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重点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27641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融学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融学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融学重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融学重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重点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出现与演进一、货币起源的各种学说1、中国 (1)先王制币说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2)交换需要说(司马迁)为适应商品交换需要2、西方(1)创造发明说(J.鲍鲁斯)国家创造(2)便与交换说(亚当斯密)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3)保存财富说(J.西斯蒙第)为保存财富3、马克思(1)货币的定义:固定 的充当 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2)一般等价物:商品交换的媒介各种货币起源学说都承认货币的产生与交换 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货币是为了解决交换 中的难题而产生的。货币与商品伴生,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二、货币形式的演进(一) 币材 :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二)币材具备的特质:

2、(1)价值较高,用少量的货币完成大量的交易(2)易于分割,分割后不影响价值,以便实现价值量不等的商品交易(3)易于保存,不因时间长久而减少价值,可频繁交易,保存购买力(4)便于携带,便于扩大交换区域(三)货币的种类(1)商品货币 :本身是普通商品,具有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物货币:自然界存在的或者人们生产的用来充当货币的物品两个要素: a、罕见或相对珍贵b、容易转让金属货币:以金属作为材料的货币(优势:价值稳定、易于分割、储藏)金属充当货币采取过的两种形式:a、称量货币:以金属条块的形式按重量流通的金属货币b、铸币:铸成一定形状,由国家证明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2)信用货币 :流通中以其发行机构

3、的信用做基础而发挥货币各项职能,作为普通商品几乎没有价值纸质货币(纸币、银行券):包括国家发行的纸质货币符号、商人发行的兑换券,银行发行的纸质信用货币等存款货币(无形) :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包括:可直接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优点:快速、安全、方便)电子货币: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传输电子信息方式实现支付功能的电子数据。需要借助一定介质,通常是利用卡基支付工具、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货币形式的演变: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形到有形,从注重币材价值到注重交换媒介便利度,降低交易成本。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与作用一、 货币的职能 :货币固

4、有的功能(一) 交换媒介职能(货币独有的、最基本的职能):货币在商品交易中作为交换手段、计价标准和支付手段,从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商品交换的职能实现该职能的三种方式:(1)交换手段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中介,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两个特点:必须使用现实货币不停流通,只关注购买力而非本身价值(2)计价标准 :用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从而为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标价(可极大地便利交换,不用现实货币)(3) 支付手段 : 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商品交换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不一致)货币发挥交换媒介职能主要是与商品交换发生联系,发挥交换媒介职能的

5、货币量多少影响货币交换的效率和价格。作为交换媒介而产生的货币需求通常称为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与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共同构成货币需求。货币供求均衡是物价稳定的重要保证:* 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量,物价下降,通货紧缩;* 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量,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两种情况均会破坏正常的商品交换)有内在价值的商品货币形式下,货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没有内在价值的信用货币形式下,不具备自我调节能力,需要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控制。(二) 资产职能 :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资产的构成形式从屋里形态上可以分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货币是金融资产的一种。货币最大

6、的优势 (能发挥资产职能的原因): 最高的 流动性(资产变成现实购买力而不受损失的能力)货币的资产职能决定了货币的投资性或投机性货币需求,其大小影响资产的价格。两职能关系:资产职能是在交换媒介职能上衍生出来的,最重要的还是交换媒介职能。二、 货币的作用(一) 在经济中的作用A、经济影响1、积极影响: (1)克服了物物交换困难,降低交换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交换效率, 扩大商品流通与市场(交换职能)(2)客服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计价标准)(3)通过支付冲抵部分交易金额,节约流通费用,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支付手段)(4) 支付手段导致活期存款的形成,资产职能导致定期存款

7、的形成,促进社会资金的集中(支付手段、资产职能)2、负面影响:(1)交换手段职能导致交换过程分为买卖两个环节,商品买卖出现脱节和供求失衡都可能产生(2)支付手段职能导致经济主体间复杂的债务链条,产生债务危机的可能(3)货币的跨时支付使得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成为可能,货币过多导致通货膨胀,过少影响商品价值实现,导致价格下跌B、非经济影响1、积极影响:(1)扩大了人们的活动领域(2)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欲望2、负面影响:(1)货币神化导致货币拜物教(二) 货币发挥(正面)作用的内在要求1、币值稳定(1)只有货币币值稳定,才能发挥计价标准职能,才能稳定地充当交换手段和支

8、付手段(2)币值不稳,人们难以使货币作为财富价值的贮藏手段,影响资产职能,难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2、调节机制(1)货币流通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2)货币供给应有弹性,以实现货币供求均衡和货币的正常流通(3)信用货币没有自我调节能力,需要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最重要的是维持币值稳定,要依靠调节机制(自我调节或中央银行调节)(三)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1、货币中性 :货币对经济运行没有实质性影响(1)萨伊的货币面纱论:货币仅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2)理性预期学派:货币只能影响名义变量,公众的理性预期和预防性对策使名义变量的变动不会影响实际变量,只有货币数量发生非预期的剧烈变动才能暂时影响实体

