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二6月月考语文(解析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9739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二6月月考语文(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二6月月考语文(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二6月月考语文(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二6月月考语文(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二6月月考语文(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二6月月考语文(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二6月月考语文(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页1 第2015-2016 学年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6 月月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它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的规律中得到印证,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笔墨早已不是形而下的概念。而是承载着文化精神的述说方式。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由此彰显出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国画不只是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在“ 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 的社会功能外有更宏大的功能。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社

2、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却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 ,就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中国画认识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 人成艺成 ” 。历代画论均论述过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人品立定之后还要读书,这是画家的终生课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不只是指写诗,书画一道也是如此,读书决定着画格,读书是做学问的同义语。不做学问,画只见才情难有境界,古来大家没有不爱读书的。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验生活。端正了作画的态度,注意到人格的修养和锤炼,又能做到读书不

3、辍、体察生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终生课题就是笔墨了。在笔墨技术上, 前人的论述则更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笔尽笔法、 墨求墨气 ” ,“ 笔墨太简,则失之阔略” , “ 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拙,今人位置懈而笔墨结” , “ 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 。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 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这句话被千年以来的实践所证明。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体内也是真气流转,没有间歇。观照笔法,也应是元气充沛。当外部的环境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产生不稳定的变

4、化,如气虚、烦躁等等,反映在笔墨上便出现“ 浮气 ” 、“ 躁气 ” ,也有性格和修养的关系,沉不下心来,当然现出“ 浮气 ” ,而一味讨好社会,急于求得别人赞扬,常现出“ 匠气 ” 。所以,养气是中国文人画家的功课,能做到气脉不断,笔不困,墨不涩,元气安稳,神闲意定。在这里指出气韵妙决 心神高远则笔墨自能深厚,心境旷达则画境自然高迈,笔墨已不仅是技巧,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是才情和知识的记录,更是人格的标志。“ 通会之际,人成艺成。” 这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是非穷毕生精神不能实现的目标。所以,中国画是生命过程的艺术,它的最大的意义是与人的生命紧紧相连,从而使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5、。( 选自新华文摘2008/1 ,有删改 ) 1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古代画论有关“ 笔墨 ” 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笔墨可以抒写心灵,笔墨的魅力所在是在画作之中体现画家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巨大的人格力量。B.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所以,在笔墨之中,笔的作用较之墨,显得更为重要。C.当个人的性格和修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元气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反映在笔墨上便出现“ 浮气 ”“躁气”“匠气 ” 。页2 第D.笔墨已不是技巧,而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也记录着人的才情和知识,更是人格的标志。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

6、印证,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体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B.以绘画为职业的画家,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应该置身乡间山水,离开喧嚣的城市越远越好。C.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 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这句话突出了古人对笔墨技术的重视。D. “ 通会之际,人成艺成。” 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要求穷毕生精神才能实现。中国画重人品人格,是与人的生命过程紧紧相连的艺术。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画强调 “ 人成艺就 ” ,认为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十分重视画家的人格精神,因此杰出的中国画作一定出于人格高尚的画家之手。B.读书决定着画

7、格,古来画家大师没有不爱读书的,所以说,画家书读得越多,画艺便越精湛,所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意义正在于此。C.由于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因而在笔墨技术上,抽象的论述多于具体的经验,大智慧优于小技巧。D.中国画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中国画的境界主要体现在笔墨上,所以中国画始终关注笔墨技法。【答案】1A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 项,根据第 4段内容, 本句是指论气韵要先看笔墨。C 项,根据第 5 段内容,出现 “ 浮气 ” 的原因除了个人的性格和修养不稳定外,还有外部环境的影响。D 项,根据第 5 段内容,笔墨已不仅是技巧,也是

8、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第2 段内容,本句应是“ 离开这个喧嚣的社会越远越好 ” 。3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A 项,根据第 2 段内容, 文中指 “ 中国画强调 ,人成艺成 ?。历代画论均论述过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B项,强加因果,根据第3 段内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验生活” 。C 项,根据第1 段内容, “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 。页3 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

