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文化生活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53974884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 文化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必修三 文化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必修三 文化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必修三 文化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必修三 文化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 文化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 文化生活(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生活框架结构: 第一单元是什么: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单元为什么: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怎么看: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怎么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的选择:当代中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

2、所特有;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4、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认识文化的力量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起不同的反作用),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二)相互交融

3、: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科学技术;教育事业;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3、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感受文

4、化影响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积极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三)深远持久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5、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二、文化塑造人生 (一)丰富精神世界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二)增强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1、民族节日: 民族身

6、份的重要标志 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P31相关链接),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1、既要认同民族文化,又要理解其他民族文化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首先要尊重、培育好、发展好自身民族的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只有

7、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什么是文化传播:P34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3、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文化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1)传媒的发展阶段 (2)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 2、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

8、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及其表现 2、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文化具有传承性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具有深刻影响,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

9、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性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教育在文化

10、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4、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演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题中之义,第五课 文化创新,一、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了解“实践”的含义 3、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

11、重要保证,第五课 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 2、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第五课 文化创新,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2)体现时代精神,是

12、文化创新的重要要求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第五课 文化创新,(1)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2)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3)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物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4)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第五课 文化创新,(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1)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13、 (2)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传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1)中国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流行、通用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文字 (2)燃放爆竹是春节的一个传统。据调查,41.7%的被访者及其家庭有燃放爆竹的习俗,29.1%的被访者偶尔燃放烟花爆竹。 A、中

14、华文化源远流长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中华传统文化应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三)中华之瑰宝,民族的骄傲 1、各民族文化都

15、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 3、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族文化在和睦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 5、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3、永不泯灭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第七课 我们

16、的民族精神,2、团结统一精神的巨大作用 3、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及其深远影响 4、勤劳勇敢的优良民族品格 5、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是激励中华儿女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精神的在丰富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民族精神的在丰富和发展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面对的时代课题 2、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