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5162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1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 一、生字读音。陈寔(sh ) 在不 (f u) 谢道韫 (y n) 无奕女 (y ) 王凝之 (nng) 二、重点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聚会 ) 2 俄而雪骤 ( 不久,一会儿;急速) 3 。公欣然日 ( 高兴的样子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不多、大致;相比) 5 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 6 太丘舍去 ( 离开 ) 7去后乃至 ( 才) 8 元方时年七岁( 当时 ) 9 门外戏 ( 玩耍 ) 10 与人期行 ( 约定 ) 11 相委而去 ( 舍弃 ) 12 友人惭 ( 惭愧) 13下车引之 ( 拉) 14 元方入门不顾 ( 回头看 ) 三、通假字。

2、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陈太丘与友期尊君在不 . “不”通“否”,读 f u, 表示否定 , 相当于“吗” . 四、古今异义。1. 儿女:古义家中年轻一代今义专指自己的孩子2. 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3. 去:古义离开今 义到 4. 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五、词类活用 “友人惭”意动用法 . 惭:感到惭愧 六、古今异义 咏雪 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 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指子女2、因 古义:趁 , 乘, 凭借 . 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 诗文 . 今义:文章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1、去 古意:离开 . 今意:到、往2、委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3 、顾古

3、意:回头看 . 今意:照顾 4、期 古意:约定 . 今意:日期5、引古意:拉 .今意:引用 七、一词多义日:日中不至:太阳;寒雪日内集:天 五、文言句式 1 、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何似” , 宾语“何”前臵)3、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 “在”的意思)去后乃至(“乃至”前省略主语“友人”)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 公

4、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 有朋自远方 来(从 ) 3.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多次反省) 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 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 做事情)9. 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 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 温故

5、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 可以为师矣(可以) (凭借)(做,当作)15. 人不堪其忧(忍受)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 的人)(喜欢,爱好)17. 好知者不如 乐知者(以 , 为乐趣) 18. 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 不义而富且贵(不 正当的手段) 21. 于我如浮云(对于)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 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6、)25. 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 不舍昼夜(舍弃)27. 三军可夺帅 也(军队的通称)28. 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 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 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 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 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1.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 吾日三省吾身(日, 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 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 择 其

7、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 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 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 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以 , 为乐)七、成语归类 1. 不亦乐乎2. 温故知新 3. 择善而从 4. 三人行,必有我师5. 逝者如斯6. 匹夫不可夺志7. 富贵浮云 8. 箪食瓢饮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8、: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 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 3.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 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6.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 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虽有佳肴 一、注音嘉肴( yo)自强( qi ng) 兑命( yu)学学半(

9、xi o) 二、划分节奏1.虽有 / 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虽有 / 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 2. 是故 / 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 足,然后 / 能自反也; 3. 知困,然后 / 能自强也。 4. 故曰:教学 / 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 /此之谓乎? 三、重点翻译1、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

10、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6、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所“教”和“学”是相互 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重点字词解释: 1、虽有嘉肴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吃;旨:甘美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教学 / 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

11、/ 此之谓乎?长:促 进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学学半音 xi o,教学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1、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B 、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C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 理解不了。今义:困难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一词多义学学半音 xi o,教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它的 五、简答题: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

12、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 知的道理。 2、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 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

13、讨论其效果 (自反和自强),最后点明“教学相长”的观点。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4、 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5、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答案一:教学相长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获取知 识,没有学生的而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得不到施展,事倍功半。答案二:一方面,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

14、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 面,“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 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 “自强”。 河中石兽 通假字曳铁钯(“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古今异义1. 二石兽并沉焉( 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2. 阅十余岁( 阅,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3.盖石性坚重( 盖,古义:句首发语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4. 但知其一( 但,古义

15、: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5. 是非木 杮( 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6. 求之下流,固 傎 ( 固,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 7. 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物理学) 一词多义1.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2. 为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用为动词,划船)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指”“求之地中”这 种观点) 之 3. 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词类活用1. 棹数小舟(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2. 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句式 1. 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2. 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臵,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

16、 “求”的后面) 3. 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 容相当广泛。沧州“老河兵”(卷十六),徽州“唐打猎”(卷十一)等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和臹慧,尤属佳品。 作家作品 作者纪昀( 17241805),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谪戍乌鲁木齐。释放 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主题思想 这则故事用和尚、道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 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写作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