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信平)社会政-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37100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信平)社会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关信平)社会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关信平)社会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关信平)社会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关信平)社会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信平)社会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信平)社会政-策(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社会政策概论复习纲要第一、二、三章1、政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概念: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基本特征:(1)政策是有组织的活动; (2)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2、社会政策的概念、研究对象及本质概念: 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研究对象: 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政策、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实质:是政府在

2、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3、 伊丽莎白济贫法、德国保险制度的建立以及贝弗里奇报告的意义(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是制度化的社会政策实践发端的标志,奠定了300年来英国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并为其他国家所效仿。(2)德国保险制度的建立:1883年工人医疗保险法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 。标志着现代社会政策实践的开始,也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政策实践开始的标志。(3) 贝弗里奇报告:1942年11月关于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 。 “贝弗里奇计划”为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贝弗里奇报告的发表和“福利国家”基本体制的创立,在英国社会福利发展史上具有

3、重要的意义。2 它用一个新的统一的和综合的以社会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取代了以往的济贫系统和 20世纪初期的“杂乱安排” ,尤其它的不论地域、收入,每个人均可获得一样的服务的公民普及权利原则;每个人均应被保障不因失业、疾病、生育、残废、老年而导致生活陷入最低生活标准之下的最低标准原则;中央政府全面介入社会福利事务,并依法负责为国民提供各种福利服务的原则对后来各国的社会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社会政策学科的性质、早期研究的特点性质:1)社会政策学科的综合性;2)社会政策学科的应用性(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是社会政策的一体两面);3)社会政策学科的价值关联性早期研究特点 :蒂特马斯认为社会政策研究取

4、向有三个长处和两个不足长处:1)蒂特马斯肯定了价值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2)蒂特马斯主张把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可以检验的证据基础之上;3)社会政策的论题比正式组织的社会服务或社会方案要广泛得多。不足:其一,单一价值取向,执着于费边主义的价值观和他自己的福利观。其二,非理论取向。5、关于福利国家产生以及合法性的理论解释福利国家产生的理论解释:1)工业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政府责任的扩张是工业化的后果,工业化破坏了传统的福利制度,造成了新的问题,因此政府被迫介入;2)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可看作是社会控制论。国家投入是为了防止社会骚乱和保护资本主义的利益;3 3)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政府

5、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是工人阶级运动和他们联合起来利用国家作为追求社会进步的斗争结果。福利国家合法性的理论解释:1)马歇尔公民权理论。政府的社会福利供给是公民权利是演进的结果,福利国家的合法性在于公民权及其发展和扩大;2)蒂特马斯集体道德责任说。主张社会福利应当是公民的集体道德责任,国家福利制度是表达民众利他主义行为最有效的方式,社会政策服务于基本得到的目的。6、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趋势1)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决策中的应用2)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实施中的应用3)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4)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服务规划中的应用5)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应用第四、五章1、人的需要和社

6、会需要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概念:人的需要是复杂的,既有基本的需要,也有高层次的需要;既有个人需要也有集体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广义的需要概念涉及整个生物界,可以指植物、动物、个人及人类社会的一种摄取状态,以此来保证主体的生存和发展。社会政策中的需要是相对狭隘的概念,指个人及社会的需要,即个体和社会维系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满足的摄取状态关系:个人需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是社会需要在个体层次4 上的表现,或则说是个体层次的社会需要。一、社会的整体需求往往通过众多的个体表达出来,表现为个人的需要。二、个人的需要的产生也是社会性的。三、个人需要的满足往往以社会的途径来实现。归根到底,个

7、人需要应该是社会成员的社会需要。2、个人需要满足的方式主流方式有哪些?社会政策满足人的需要含义的界定。主流方式: 从古至今,人们以各种方式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在传统社会中个人需要满足的方式有家庭、亲友、邻里以及民间慈善团体、包括宗教慈善组织。在现代社会、个人需要满足的方式还有市场机制、非营利机构、社会政策和专业团体。社会政策是当代社会中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主流方式。含义:国家通过制定社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和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等)来应对社会问题、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3、社会政策满足个人需要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有效性: 能有效的调动社会资

8、源,在全社会范围内针对人们的种种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解决人们面临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政策利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成员的基本收入;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政策在治疗和一方疾病方面也满足了人们的健康需要;同样的,住房需要的满足通过公共住房政策来实现,等等。局限性: 一、社会政策满足的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社会政策已经在一些国家发展到力图满足人们的更高级的需要,但远远不是全部的需要。二、在现实的社会政策实践中,即使是基本需要也无法完全通过社会的政策来满足。三、社会政策总是要表现出非个性化特征。个人需要是千差万5 别的,而社会政策却具有一般化的性质,因

