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纠错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6372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纠错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纠错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纠错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纠错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纠错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纠错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纠错练习2017 年 9 月1、.汉文帝下诏 “ 弛山泽之禁 ” ,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并一度废除过关用“ 传” (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 )的制度。汉文帝的上述举措A.促进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突出了统一市场的重要性D.体现了抑商政策的转变2、黄宗羲说: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这表明黄宗羲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

2、贤 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批,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可见他 () A反对君主传子而不传贤B主张宰相与君主地位平等C主张恢复相权制约君权D继承了传统儒家君臣学说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下列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ABCD5、黄宗

3、羲在明夷待访录说:“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下列不能反映材料中黄宗羲观点的是:()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6、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 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 年、 1992年和 2001 年。催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的动因分别是A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了14 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7、 1933 年 5 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A优化农村环境 B给农民提供补贴C提供就业机会 D提高农产品价格8、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1896 年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 ,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 ,博取微利” ,不如投资实业。1902 年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这反映出A.中国传统

5、金融业的日益衰落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广泛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D.商人投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9、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10、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7 年 7 月 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 ,无论何人 ,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一

6、变化表明A.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已取代阶级矛盾B.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拉开了序幕C.阶级矛盾缓和国共实现全方位合作D.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1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有如下论述, 这一演变具体是指经大乱后 , 社会比较安宁, 故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 旧学派权威既坠, 新学派系统未成, 无“定于一尊”之弊 , 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当时诸大师, 皆遗老也。其于宗社之变, 类含隐痛 , 志图匡复 , 故好研究古今史迹成败, 地理厄塞。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 宋明理学形成C.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D. 明清儒学活跃12、史学界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关系的讨论一直十分激

7、烈。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腐败落后的清政府造成自身维护统治的压力而被动地展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从这一方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列支持这一观点的选项是A 天朝田亩制度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吸收了西方宗教思想C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秩序D 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13、孙中山曾说 :“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 ,产业勃兴 ,盖可预卜。 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则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材料表明孙中山主张A.发展社

8、会经济 ,实现民生均富B.大力发展生产,建立共和政体C.驱除满洲贵族 ,推翻封建统治D.发展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14、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 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15、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云:“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材料中“道咸以降一变”,主要“变”在A对理学旧说的批判和反思B沉潜于诸经义理的考据上C针砭社会时弊,注

9、重实学D介绍传播并研究西方文化16、民国初年中国人的着装,据1912 年 3 月的申报记载,当时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 “男子装饰像女,女子装饰像男”,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材料主要反映了A民国时期人们服饰观念开放B民国时期告别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辛亥革命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D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17、蒋介石曾说: “(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 , 所以民生主义到最后一步,就是共产主义。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他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

10、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以上言论A未显示与苏联和中共合作的诚意B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和理论基础18、 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议规定: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 。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A.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B.是否正视纲常伦理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D.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19、春秋战国时期的“士” ,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 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

11、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小农经济的发展B 宗法纲常的束缚C 专制制度的强化D 科举制度的僵化20. 儒家提倡土葬、厚葬,认为人死应入土为安。但宋代却出现“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务从简,是以从来率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遽革。”由此可知A 经济发展推动丧葬习俗变化B 宋代儒家伦理体系受到冲击C 传统习俗受到现实因素制约D 土葬习俗在宋代以后被放弃21、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 石者,就可封爵。但普通五口之农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 石,根本无600 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贾所乘。这表明在当时

12、A 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B 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C 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D 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22. 古罗马法律规定公民对官员的惩罚决定拥有上诉权。公元前509 年瓦勒里法规定“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反映出在当时的罗马A 少数法学家垄断立法和司法活动B 通过立法手段限制官员的权力C 政治对话的方式取代了暴力镇压D 行政实践中注重保护公民权利23 管子一书建议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记载宋国大夫戴盈之说: “ (税率)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B区域性

13、统一市场日渐形成C区域间长途贸易不断兴起D加大“关市之征”成为共识24、1912 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 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25、.隋、唐时代的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如682 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让太子留守长 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A.导致唐朝由盛转衰B.促使政府加强黄河下游管理C.推动政治中心东移D.表明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26、 宋、元时期,黄金一两约合

14、白银十两钱,明时约合六两四钱七分;同时宋元时白银一两五钱 七分可买一匹绢,而明时仅六钱就能买一匹。这说明A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C货币经济走向了混乱B黄金的货币职能下降D白银购买力得到提高27、 十二表法第7 条规定:果实落在邻人的土地上,果树的所有人有权将其取回。后来罗马大法官据此创立了“请求返还之诉”。这说明古代罗马A保护私人土地所有 B立法程序得到完善C邻里关系较为紧张 D反对“不当得利”28、 据统计,我国内地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由 1952 年的 29 2%上升到 1957 年的 32 1%。由此可知A “一五”计划加速了工业化B国民经济重心转向了内地C工业“大跃进”局面已形成

15、D沿海工业仍占居主导地位29、美国 1787 年宪法第4 条第 1 款规定:“各州对其他州的公共法令、记录、和司法诉讼程序应给予完全的信任和尊重。”第 2 款规定:“每州公民应享受其他各州公民所有之一切特权及豁免权。 ”这些规定A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有利于美国人口的流动C保障了地方各州的权力 D有利于黑人奴隶的解放30、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 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 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