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欣赏举例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06810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言诗欣赏举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言诗欣赏举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言诗欣赏举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言诗欣赏举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言诗欣赏举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言诗欣赏举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言诗欣赏举例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五言诗欣赏举例二关于诗的形象思维关于什么形象思维,我们还是先看两首诗。例一:虞世南咏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写蝉饮清露,在高树上叫,所以声音传得很远。诗人的思想没有说出来,只是从咏蝉中透露了出来。“居高”的“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跟“饮清露”联系,一方面跟“疏桐”联系。桐树很挺拔,蝉往往趴伏于高枝上鸣叫,这是说蝉所立之处是高的;而且古代还有凤非梧桐不栖的说法,可见,桐又是高洁的,再加上露水是清的,这又是在说蝉的品格高。诗人表面上在说蝉, 实际上是在说人事。地位高,品格也高, 他的声音的影响才会大。品格不高,即使地位再高也不行。这一层意思诗人没有说破,而是通过

2、蝉的形象来表达的,这就叫形象思维。也就说,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形象来表达的。虞世南通过自己多年的生活体验, 产生了一种“居高声自远”的观点,当这种思想观念还没同蝉结合的时候,这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假如他写一篇居高声自远论,把这种观点阐述出来,这属于逻辑思维的范畴。现在他把这种逻辑思维同咏蝉结合起来,借蝉来2 表达这就成为形象思维。因为这时居高声远的思想已经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形可睹、有声可闻的具体形象蝉了。例二: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一幅极其动人的山水画。明月静静的照在松林之中,给空山涂上了一层洁白的颜色;

3、清澈的泉水在空山中潺潺的流动着。竹林里起了一阵喧闹,那时浣纱的姑娘归家去了;水中的莲叶浮漾开来,那是渔船顺流而下了。这幅画色彩素雅,动静结合,令人陶醉。这首诗的形象同 狱中咏蝉完全不同,作者用丹青手法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如此美妙的境界,谁不向往呢?诗人就是通过描写这种优美的山水境界,来表达归隐山林的心情。这也是一种形象思维。 这好比是拍艺术照片,不能看到什么就拍什么,要有选择的拍,还要注意光线、角度、距离等,这就是从景物中发现艺术美, 这就形成了形象思维。谈到这里,就很自然的牵涉到了大家都很熟悉但在写作中又很难把握的问题情景交融 。前面我们列举的这两首诗都是情和景水乳交融的名篇。情和景是诗

4、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缺一不可。 在诗的概念里,景是一个具体的形象,在没有经过艺术加工以前,它仅是一个具体3 的物象,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大自然的赐予,是不具备人类的感情色彩的。所以我们可以称它为“具象” 。这个具象可以是山水等自然景物,也可以是花鸟等有生命的动物,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如凤凰) 。它本来跟诗是没有联系的。但一经进入诗人的视野,就被涂抹上一层感情色彩,就会升华为一种带有某种附加意义的形象,由于这种附加意义不是具象本身所固有的,而是诗人头脑中幻化出来的,是诗人意念中的东西,所以我们称之为“意象”。这种意象才是诗的基本单位情景交融中的“景” 。景中含情或情中含景,诗的意象就会自然

5、的呈现出来。如果情和景的关系处理得很好,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水平,那么,诗的意象就构成并升华为 意境。意境乃是诗的极致。(板书)情景交融具象意象意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情景交融呢?情景交融不仅有 “景”的问题,还有“情” 的问题。诗歌是抒情的。在诗中,情是第一位的,但自然的情感并不是诗。这就是说,自然的情感要经过二度转换才能成为诗。(板书) (情景交融)情感的二度转换第一度转换:将自然之情转换成诗意情 感志诗情4 诗序中说:“诗言志,歌咏言”,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诗学纲领。“志”是什么?“志”乃“士”之“心” , “士心”说白了就是男人的情感意念。但“诗言志”并不等于说“志” 就是“诗” ,同理, “

6、歌咏言”并不等于“言”就是“歌” 。由此可知,“诗言志”之“志”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是诗的“源材料” ,在没有经过审美化的处理以前,还不是诗,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例如:儿童为一件小事而嚎啕大哭,热恋者把情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而欢欣欲狂,这都是情感,都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情感能量,但这并不是诗意的情感。 “发泄情感的规律是自身的规律而不是艺术的规律。 ”也就是说,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而不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情感表现,是没有经过审美处理的“意”志,所以它不是诗情。怎么样才能把这种自然的、原始的情感转化成活色生香、深刻有致的诗意的情感呢?也就是说如何完成对自然情感的审美过 滤呢?前人为我们提供的方法是:思(凝思、

7、精思、沉思) 清朝一位诗评家说:“先以用心为主,遇一事,见一物,即能沉思独往,冥然终日,出手自然不平。”感情冲动之时,虽然有“意” ,并不宜作诗,因为这种“意”不是诗意,必须让这种情感“冷却”下来,在思中反观自己经历过 的这种情感,使情感净化、升华,这样才能转化成第二度情感诗意情感。(例:失去亲人时的情感。 )第二度转换:对诗意情感进行对象化处理5 这也就是把情与景结合的过程。大家知道,情是虚幻的,只是存留在诗人心中的一种冲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借助于“景”化无形为有形,诗人独特的、细微的情感才能形象地展示出来。“诗者情也,情无形不显。” (郑燮)于是,找一个具体的“物 ” 景,把诗情放进

8、去,让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再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成了诗。例一:骆宾王在狱咏蝉霜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诗人以蝉自喻在狱中无翅难飞,有口难辩,有冤难伸。名为咏蝉,实为自表心迹。句句咏蝉,也句句自表。例二: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写洞庭湖的浩渺无边,正含有诗人漂泊无依的感情在内。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投老无归的感情,也含有湖上的景物在内。诗人所述的情是孤苦的,而所写的景是壮阔的,从景中可以看出诗人处境虽孤苦,但意志却不 消沉。这也正符合诗人积极用世的性格。当然,要做好

9、“对象化处理”还需要学 会运用两种艺术:一种是以景定情,一种是以情化景。6 以景定情。是说所选之景要能够恰当的表达要抒的情。如: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所含的自然是孤栖忆远之情。“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所选之景皆含有两重性格: 即是送别事件的一个细节,又是情感方面的一个因素。所以诗中的景,不是孤立的堆砌景物,不能为写景而写景。以情化景。从一定意义上讲,景是诗人的情感返照。情感不同则相应的景物也不同。也就是说,诗中之景应是诗人情感所化之景,情一变,景也要随之变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所以,当景物的色彩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色彩不一致的时候,要对景物加以改造,使之符合情感的要求。这就使情感所化之景。例: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清澈的泉水在高险的岩石间流动,像人的呜咽之声;日光照进浓荫蔽天的松林,也带有一丝寒意。很明显,这里的景物经过了 诗人的情感过滤。杜荀鹤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装临镜慵。承恩不在貌,叫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此诗写宫女的怨恨。而第三联写宫中的鸟语花影,与“怨”字极不协调。然而却极 为世人称赏。“杜诗三百首,唯在一联中。 ”为什么呢?宫女心情烦闷,听到鸟声细碎,7 看到花影摇曳,各得其所,心情更加郁闷。这是以乐景写哀的典型,用的是反衬法。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