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6古对今镇集体教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38416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字6古对今镇集体教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识字6古对今镇集体教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识字6古对今镇集体教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识字6古对今镇集体教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识字6古对今镇集体教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字6古对今镇集体教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试用) 授课时间 : 年月日 课题 古对今课型识字 第几 课时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1. 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正确认读本课“圆、严”等12 个生字,会写田字格 里的“古、凉”等7 个生字。 2. 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 个词语,借 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3.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 韵歌。 4. 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多媒体课件 愉快

2、教学法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 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 彩的教学情景。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遵循“先教 后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思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识字、在朗读中识字,并且在识字过程中 注重方法渗透,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使汉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变成了鲜活的 画面,具有了丰富的感情。学生不仅认识了汉字,还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页(总页)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师行为学生

3、行为(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导入 1、出示铜钱图片 学习认读“圆” 介绍中国铜钱文化 方孔铜钱应天圆地方之说,古代人们认为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铸钱以 此为型,有做人的道理在其中,寓意君子 做人处事,当如铜钱一样,做事圆滑,但 内心保持方正。 2、 出示人民币图片 3、引出古今,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学习书写“古“ 师范写 随堂评议 4、文中像这样的对子还有很多,下面听老 师来给大家一下课文。 二、初读课 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4、出示严寒图片 看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 么? 5、教学寒字 出示甲骨

4、文 师讲解:寒是指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光 着脚站在两块冰上,说明天气很冷,他在 旁边放了稻草取暖,但是仍无法御寒。 像这种根据意思创造的字我们把它叫做会 意字。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追 根求源一定会记得更牢,中华文化才会深 入到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 那老师要是觉得特别寒冷,有应该用哪个 词呢? 6、出示酷暑图片 我们把这么酷热的夏天叫做酷暑 7、出示词语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冰雪融化 观察铜钱形状 生练写“古” 写字书描红、临写 同学之间互评 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 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练习说话 生猜字 感受中华汉字的文化底蕴 个别回答 读着这些词语,我们跟着季节的脚步走

5、到 了春天。 出示课件 和春天相对的是哪个季节呢? 春天天气让我们感觉怎么样? 秋天天气又让我们感觉如何呢? 8、学写“凉”字 出示课件 教师讲解中华汉字的团结之美 “凉”字是什么结构?两点水和京就像是 两兄弟,他们紧紧地依偎在一起。这就是 汉字的团结协作之美。教师讲解中华汉字 的团结之美 9、游戏,巩固识字 发放字卡找朋友 谁是严,谁是寒,我们就是严寒 课件快认生字 10、生字回文,回归文本 三、教师总结 春,是一首歌,抑扬顿挫,是一幅画,生 趣盎然,是永远奔跑的旋律;夏,是一支 舞,热情奔放;秋,是一首诗,清高孤傲; 冬,是一江雪, 寒幽肃飒, 银装素裹。春 夏秋冬,四季交替,变换出了五彩

6、斑斓的 图片。 齐读词语 感受春天的脚步 齐读第一小节 描红书写“凉” 游戏巩固识字 齐读第一小节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页(总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试用) 当 堂 检 测 设 计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严寒()酷暑()凉风()方圆() 二 、我会对对子 暖对()风对( ) 山青对()严寒对() 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 一、背诵古对今第一小节 二、收集对子,读背对子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古凉 教 学 反 思 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重中之重。本课要求会认的字都是以对对子的方式呈现,课前, 我根据课文特点对课堂做了充分的预设,按照以上思路展开教学,收效甚好。梳理原 因如下: 1. 注重随文识字,通过探究“寒”及“朝”这两个生字的演变来源,并与学生的 生活实际相联系,让“严寒”、 “酷暑”、 “朝霞”、 “夕阳”这四个词变得鲜活起来。 2. “找一找”“摆一摆”让学生有效地复习巩固了生字,更深刻感受到对子的巧妙 之处。 3. 整个识字教学过程循序渐渐,层层深入。 第一学段课标要求的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探究多样的识字 方法,寻找适当的识字教学策略,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才能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 进而有效地达成识字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有力地帮助。 更多的识字教学策略正在探索之中!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页(总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