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 年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2007年,三峡枢纽主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三峡工程已开始承担初期运行期的防洪任务,为减轻长江中游防洪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航能力持续增长;发电量较上年增长显著,环境效益明显,2007年发电量与燃煤火电相比减排二氧化碳0.66 亿吨;枯水期向下游补水,生态效益逐渐显现。2007年,为完善相关政策、 制度和机制, 探索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治理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建设模式,以及研究水库资源配置等问题,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启动了“71”专项计划,共8 个专项项目,包括7个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试点示范项目(消落区治理、支流水
2、环境综合治理、支流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库岸带生态屏障建设、农村截污、城镇截污、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和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效能评估项目。2007年,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按可比价格计算,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5%。库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各行业生产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人群健康状况基本正常。2007年,三峡库区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 气象灾害频发, 其中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比较突出, 地震活动仍维持在低强度水平。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取得成效,应急防治工程进展顺利。2007年,三峡库区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耕地复种
3、指数上升,农业生产仍以粮食作物为主。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规划顺利实施;测土施肥技术得到广泛运用,面源污染控制工作顺利进行。移土培肥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涉及库区面积 2142公顷,覆土培肥区面积4616公顷。三峡水库周边绿化工作全面展开,造林7.28 万公顷,建设基本农田 5.1 万公顷。2007年, 长江“四大家鱼”鱼苗径流量有所下降;河口区鳗苗和凤鲚资源量均不同程度下降,亲蟹资源量有所上升。长江重要渔业水域水质总体良好,基本能够满足鱼类生长繁殖要求。2007年,三峡库区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量为4.74 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7.48 万吨和 0.67 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
4、78 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9.26 万吨和 0.93 万吨。船舶油污水和生活污水产生量分别为50.93 万吨和 358万吨,油污水处理率为94.8%。2007年,三峡水库干流水质以达到和优于类为主,支流水质以类为主,比上年有所好转,部分支流继续出现水华现象。三峡工程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良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工作已经完成。长江干、支流水体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三峡库区城镇已建成58 座污水处理厂和 41 个垃圾处理场,形成日处理污水能力 250万吨,日处理垃圾能力11000 多吨。污水处理的“以补促提”政策得到落实,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已逐步到
5、位,污水处理的市场化运营工作不断深入,污水处理厂运转状况趋于正常。第 1 章 三峡工程进展2007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工程建设管理按“慎终如始,收尾有序”的要求,确保在建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转,关键节点目标按计划或提前达到,工程质量、安全均实现了“双零”管理目标。2 月 28日,三期下游土石围堰成功爆破,下游基坑提前进水,满足右岸机组调试和发电要求;4月,导流底孔完成封堵,汛前泄洪段 11 个表孔墩墙及 2号排漂孔上半幅墩墙恢复按计划完成,为防洪度汛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 月 20 日、5 月 1日,船闸南线、北线分别恢复通航,提前2个月完成计划目标;至12 月,右岸
6、电站共有7 台机组投产发电,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保五争六”计划目标。2007年, 三峡工程完成土石方开挖208.47 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 23.53 万立方米,金结机电埋件及安装4392.4 吨,机组安装 38500吨。112 月,三峡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2944个,合格率 100% ,优良率 94.87%。2007年,三峡枢纽开始承担初期运行期防洪任务。7 月底,成功实施了一次主动防洪运用,蓄洪总量10.43 亿立方米,削减洪峰近4000立方米/ 秒,为减轻长江中游防洪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按照三峡枢纽工程管理区“世界级水电基地,生态示范基地”的定位要求,加大了水保绿化、生态修复
7、力度,各专项水保项目逐步实施,全面推进了与一流工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建设。第 2 章 经济和社会发展2.1 库区人口、社会、经济至 2007年末,三峡库区户籍总人口2055.25 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业人口1392.55 万人,比上年下降0.1%;非农业人口 662.70 万人,增长 3.6%,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2.2%,比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2007年,库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42.1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重庆库区2875.97 亿元,增长 15.6%;湖北库区 166.16 亿元,增长 14.3%。库区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
