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度包头回中高二11月语文月考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43915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7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度包头回中高二11月语文月考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学年度包头回中高二11月语文月考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学年度包头回中高二11月语文月考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学年度包头回中高二11月语文月考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学年度包头回中高二11月语文月考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学年度包头回中高二11月语文月考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度包头回中高二11月语文月考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绝密启用前2015 学年度包头回中高二11 月月考卷语文试卷第 I 卷(选择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 13 题。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 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 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 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

2、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 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 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 思想争鸣活跃, 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 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 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3、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但是, 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4、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 “汉学心态” 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 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总之,汉学当热,但

5、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选自 2014 年 4 月 1 日学习时报,有删改)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学是外国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2 B汉学已有600 多年历史,主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与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

6、位和价值。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 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C汉学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者应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因而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立国的源泉;只要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C近几年

7、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大踏步地复兴。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康元年,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太宰时中忿曰:“李

8、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未几,复决意南狩,纲入见曰: “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 治守战之具, 不数日而毕。 敌兵攻城, 纲身督战, 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求遣大臣至军中议和,纲请行。上遣李梲。金人

9、须金币以千万计,求割太原、中山、河间地,以亲王、宰相为质。梲受事,自不措一辞,还报。纲谓:“所需金币,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求去。上慰谕曰:“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纲退,则誓书已行,所求皆与之,以皇弟康王、少宰张邦昌为质。时朝廷日输金币,而金人需求不已,日肆屠掠。四方勤王之师渐有至者,种师道、姚平仲亦以泾原、秦凤兵至。纲奏言:“金人贪婪无厌,凶悖已甚,其势非用师不可。彼以孤军入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3 夜半,中使传旨论纲曰:“姚平

10、仲已举事,卿速援之。”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与金人战幕天坡, 以神臂弓射金人,却之。 平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 金使来, 宰相李邦彦语之曰:“用兵乃李纲、姚平仲,非朝廷意。”遂罢纲,以蔡懋代之。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陛下已许臣留/ 复戒行何也 / 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 都城愿以死守万一/ 中道散归陛下/ 孰与为卫/ 敌兵已逼知乘舆/ 未远以健马疾追/ 何以御之B 陛下已许臣留/ 复戒行何也 / 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 愿以死守 / 万一中道散归/ 陛下孰与为卫/ 敌兵已逼 / 知乘舆未远 / 以健马疾追 / 何以御之C 陛下已许臣留/ 复戒行何也 /

11、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 愿以死守 / 万一中道散归/ 陛下孰与为卫敌/ 兵已逼 / 知乘舆未远 / 以健马疾追 / 何以御之D 陛下已许臣留/ 复戒行何也 / 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 愿以死守万一/ 中道散归陛下/ 孰与为卫敌/ 兵已逼 / 知乘舆未远 / 以健马疾追 / 何以御之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

12、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靖康元年,金兵渡过黄河,兵临城下,宋廷从皇帝到宰执等人打算弃城逃跑,只有李纲坚持应该死守都城。B钦宗皇帝决意率军南逃,李纲向他分析了形势,指出了南逃的危险后果,钦宗才终于答应停止行动。C金兵求和,李纲主动请求到金营谈判,但皇帝却派遣李梲前往。李梲竟然不置一词,全部接受了金兵提出的条件。D李纲等人不等朝廷同意就发动反攻,结果姚平仲作战没有取胜,害怕被杀而逃跑,李纲也因此被罢免。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13、现代汉语。(10 分)(1)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5 分) (2)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登彭城楼南宋吕定项王台上白云秋,亚父坟前草木稠。山色不随人事改,水声长近戍城流。4 空余月夜龙神庙,无复春风燕子楼。楚汉兴亡俱土壤,不须怀古重夷犹。【注释】 项王台 : 即戏马台。 燕子楼 : 唐朝贞元年间武宁节度使张愔旧第中的一栋楼台,为爱妾关盼盼所居,张愔死后,她念旧爱而不嫁,居此楼十余年。夷犹: 犹豫不决。8. 诗歌首联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

14、情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9. 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阐述。(6 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1 分)(1)苏轼定风波 中,面对疾风骤雨,迎雨缓行, 超然物外的句子 “ _ ,_”。(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_, 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15、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天职许行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 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一天夜里, 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

16、,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 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5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这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