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道德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1225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3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道德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道德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道德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道德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道德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道德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道德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第一章职业道德第一节道德与职业道德一、道德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行为规范。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它包含着三层基本含义:首先,一个社会的道德性质、内容,是由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关系 (即物质关系) 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 就有什么样的道德体系。其次,道德是以善恶、好坏、偏私公正等范畴作为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的。再次,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进行调节的。根据

2、道德的表现形式,道德通常被划分为三个大的领域,即家庭道德、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这里, 需要注意的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道德划分为四个领域,在三大领域的基础上,新增了“个人品德”领域。二、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产物,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调节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 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是职业或者行业范围内的特殊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从其存在方式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反映所有职业活动共同要求的普遍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存在着反映各种各样具体职

3、业活动要求的具体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职业理想是对职业活动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实现职业目标的精神动力。包含三个层次 :维持生活、发展个性、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职业态度是指劳动态度。它是劳动者在个人心理特点、社会影响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其中价值观对劳动态度有着特殊影响。职业态度是从业者职业精神境界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2 职业义务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履行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职业要求。它是外在于从业者的他律要求。当从业者在这种外在的他律要求下,通过循环往复的劳动过程,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并将外在职业要求上

4、升为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职业责任意识时,劳动者也就与自身所从事的职业要求协调一致了,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职业纪律是从业者在岗位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 条例等职业行为规范。它要求从业者在劳动过程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在自己的职业责任,它是协调劳动者和他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关系的重要尺度。职业良心是从业者在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评价活动。 简单地说, 就是从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职业良心能够依据从业人员必须履行的道德要求, 对行为的动机进行自我检查,对行为活动进行自我监督,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职业荣誉是社会对从业者职业道德活动的价值作出的褒奖和肯定评

5、价,以及从业者在主观上对自己职业活动的一种自尊、自爱的荣誉意向。它是职业义务、 职业责任和职业良心的职业行为的价值体现和价值尺度。职业作风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风范。它是职业道德在从业者实际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习惯性行为表现。(三)职业道德的特征1鲜明的行业性社会存在不同的行业,各行各业之间有着不同的职业活动要求和特点,这就决定了反映行业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准则等内容也各不相同。2. 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与道德相比,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具有边界。它不是普遍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只适用于具体的行业和岗位。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职业领域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职业道德

6、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4. 一定的强制性职业道德除了通过舆论和从业者的内心信念对自身的职业行为进行调整外,还与职业纪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受职业纪律的约束。从业者如果出现违反职业纪律的行为,根据情节的轻重, 将受到相应的处罚。但职业纪律不能代替法律。当从业者违反职业活动的行为构成了违法犯罪,就要交由司法机关处置了。5. 相对稳定性每一个职业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二是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工的结果。一经形成,它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决定了反映职业活动要求的职业不可朝令夕改,必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 6. 利益相关性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与从业者的实际

7、利益相关联。第二节职业道德的社会功用一、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 一 ) 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指职业道德具有引导职业活动方向的效用。职业道德的导向功能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从业人员加以引导:确立正确职业理想与社会发展目标相统一、个人追求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 、岗位职责要求与职业道德相统一。( 二) 规范功能规范功能是指职业道德具有促进从业活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效用。职业道德的规范功能通过岗位责任的总体规定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及违规处罚规则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三) 整合功能整合功能是指企业通过职业道德核心理念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利益个体之间进行调节,起到凝聚人心、协调统一的效用。整合功能分为“硬性”

8、整合和“柔性”整合。职业道德的整合功能主要通过企业目标、企业价值和硬性规章,对部门之间的利益、部门内部利益进行整合,并有效抑制从业人员的“越轨”行为来实现。( 四) 激励功能激励功能是指职业道德能够激发从业人员产生内在动力的效用。激励的功能通过职业理想、榜样示范和奖惩机制来实现。二、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 有利于调整职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各行各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职业道德有利于调节不同职业之间、职业内部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员工与单位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的稳定与正常运行。( 二)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水平,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

9、形成社会风尚既是人们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也是现实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职业道德要求人们遵循本职业的道德规范,既通过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来创造物质财富,又通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推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 ) 有利于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道德通过制定具体的职业岗位责任规范,指导人们明确岗位目标,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任务,培养职业道德品质,进而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促进从业者的全面发展。4 第三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特点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性质和基本要求关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我们需把握“一个中心”、 “一条原则” 、 “一个重点” 、 “五爱” 、 “五个要求 ( 二十字规范 )

10、 ” 、 “一个行为准则” 。即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基本规范,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明确反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要纠正职业活动中的虚伪、浮夸等欺诈行为,以形成并建立起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职业作风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型职业关系。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第一,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第二,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第三,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第二章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第一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指针,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一体系是理解职业道德的基础。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指针。(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职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职业道德建设起着统领作用,表现在:1. 引领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方向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

12、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给职业道德建设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承认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扩大价值认同, 从根本上保证职业道德建设为人民5 服务的正确方向。2. 确立职业道德建设的共同理想职业道德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共同理想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倡导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为职业道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保持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特点任何社会的职业道德,既要继承民族的传统道德,又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里,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13、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职业道德建设保持时代性的关键。4. 体现了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具有普适性的道德规范。通过对从业人员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能使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自觉扶正怯邪、扬善贬恶。这对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职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职业道德的“五个要求”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由于人们从事的职业的性质不同、责任不同和要求不同,因此,反映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一定社会的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念,对所有职业又有着共同的要求,从而决定着职业道德必然存在共性要求

14、。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党中央提出了所有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包括“ 五个要求 “ ,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三、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都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构成主体。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方面的关系。(一)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区别与联系1. 二者的区别首先,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社会公德的调节范围要大于

15、职业道德的调节范围。职业道德是对特等的群体即从业人员的要求,而社会公德是对群体公民的要求。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的准则。在职业活动之外,人们是以社会人的身份进行活动的。必须遵循社会公德规定的一般准则。其次,二者反映的利益不同。两者反映的利益关系也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职业道德6 反映的是特定职业组织的利益,而社会公德反映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2. 二者的联系两者存在相通性。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一般寓于个别之中,任何个别中都包含着一般。职业道德也包含着许多社会公德要求。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爱国为民、崇尚科学着几个方面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功德的要求。第

16、二节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一、集体主义的内涵所谓集体主义, 是指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集体主义,有着深刻的内涵: ( 一) 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个人离不开集体,个人利益离不开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也不能离开个人利益而存在,没有每个人的个人利益,也就无所谓集体利益。在职业道德建设中,从业人员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以集体为家。只有这样, 才能强化职业责任,团结合作,从而实现职业理想和自身价值。( 二) 坚持维护集体利益的原则在一般情况下, 企业利益要高于从业人员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更高于企业利益。从业人员只有融入企业集体中,在其从事的职业活动中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企业只有承担社会责任,以国家利益至上,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员工个人的价值,在职业活动中实现;企业的价值,在报效国家中实现。( 三) 集体利益要通过对个人利益的满足来实现在坚持集体利益的同时,要强调个人利益的满足。从业人员在认真工作、辛勤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正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