9、经济2、货币非中性 :货币对经济运行能够产生实质性影响(与经济中的其他变量互相影响,紧密联系,成为改变经济运行最重要的内生变量)(1)凯恩斯学派:人们存在货币幻觉,注重货币的名义价值忽略其实际价值,工资及价格粘性使得货币有实际效应,名义货币量可以影响实际经济变量(2)货币学派:从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最重要”更多的学者认为货币在现代信用经济中是非中性的。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货币中性货币政策无效;货币非中性货币政策有效第三节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一、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一)划分信用货币层次的必要性

10、1、现实经济中存在各种货币,当代各国流通的都是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的信用货币,需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2、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购买力)不同:(1) M0、M1反映现实的购买力,对通胀的影响迅速(2) M2反映潜在的购买力,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更强,对通胀的影响更持久3、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机制不同,特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二)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流动性1、由于交换媒介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而流动性是反映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能力2、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其购买力强弱也不同,对商品流通和其它经济活动的影响

11、程度不同3、凯恩斯直接把“货币”等价于“流动性”: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为“流动性偏好理论”(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要国家的货币层次划分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层次的划分(1)通货 :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企业等单位持有的现钞,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这一层次被称为M0,流动性最强(2)货币 :由通货加上私人部门活期存款构成,为M1,又称狭义货币。活期存款流动性仅次于现金(3)准货币 :主要包括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又称“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此层为广义货币,简写为QM,等于 M2-M1M0=通货; M

12、1-M0=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M1=货币 =通货 +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M2=准货币 +货币 =准货币 +通货 +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2、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2009 年 6 月)M1=银行体系外的通货+旅行支票 +活期存款 +其他支票新存款M2=M1+小面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份额+隔日回购协议 +隔夜欧洲美元M3=M2+大额定期存款 +长于隔夜期限的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L=M3+短期国库券 +商业票据 +储蓄债券 +银行承兑票据等 (四)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1994 年)M0=流通中的现金M1(货币) =M0+活期存款M2=M1+准货

13、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五)各国货币层次划分的特点1、流动性越强,货币范围越小2、金融制度越发达,金融产品越丰富,货币层次越高;经济发达国家经济欠发达国家3、不同国家各个货币层次所包含的内容不同4、随着金融产品创新速度、金融体制的变化越快,货币层次划分频率越高5、货币层次的划分和计量只能有限地反映货币流通状况,货币层次划分越来越困难 二、货币的计量(一)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1、狭义货币量 (M1) :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务服务的直接购买能力,它的增减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因此,狭义货币量是中央银行

14、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监测和调控的主要指标2、广义货币量 (M2) :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准货币是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流动性:准货币狭义货币,反映整个社会潜在的购买力。广义货币量范围狭义货币量,它包括社会直接购买力和社会潜在购买力,可全面反映货币流通状况。在金融发达的国家,M2对于货币供应量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有独特作用。许多经济和金融发达国家,都有把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点从M1向 M2转移的趋势(二)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1、货币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根据货币层次分为狭义货币存量和广义货币存量。2、货币流量 :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

15、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 (如一年)内的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货币流量=货币流通速度X(现金 +存款货币)】(三)货币总量与货币增量1、货币总量 :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某一时点上的存量,也可以是某一时期内的流量2、货币增量 :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通过分析货币增量,可为中央银行掌握货币流动状况提供另一个角度思考 :1、该用哪个指标计量货币层次?答:探究这些指标的走势是否一致。(走势一致 /走势不一致)2、货币数据的可靠度有多大?答:央行经常求证货币统计结果,原因在于:(1)小额储蓄机构不需要经常性地汇报他们的存款余额,在这些机构上报实际数字之前,央行只能

16、对此进行预测:(2)当有更多的数据时,需要对季节性变化的数据调整进行大幅修正。第四节货币制度一、 区域货币制度(一)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定义: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组成的一种货币联盟, 区域内实行单一的共同货币, 或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 , 其汇率在对内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 保持不变 , 对外则统一浮动, 即对内稳定物价和控制失业, 对外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意义:将美元黄金双挂钩制度排除在外的平行货币联盟。货币区的意义在于放弃货币政策,实施固定汇率制度。第三章汇率与汇率制度第二节汇率的决定理论一、一价定律(一价法则)定义:在无贸易摩擦(比如运输成本和关税为零)和完全竞争(买卖双方无价格操纵)的情况下,若以同一种共同货币标价,则在不同市场上销售的相同商品拥有相同的销售价格。一价定律的汇率含义为:若一价定律成立,则汇率必然等于该商品两种货币表示的价格之比,即:E人民币 / 美元=P人民币/P美元二、购买力平价:若将一价定律中汇率与单个商品相对价格的联系转换为汇率与一篮子商品相对价格的联系,即为购买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