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第八单元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70573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9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第八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第八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第八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第八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第八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第八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第八单元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计划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安排了 4 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项教学内容。有感受德国风光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为我们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风光的威尼斯的小艇。有让大家了解善解人意,勤劳能干之泰国大象的与象共舞 ;有带我们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的彩色的非洲 。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也可结合本组教学适当安排。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之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

2、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教学目标:1、认识 31 个生字,会写 17 个生字,正确书写“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3、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5、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

3、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2、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3、比较各课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难点: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2、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单元课时安排:教学本组可用 1011 课时: 精读课文 4 课时; 略读课文 2 课时; 习作 3 课时。 口语交际1 课时;课时计划教学内容或课题:25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 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7 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 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4、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 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3. 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 教具与学具 :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 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 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 主。早在职 1935 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 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

5、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 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 廷根大学留学十载, 1945年才回归祖国。 1980 年,三十五年后, 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 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 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 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 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 指导。 3. 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 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 年,当季老

6、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 生是怎么回答的? 2. 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 变。” 3. 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 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 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 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 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 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 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 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

7、住的房子,房东姓 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 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 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 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 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 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置作业: 预习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作业: 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课时计划教学内容或课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

8、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 育。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教学难点: 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教学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与学具 :写有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一、复习课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 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 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 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 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

9、会花之多, 花之美。 3. 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 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 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 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 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 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 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 人也美。 7.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0、”: 1. 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 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 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 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 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 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 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 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 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布置作业:

11、 预习作业: 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课后作业: 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板书设计: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互帮互利,互相赠予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课后反思:课时计划教学内容或课题: 26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 自然段。领会抓住事 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 城的关系。 教学重点: 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教学难点: 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教学方法 :朗读。 教具与学具 : 教学过程:教师制作课件

12、。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 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 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 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3.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 及时指正。 4.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自由交流感

13、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 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 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 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 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 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4、” :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 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 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 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 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 你还会看 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 !有感情地朗读。 预习作业: 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课后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 耸立于

15、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课时计划教学内容或课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 “和 谐之美” 。 2. 读、说、想、演、品。 3. 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 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 教学重点: 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 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 教学难点: 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 教学方法 :表演。 教具与学具 :抒情钢琴曲和小提琴曲。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 适的句

16、子。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的句子。 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 夫会怎么做呢? 4、演: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 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坠入水 中。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我? (介 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威尼斯风光;播放威尼斯地 方的音乐 , ) 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 美” 。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 可以, 可以, 可以, ”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 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 应 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 ,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 己迷失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