9、此很难满足个性化的特殊需要。总之、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方面是有效的,但也有局限。4. 什么是社会问题以及特点,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概念:社会问题可以被认为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特点:第一,客观性,所谓客观性主要是指社会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现象,它独立于人们的意志之外,其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可以减轻社会问题的危害程度,却不能彻底地解决社会问题。第二,主观性。社会事实本身不会成为社会问题,只有在特定的利益群体和权力阶层就社会事实做出社会反应以后,社会事实才能形成为社会问题。第三,社会性。社会

10、问题的社会性可以表现在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的社会性、社会问题的内容和形式的社会性、社会问题后果的社会性、社会问题的内容和形式的社会性、社会问题后果的社会性、社会问题责任的社会性以及解决社会问题方法和过程的社会性等方面。第四,过程性,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也由于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评判标准不同,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上,会存在特定的社会问题。积极作用: 第一,社会政策能及时地回应社会问题向社会发出的挑战,就是说,作为社会政策的主体,国家或政府能够在社会问题出现的情况下,采取社会政策措施积极地干预社会过程,从而解决问题。第二,从社会政策的过程来看,最初的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界定、政策模型的选择,随后的决策

11、、实施以及评估和反馈,都有一整套科学的程序,加上公民参与、民主讨论机制的作用,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得到了更有利的保证,从而使社会政策在解决神会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其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社会政策一般都采取立法的形6 式被相对地固定下来,具有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第四,社会政策是为应对社会问题,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能,够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并开发新的社会资源,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保证其有效性。第五,国家和政府是社会政策的主体。围绕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政策立法,其主体是国家、政府。及时在服务传递环节上存在着“外包”情况,但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没有

12、改变,这也是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局限性: 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局限性。社会政策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或仅仅依靠社会政策又是难以解决某个社会问题。5. 社会政策的主体及其担当的角色和层次,区分制度和补救的模式社会政策过程是一个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行动过程,其行动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首先是此类行动的责任者,即为满足民众的基本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责任的组织、群体或个人。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社会政策行动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共行动,它除了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之外,还需要有特定的

13、机构来承担组织行动的任务。资源提供者,社会政策行动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其中包括财政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作为一项公共行动,社会政策的资源从总体上看是来自社会。但在具体的社会政策行动过程中,需要社会中各类组织和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向社会政策行动提供各种资源,这些资源的提供者也就在社会政策行动中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社会政策主体的一部分。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所有在社会政策框架内以各种方式参与提供相关社会服务的机构和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担当了社会政策行动主体的任务7 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层次:责任层次:各类行动者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所负责任的大小是不同的,并由此在各个国家和各个不同的时期中,形成了不同的主体

14、责任模式。角色层次:在参与社会政策行动的各类行动者中,按其所担当角色的重要性差异可将其分为不同的角色层次。公共行政层次:由于当代各国社会政策体系一般都是由政府负责规划、组织与协调的,因此从公共行政体系的角度看,社会政策的主体行动者包括中央政府-省级政府 -地方政府 - 社区组织等层次的梯次结构。“制度模式”和“补救模式” :所谓“制度模式”的基本含义是指社会福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制度,首先由政府的福利计划来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补救模式”则是指首先由其他各种方式去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只有当这些方式都失效时,才由政府通过社会福利的方式去解决。从社会政策主体责任层次的角度看

15、,社会福利的制度模式体现的是以政府为主的责任模式,而补救模式则体现的是其他主体为主的责任模式。6. 社会政策对象及其分类,比较普遍性福利模式和选择性福利模式;什么是弱势群体,社会政策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方式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社会政策对象可分为一般性对象和专门的对象。普遍性福利模式与选择性福利模式:所谓“普遍性社会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非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是否每个人都有相应的需要。而“选择性福利模式”则是指社会政策行动更倾向于首先8 要界定社会中或一个群体中哪些人真正具有特殊困难,在此基础上将福利项目集中提供给那些

16、最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普遍性福利模式和选择性福利模式各有其利弊。首先,普遍性福利模式的社会福利对象面宽、操作比较简单、能够防止或降低“贫困烙印”,并且还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整合,降低各类群体之间因股利分配的差异而导致的社会矛盾。但另一方面,普遍性福利模式因其对象面宽而常常导致福利开支巨大,并且一些人认为普遍性福利的效率和效果都不好,因为给并不真正困难的人提供福利服务会导致福利资源的浪费。其次,选择性福利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集中使用福利资源,从而提高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避免或降低福利资源的无效使用,并且还可以降低普通人对福利的依赖。弱势群体: 有三层含义: 1. 是指那些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能力相对低下的群体。 2. 是指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3. 泛指具有某一特征的一类人。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1. 福利救助,这是帮助他们最基本的方式。 2. 提供机会,这是较为积极的救助方式。3.增能,是更为积极的帮助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去增强他们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其弱势的地位。7. 社会政策的资源形式以及社会政策资源调动的方式?社会政策资源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