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西清砚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8888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乾隆的《西清砚谱》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乾隆的《西清砚谱》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乾隆的《西清砚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乾隆的《西清砚谱》(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乾隆的西清砚谱作者:赵丽红光明日报( 2016 年01月01日 05 版)仿汉石渠阁瓦砚西清砚谱是清代第一部官修砚谱。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钦定编纂,三年后成书。总纂官为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为陆费墀。其中绘图由内廷画师门应兆完成。西清砚谱共计二十四卷(包括附录卷) ,收录乾隆皇帝鉴藏的砚品240件。其内容翔实,均以图与砚说、 御题砚铭或文字考证等图文并茂的形式著录,弥补了以往砚谱中只有述说而没有图绘之不足,堪称一部重要的砚史图谱。西清砚谱 的编纂与乾隆皇帝对砚的关注有密切关系,正如乾隆皇帝在“ 御制砚谱序 ”中所云: “ 内府藏砚颇多, 久陈之乾清宫东西暖阁,因思物每系地博

2、散置多年,不有以荟萃记,或致遗佚失传为可惜也。因命内廷翰臣,甄敷品次,图而谱之。 谱既成,欲命于敏中拟四六引言,以行之,既思题句铭辞皆自作,且六日而成四十首” 由此可知,著录入谱的砚多是内府各处陈设或是散置多年的旧藏。乾隆皇帝还亲自审定,命内廷翰林鉴别品次优劣,并分别御题诗咏镌刻于砚和砚盒,成为乾隆皇帝的鉴藏砚品。因此,乾隆西清砚谱可谓自宋代米芾砚史、苏易简文房四谱 、李之彦砚谱之后又一集大成者。西清砚谱将所著录之砚台分别以材质和时代先后为序,编为陶之属、石之属、又附录卷。 其中附录部分为本朝所制砚台。收录砚台材质丰富,计有瓦砚、 砖砚、 澄泥砚、 端石、歙石(龙尾石) 、艧(音 “ 或” 编

3、者注)村石、旧洮河石、驼基石、红丝石、紫金石、松花石砚等。 时代上自汉瓦砚、下迄乾隆本朝砚,均有著录。其中附录部分以本朝新制松花石砚、仿古石砚、仿古澄泥砚等为主。特别是乾隆本朝所制端石、歙石和澄泥仿古六式砚等,均仿自明代高濂砚谱或宋代苏轼砚谱。御题旧端石海日初升砚诗中,记述了端石海日初升砚是仿自高濂砚谱,见于“ 卷十八 ” 著录,应是乾隆时期的仿古石砚形式。又据记载,还有仿高濂砚谱画样制作的各式仿古澄泥砚,即诗中所写 “ 曾命制澄泥以仿之” ,分别著录于 西清砚谱附录卷二十三、卷二十四。这些仿古砚的材质不局限于一种,有端石、歙石、澄泥三种形式, 均以六种砚式成套制作。此外,还有按照“ 苏东坡砚

4、谱 ” 画样制作的各式仿宋代石砚等, 一般是由内廷砚匠烧古做旧,或交苏州烧古做旧等,均成为乾隆时期特有的御用砚形式,极具时代特点。西清砚谱按材质或时代依次为序,为我们呈现出乾隆朝内府所藏砚品的基本风貌。但因当时历史条件所限,有些砚的时代尚存有疑问。如将前朝遗砚认定为宋代砚,并以古砚相称。 这对于后人了解宋代以前的汉、唐砚式,均造成一定的局限或误讹。甚至有些仿古砚系仿自宋代苏轼砚谱或明代高濂砚谱,如仿古澄泥砚、仿宋代苏轼砚等,均有赝鼎,其中大部分是仿有所本。 还有些砚经过了改制,均镌刻乾隆皇帝御题砚铭,或品评鉴赏或以砚纪事,昭示后人。虽然它们已失去本来面貌,但仍不失为今人了解乾隆时期宫廷藏砚的重要资料,对于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至今, 西清砚谱著录的砚仍有大部分传世,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也有流散于海内外及民间者。因此,很有必要将著录砚品与现存实物比较研究,以求对今天传世砚的定名、材质和时代等方面作更为科学的认定和管理。(赵丽红,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器物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