与健康价值的认知,增强学习与创新能力,培育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优良

3、性格品质,获得幸福感。,1.通识教育是启智增慧的教育旨在突破偏窄专业思维的束缚,拓展更为宽广的世界眼光,融各种有益知识于贯通,不拘泥于已有知识,为旧见识所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应用者。,2.通识教育打动人心的教育。 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性,开掘其内在的极大心理潜能,包括爱、自信、创造、积极的生活态度、追求自我实现的欲念 深入心灵,感动心灵,启迪心灵。她对于构建强大的精神世界,感悟生命的价值,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均是不可或缺的。,3.通识教育是健全人格的教育。 通识教育的灵魂,即努力培养社会期待的“完人“(心智体健全的人)。通识教育应面对全体学生,旨在培养一大批热爱生命

4、,人格健全与自食其力的社会发展促进者。,大德育框架下的心理健康教育,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心理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 在1995年的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党中央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五大再次重申这一伟大战略,突出强调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问题。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意见。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

5、02020年)要求,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纲要明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指导纲要提出的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纲要提出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

6、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提出的实施路径:,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明确提出在学校心理教育服务体系,课程,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强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7、1982年作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宋任穷第一次在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培养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 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贴近群众,与时俱进。,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共同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以情感人,感动灵魂 润物细无声 情绪宣泄 说服的艺术,2018/9/6,16,思政教育与心理咨询的侧重点: 思政教育 心理教育,鲜明的价值取向,亮剑精神。 教育目标的政治性,时代性与社会性。 不受环境与人员资格的限制的教育。 以辩证唯

8、物主义者为根本理论。,无差别关怀与尊重,尊重隐私(除非触犯法律或有自杀式与他杀倾向)。 咨询目标更侧重个体心理世界的和谐。 专业人员和专业场所。 以心理学原理与方法。,2018/9/6,17,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联系与区别,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都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实施心理教育的活动,两者互为补充。 两者都是基于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 两者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教育过程。 两者都需要有专业素养、有魅力与激情的教师来主导。,区别:,1.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主要解决发展性问题,实事的途径包括课堂主渠道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等等;心理咨询

9、针对个体学生,主要解决个别化与私密性心理问题,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其工作任务是相当艰巨与繁杂的。 对教育者的专业要求有所不同,心理咨询需要有专业的职业训练和职业经历。心理咨询教师还要扮演耐心倾听者的角色。,二、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性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我们应该勇敢打破“心理问题的文化羞耻感”。,如何看待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成长的危机期与关键期。 特别是在初高中阶段性成熟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发生了急剧变化。 由于缺乏对自身发展的正确认识和社会阅历,他们内心世界充满着种种矛盾,亟需得到成长

10、的正确导引,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当12岁女孩佳佳(化名)蓬头垢面,牵着一条小狗第一次出现在成都金牛区沙河源派出所时,几乎所有民警都相信了她“可怜身世”的自白单亲、辍学,母亲有残疾;从德阳中江来到成都,是为了借钱为母亲看病和筹措学费。一场看似感人至深的“救母记”,原来只是现实版的“逃学记”。,案例:12岁女孩“借钱救母“?逃学到蓉编出一串离奇“家事“,指责式教育,会打击孩子自尊心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宁维卫教授认为,“很多未成年人离家出走或说谎,是孩子在逃避家长的指责或者引

11、起家长关注的一种方式。”宁维卫说,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增强。而家长用指责式的教育,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说谎逃避家长的指责是孩子的一种思维逻辑,这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家长不能轻易地对孩子说谎的行为上纲上线。”“现在很多家长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孩子进行指责式的教育,关闭了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失去了疏导孩子心理问题的机会。我建议家长应该用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容许自己的小孩犯错。对于孩子玩游戏、玩手机等,可以与孩子签一个协议,规定他们可以玩多久,或者什么时候可以玩,而不是粗暴的阻止。”宁维卫说,很多孩子问题,归根到底是家庭教育有问题。“很多父母的家庭教育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指责式的教育并不能

12、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对孩子的教育,首先是要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和人格。家长应该更多地与孩子做朋友,多倾听他们的内心。”(来自华西都市报2014-9-10),案例:12岁女孩“借钱救母“?逃学到蓉编出一串离奇“家事“,中小学经历了人生的一个关键期:青年期。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危机的时期。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理解青年期的领域。生理学家更关注青春期的萌动与完成,律师更看重指定的法律年龄,教育心理学家更关心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性。对青年期的基本看法:人生的这一阶段除明显受制于成熟因素外,还受到社会阶层、政治文化、法律和历史变迁的深刻影响 。,如何看待青年期,不同领域青年期开端结束表征,青年期是迈向成熟的关

13、键期,社会大众期望他们能成为肩负社会期待与责任的人,重要观点,心理问题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看,遭遇问题与解决问题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问题在于以一种怎样的心态面对问题。 心理困惑心理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徘徊、犹豫、迷惑和不知所措的状态,这时心理教育与干预尤为必要。造成心理困惑的原因包括对自身心理成长知识的缺乏,身心发展不平衡产生的焦虑,多元文化对个体价值体系的冲击 心理疾患偏离“正常或常态”的状态,当事者往往不能意识或者正确认识自身的问题,其行为已对自我发展和社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需要专业咨询与治疗的帮助。,关于心理问题、心理困惑与心理疾患,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构建的本土化意识,对本土化

14、的误解自1879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德国诞生以来,整个现代心理学体系的建构来自西方。 作为外来影响的西方心理学在体系、理论、观念及方法等方面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压倒性的影响。 在心理学理论建构上我们一直缺乏本土化意识和自觉。但本土文化一直是心理学的基础,基于独特文化背景的心理学发现能折射出人类心理发展的共性特征。,西方心理学也关注本土化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赫恩斯坦(Richard J. Herrnstein)和美国政治学者查尔斯默里(Charles Murray)在1994年出版了一本影响广泛并争议不断的学术著作:钟形曲线:美国社会中的智力与阶层结构。 该书强调智力对于许多个人动

15、因,包括财务收益,工作表现,意外怀孕和参与犯罪,比起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或教育程度,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因素。本书还认为,那些高智商的“认知精英”( “cognitive elite”)正与那些中常或低常智商的群体产生分化,这是一种撕裂美国社会的危险趋势。 作者提出“智力存在种族差异”,认为这些智力差异是遗传的。上述观点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争议。,罗素对本土化的建议,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1922年出版的中国问题一书中建议,“假如中国人能自由地吸收我们文明中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排斥那些他们觉得不好的东西,那么他们将能够在其自身传统中获得一种有机发展,并取得将我们的优点同他们自己的优点相结合起来的辉煌成

16、就。”,本土化的核心 关注概念、理论与方法的社会适应性与预测性; 关注社会的巨大需求; 关注心理与行为发生的社会文化因素; 关注社会危机的深层心理原因;从上述要素来看,各国心理学的发展都面临本土化的问题,都在寻求科学认知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心理问题。,案例:西南交大倡导的“善爱我”理念,“3.25”谐音“善爱我”,即倡导人们要善待自我、关爱自我,怀着这份温暖、包容的情意欣赏和接纳全部的自己;以积极、豁达的心态体验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并激发源自内心的大爱善待他人和社会。,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发展的本土化意识与需求 深受西方心理学影响的台湾地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问题。杨国枢先生提出心理学研究中国化(即本土化)的判断标准就是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本土契合性”,即当地研究者的思想观念与当地被研究者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密切配合、接近或契合。 在大陆,汶川大地震以后,学者们开始在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自觉尝试与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相关理论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