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与分析(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927810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与分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与分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与分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与分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与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与分析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与分析(1)(1)摘要:通过介绍我国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将国际社会高污染企业的贫弱国家转移现象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这一现象的不公正性;以全局的视角分析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提出高污染企业农村转移的原因,危害以及其违背环境公正、资源分配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伦理问题。关键词:高污染企业;农村转移;可持续发展;环境公正 1 我国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今天的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并将其作为宏观调空的重点。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结构和布局状况,这一工作的重点自然集中在城市,对于习惯了农业工作的小城镇与县

2、乡政府来说环保无疑是新课题,农业型地方政府缺乏节能减排的经验与意识,加之财政与政绩的压力使其反而欢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转移至农村。目前。农村工业废水、废气、废物排放量大量增加,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据统计:全国因高污染企业排放废水、废物而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 400 万亩,农村饮用水符合农村饮用水卫生准则的比例为 66,3 亿多农村人口面临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有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环境污染向农村转移是以牺牲农村环境、农民利益为代价,折射出典型的“环境不公” ,所谓的产业转移实际上是巨大的污染转移,随着城市建设的

3、加速推进,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高污染企业的转移模式多为:由国外转移到国内,再由沿海发达地区转入内地欠发达地区,随着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工的不断调整,城市退二进三,众多高污染企业进而向农村地区挺进。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曹东主持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全国各大城市基本都实行了工业污染搬迁转移的做法。随着高污染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成为高污染企业的收容所,有些在城市难以为继的高污染企业通过农村地区的招商引资,堂而皇之地上山下乡,在农村开辟新的“根据地” ,将生产地转移到农村,同时也将污染转移到了农村,这些高污染企业的转移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群众的

4、生产生活,一些地区甚至成了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农民不得不为污染转移和环境不公埋单。2 对我国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的分析我国高污染企业农村转移的原因除了经济原因,还包括制度、环保意识、宣传教育原因。农村地区因为经济落后有迫切发展经济的愿望,所以农村官员在 GDP 冲动和“政绩”的驱使下进行招商引资,但农村地区没有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条件,就只有接受被城市转移的产业和污染。除了利益驱使外,我认为制度缺位也是重要原因:国际上对于高污染产业的转移都是基于环境标准的差异为出发点。认为发达国家环境标准普遍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普遍较低,因而形成发达国家将本国面临淘汰的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以谋取利益。如今年 4 月,绿色和平发布的企业污染物信息公开状况调查中指出:包括德国公司巴斯夫在内的 13 家世界百强跨国公司。在污染物排放信息公开方面对中国有双重标准的行为,在华环境和排污信息不公开。对此,巴斯夫的回应竟是环保双重标准符合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国际上的环境标准差异投射出了我国高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的重要原因:制度缺位,包括因迫切需要发展经济而人为开通的“绿色通道” ,也包括我国本身法律法规的缺陷。(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