9、簿,以治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习致仕,衎东归养亲。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诸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之,归功于衎。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痺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晋祖

10、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丁父忧,哀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 朝纲不振, 衎执宪颇有风采。尝上言: “ 才除御史者, 旋授外藩宾佐, 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 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复抗表求侍养,

11、改户部侍郎。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汉乾祐末,丁忧。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城平,以衎权知州事。归朝,权知开封。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显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隆三年春,卒于家,年七十四。( 宋史列传二十九)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辞曰 /臣无他才 /术未知何人 /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 /曰/朕自知卿 /非他人荐也 /俄废枢密院B.辞曰 /

12、臣无他才术 /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 /遂其私养 /晋祖曰 /朕自知卿 /非他人荐也 /俄废枢密院C.辞曰 /臣无他才术 /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 /朕自知 /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D.辞曰 /臣无他才 /术未知何人 /误有闻达 /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 /曰 /朕自知 /卿非他人荐也 /俄废枢密院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 “ 褐” 粗布或粗布衣服,“ 解褐 ” 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缙绅,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

13、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B.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因年老、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柤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祖先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D.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权知开封 ” 中的 “ 权知 ” 是“ 暂且管理 ” 的意思。页4 第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4、,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衎曾因向符习进献贺礼而受到笞刑,但事后符习很后悔,又上表推荐他做观察推官,暂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B.颜衎曾因王峻的引荐而被重用,后又受到王峻的牵连而被罢官。最后退休回家,临行时朝内官员争相为他送行。C.父亲去世后,颜衎因母亲年老需要侍候,上表辞官,不许;后又两次上疏请求,最终得到皇帝褒奖,与母亲回家了。D.颜衎担任都官员外郎时,收到家信,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候老人,最后不再有当官的想法。7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2)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答案】4B 5C 6D 7(1)颜衎没有接

15、到书信,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2)守丧期满, (皇帝 )下诏让郓州的高行周资助遣送(颜衎 )入朝,颜衎以腿脚有病为由推辞不去。【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联系上文内容,颜衎的父亲重病,他在家侍奉不愿再做官,但是晋祖催促召他入朝。由此推断这句话是颜衎向晋祖求情时推辞的话。因此“ 遂其私养 ” 应单独为一句。后半部分为晋祖的回答,因此“ 晋祖曰 ” 应单独为一句。故选B 项。5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项, “ 填沟壑 ” 是对自己 “ 死” 的谦辞。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根据第2段内容,这件事发生在颜衎担任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的时

16、候。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重点词语:(1)以故寻;(2)服除、津遣、赴阙。【备注】 (参考译文 ) 颜衎,字是祖德,兖州府曲阜人。小时候学习刻苦,研读左氏春秋。五代时梁朝龙德年间科举考试及第,脱去布衣,开始进入仕途,担任北海主簿,靠政绩而闻名。五代时后唐天成年间,颜衎做邹平县令。符习当初镇守天平,用书信告诉所辖城邑的官员不要聚敛财物作为贺礼。颜衎没有接到书信,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符习立刻召来颜衎用鞭子打了他,幕僚和下属都认为是羞辱了正直的人,符习很后悔,立即上书推荐颜衎做了观察推官,暂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长兴初年,皇上下令任命颜衎做太常博士,符习极力上奏挽留颜衎。符习退休,颜衎也回家奉养双亲。不多久,房知温镇守青州,又征召颜衎做了幕僚。房知温阴险固执,聚敛的财物多是违法的,颜衎常常极力劝谏,不考虑后果。晋祖进入洛阳,房知温依仗兵力强而非常傲慢,颜衎劝说他向晋祖进贡。房知温能页5 第有好的结局,全是颜衎的功劳。房知温的儿子不聪明,颜衎劝说他们用十多万的家财献给晋祖。晋祖很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