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33881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一、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一项高层次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 造性人才的重任。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日趋激 烈的社会竞争, 由此引发了愈加凸显的研究生心理问题。如何应对高校研究生群体的心理问 题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研究生是一个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水平的特殊群体,他们接受着教育体系中高层次 的教育, 是未来社会的高级人才,担负着创新科学技术实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社 会的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普遍加大,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由于大部分研究生都是长期

2、生活在“象牙塔” 内缺少与社会的接触和沟通,因而社会经 验不足,心智还不够成熟,这就造成了其心理敏感而脆弱,往往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同时 研究生期间的学业负担较重,需要完成相关课题、论文才能获取毕业资格,这就使他们从一 进校门就开始承担压力。另外, 研究生大多到了谈婚论嫁、养家糊口的年龄,这就使他们面 临来自情感、家庭和生活的多重压力。种种原因导致了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太乐 观 。而当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本科生,缺少对研究生的心理辅导,缺乏专门 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指导体系。 每年, 复旦大学都会对新入学的研究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表明, 研究生

3、患心理疾病人 数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最新一次调查发现,研究生有严重心理障碍需要进行心里干预的占 0.3%0.5%,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占 5% 10% ,感觉心情郁闷的占20% 。据统计,心理健 康问题成为研究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 天津市对3018 名研究生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各种程度心理障碍的就占16% 以上,而对北京市四所大学的调查则显示,近十年来,研究生 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在30% 左右。 长期以来,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员,是社会人群中的佼佼者,相对于 一般人而言必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可是事实情况确是相反:2003 年 4 月,北京某名

4、牌 大学历史系在读研究生因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做的不好,从六层高楼上飞身跃下;2006 年 2 月 9 日,武汉某高校一名25 岁博士生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跳楼身亡;2008 年 2 月 24 日晚, 北京理工大学23 岁的女研究生毕业生刘某在宿舍内吞安眠药身亡, 随意的网上一搜,大 家就会发现这一桩桩让人惋惜不已之余又有些迷惑的悲剧,研究生这类所谓的高层次群体心 理健康状况为何如此之差?身为人师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研究生群 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当前各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研究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同 根据中国普通高等

5、学校德育大纲的规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 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结合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模式, 但两者的形式和内容并不完全等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以来访者或教育对象为中心,不干预 他们的价值观内容。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当前我们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独立的研究 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的只是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由于思想惯性的影响,德育 工作者们会有意无意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纳人德育范畴,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划等号, 甚至提出“德育途径论”,即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德育或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途径,认为一 旦加强了研究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培养,其自身的心

6、理素质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而真正 情况确是:虽然二者会相互影响,但是它们的关联度却并不太高。因此对于研究生们而言,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有提升的必要。 2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相 关理论研究接近空白,研究模式没有建立,而且论著数目有限;其次,制度上没有保证。研 究生培养目标中没有关于心理健康的评定指标,研究生的教育内容中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再 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不够,没有建立起专门研究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机构,没有或是很少开展以研究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没有定时对研究生进行 心理

7、健康检查以及建立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 (二)主观原因 学校以及周围各类群体对研究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不够只是其产生问题的外部 原因,一个学生心理状况良好与否本质上还是取决于其内在的主观因素。不容回避的是目前 这些研究生们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包括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经济压力、情感压力 以及自身认知产生的压力。 1学习压力 “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父母从小就会拿这句话来教导儿女。研究生们相对于初中、高中 甚至是本科生而言,虽然学习在他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已经相对的缩小了很多,但是不可 否认的是他们的第一任务仍然是学业的顺利完成。大部分考研究生的同学都是为了在某一自 己感兴趣的领域进一

8、步深造或者是为了改变专业方向。但当经过了辛苦的努力考研成功之 后,一些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的选择与心理预期和现实的差距很大,由此而产生的心理落差 就会很容易的导致抑郁或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而且大多高校对于研究生毕业的要求有一 定的硬性指标, 如要有专业论文的发表等,这些硬性指标也会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2就业压力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句曾描写研究生们找工作时很轻松的谚语再也不适合于当前的社 会了。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99 年开始,研究生 招生规模以平均26.9%的速度递增。 2003 年 26.89 万人, 2004 年就超过了32.6 万人。而