8、加值321.95 亿元、 1352.29 亿元和 1367.89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19.9%和 13.2%,其中工业增加值 1126.07 亿元,增长 21.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0.644.445.0。按常住人口计算,2007年库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115 元,比上年增长 17.3%。表 2-1 2007年三峡库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指标指标指标值比上年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042.13 15.5 第一产业321.95 8.1 第二产业1352.29 19.9 # 工业1126.07 21.9 第三产业1367.89 13.2 全社会固定资产
9、投资 ( 亿元) 2442.74 27.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1300.3 19.4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01.59 43.9 地方财政支出 (亿元) 436.22 28.5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亿元) 2419.67 7.1 粮食总产量(万吨)647.84 16 油料产量(万吨)24.87 8.8 肉类总产量(万吨)124.77 3.5 2007年,库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2.7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1.59 亿元,增长 43.9%;地方财政支出 436.22 亿元,增长 28.5%。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1834 元,比上年末增加 6
10、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7 元,比上年增长 1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96元,增长 20.3%。至 2007年末,库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2.12 万人,比上年增长10.1%;公共图书馆藏书777.90 万册,增长 7.9%;每万名中小学生拥有专任教师535人,增加 34 人;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7.01% ,与上年基本持平。2.2 移民安置2007年,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进度比规划总体提前,移民工程建设管理不断规范,移民工程质量总体良好。截至2007年底, 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22万人, 其中规划建房人口113万人; 建设各类房屋 4606万平方米,其中还建面积 383
11、9.4万平方米;淹没涉及的12 座县城,除开县外已基本完成整体搬迁,114 座集镇中已完成整体搬迁97 座,搬迁工矿企业1599家,库区文物发掘保护复建工作已近尾声。农村农村移民搬迁 24040人,生产安置移民32048 人。移民安置完成水池1211个 2.21 万立方米,水渠 2 条 2800米;建设农村道路 71 条 189.06 公里,其中库周道路7 条 31.6 公里;完成农村建房80.86 万平方米,全部为移民住房;还建房屋 59.71 万平方米,其中住房59.33 万平方米。城集镇城集镇居民搬迁安置30747 人, 迁建完成城市征地3.24 万平方米;建设城市道路4 条 3.77
12、公里;建房 81.66 万平方米,其中城市建房57.05 万平方米,集镇建房24.61 万平方米;还建房屋76.36 万平方米。工矿企业工矿企业迁建完成了29 家搬工矿企业迁任务,建房0.3 万平方米。专项设施专项设施复建完成复建公路2条 30.57 公里,码头 2 座,水电站 10 座,抽水站 42 座,铺设输变电线路3.77 万米,通讯线路 20 万米,广播电视线路58.1 万米;完成库区文物发掘保护123处,其中地面 48 处,地下 75 处,勘探和挖掘面积 63 万平方米。对口支援2007年,对口支援工作共为库区引入资金103.39 亿元(社会公益类项目资金2.47 亿元,经济建设类项
13、目351个100.92 亿元)。截至 2007年底,对口支援累计引入资金达421 亿元,其中经济建设类项目资金393 亿元,社会公益类项目资金 28 亿元第 3 章 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第 3 章 自然生态环境状况3.1 库区气候2007年,三峡库区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冬季(2006 年 12 月2007年 2月) 、 春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 夏、秋季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冬、春、夏季降水均较常年同期偏多,秋季降水偏少;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年蒸发量基本接近常年,年大雾日数显著偏少;酸雨程度较上年减轻,冬、秋季较重,春、夏季较轻;气象灾害频发,其中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滑
14、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比较突出。表 3-1 2007年三峡库区各地区气象要素监测结果站名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雾日数雷暴日数()(mm) (mm) (%) (m/s) (h) (d) (d) 重庆19 1439.2 1165.3 81 1.3 856.2 23 26 长寿18.4 1268.1 1003.7 80 1 1165.5 37 34 涪陵18.6 1082.2 1194 80 0.7 1203.7 61 35 丰都18.9 1112.9 1241.7 79 1.2 1369.6 39 43 忠县18.2 1266.8 1113.4 81 1.1 1093 60 3
15、7 万州18.7 1179 1248.8 80 0.7 1174.2 17 40 云阳18.4 1276 1177.4 76 1 1300.2 9 37 奉节18.7 1079.9 1308.1 75 1.4 1471.1 4 22 巫山19.1 1164.8 1347 68 0.5 1422.2 2 25 巴东17.7 1424.6 1528.5 73 1.7 1275.9 30 29 秭归16.9 1479 1113.3 78 0.9 1463.6 5 40 坝河口17.2 1363.6 1236.5 73 1.5 931.5 0 32 宜昌17.9 1171.6 1393.7 71 1.
16、3 1122.8 26 45 2007年,库区平均降水量为1254.4 毫米,比常年偏多128.3 毫米,属降水偏多年份。从降水的空间分布来看,各地区年降水量在1079.91479.0 毫米之间;分布特征与上年相似,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秭归,最小值出现在奉节;与常年相比,巴东、重庆降水量偏多31.4%和 30.2%,涪陵与万州略偏少,其余地区基本接近常年。从降水的时间分布来看,2006/2007 冬季库区降水量显著偏多,较常年同期偏多81.4%,春季和夏季降水偏多14.8%和 14.2%,秋季降水偏少10.9%;8 月、3月、12 月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少35.8%、29.1%和 27.4%,2 月、4月、7 月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多 237.7%、48.2%和 45.9%,其余各月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总体表现为上半年降水偏多,下半年降水偏少。图 3-1 2007年三峡库区各月平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变化曲线2007年,库区平均气温达18.3,较常年偏高0.5。从气温的空间分布来看,除云阳较常年偏低外, 其余地区普遍偏高,其中长寿、宜昌偏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