9、且 众所周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又扩招了20% 。研究生扩招政 策的推行, 大大促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研究生生源质量 及培养质量下降, 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的显现。扩招的局面也给研究生个体带来了许多新的 冲击,那就是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压力的增大也就必然使得这些学生们浮躁情绪的显现。 3生活经济压力 很多人觉得上了研究生就会有收入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乐观。研究生们能固定拿到的 只有国家统一每月发放的两三百元的定额补助,而现在研究生年龄大多已经22 岁以上,都 属于成人范畴, 社会给的压力使得他们再也不能像未成年时心安理得的用家里的钱,

10、更有部 分已婚者还要担负着家庭的重担。另外自今年来研究生的自费生比例也是逐年攀升,少则几 千、多则上万的学费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4情感压力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一俗语同样给研究生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研究生们的年 龄决定了他们在此阶段需要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不少研究生们在读研期间会经历过这样一 个问题:自己以前的高中或是大学同学结婚的越来越多。那么在心疼自己所出的份子钱之余, 多少也会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学业未完成, 工作没着落,组建家庭更是条件不成熟。硕士 毕业后大都25 岁以上的他们这时什么都未定,贸贸然地踏入社会,难免也会给人一种没着 没落的感觉。 5自身认知压力 现在高校里研究

11、生的年龄与以前相比趋小化,这时的他们对于自身的认知大都还没有完 善。自我同一性发展好的学生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也知道将来自己的发展 方向和目标。 这些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事对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帮 助有多少, 因此他们很少会为周围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心烦,自身的体验比较积极,自然 而然,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就比较少。但是相对于大多数而言,他们的自我同一性比较混乱, 每天不知道要做什么,做的事有没有意义,对自己以后的帮助又有多大。他们不知道自己将 来会干些什么,也没有什么明确的中长期目标这样一来, 他们的情绪多比较郁闷,也就容易 形成心理疾病。 三、研究生心理健康教

12、育对策 不断增多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 已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成为 阻碍他们成才、成长、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心理 健康教育研究, 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提高研究生的心理素质,以应对 错综复杂的社会变化和不断增加的心理压力。 (1)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使其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建立学校、院系、指导教师与班级多级网络 化服务系统,充分整合校、院两级组 织资源 , 积极调动指导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 练活动, 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把心理健康 教育 纳入研究生

13、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 体系和整个过程,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监督体 系,及时发现、早期干预、有效控制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 把握好研究生入学心理健康质量关。其次,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心理健康问 卷调查,建立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档案。第三,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跟踪检测制度。第四,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解决研究生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困惑,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其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 (2)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能否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对研究生的学习与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力。导 师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 加强对研究生

14、的学习和科研指导, 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 了解学生 的思想动态 ,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思想、生活上的困惑,悉心指导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个方 面。 (3)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改善研究生的成才环境 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 健康愉快的文体活动, 广泛的人际交往是走出自我,走出书本 , 开阔视野 , 培养人际协调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 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交流、文体娱乐活动,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 使研究生寓教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同时鼓励研究生组建自己的心理健康社团,开展自我教育。 研究生的大

15、多数心理问题是由社会性的应激源引起的, 特别是 经济 拮据、生活困难给研 究生带来很大压力。因此,要采取多方措施,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如设立 奖学金、 助学金 , 提供勤工助学机会, 设立研究生助教、助研岗位等, 以帮助经济困难研究生 顺利完成学业。 (4)强化研究生自我身心素质训练,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其心理素质,主要还得借助研究生群体自身的努力。由于他们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和 经验, 因而更需要学校的教育和引导,通过为研究生开办心理卫生选修课程、心理健康知识 讲座,帮助研究生了解和把握一些适用的自我调适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指导研究生学会客观 地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

16、,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增强 其自我调控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研究生们在接触、了解、认识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认识自我的 能力, 促使他们的心理得以锤炼并趋成熟。因此,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积极组 织并创造条件使其广泛参加社会实践,通过深入基层、社会调查、沙龙等形式,促进交流, 学习一些实用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有效地增强研究生社会交往的信心,使他们能更快地 融入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 总之,研究生心理健康对其自身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而高校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过 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因此,开展心理健康的研究,对于维护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 的心理素质, 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 要的意义。 我们要切实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和指导他们学会自我心理的有效调 节,使他们更加全面并充分地发展自己,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