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3377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就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读书报告01 历本陈雯雯01012142 一、本书的问题意识让-雅克?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其实是一篇应征 1753年第戎学院所举办的一次征文竞赛的论文,于1755年出版。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由献词、序、本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附注组成。其中重点是第一和第二部分。全书主要是针对第戎学院提出的两个问题:“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人类的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所做的研究和阐述。正如卢梭自己所说的,对于这两个问题,“与其说希望解决问题,倒不如说只是想把问题加以明确和使问题恢复真正的面目”。在本论中,他在指出人类有两种不平等之后,明确地表明他的这篇论文

2、所要论述的是,“在事物的演进中,在什么样的一个时机权利代替了暴力,自然服从了法律。” “由于什么样的一系列的奇迹,才使强者能决意为弱者服务,人民能决意牺牲实际的幸福来换取一种空想的安宁。”他所要研究的问题是,“让人类自然发展的话,人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就是什么是自然人的问题。他在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人,更确切地说,是整个人类,他要描述的是一个种类的生活。那么,这两个问题的真正面目到底是什么呢?首先,在序中,对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的问题,卢梭认为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从认识人本身开始,从人类最初的和最简单的精神活动出发,从对人类天然能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体质的连续变化中找到区分人差别的最初

3、根源。也就是说,研究不平等起源的方法是从人的本性出发认识自然人,“从人类现有的性质中辨别出哪些是原始的、哪些是人为的”。同时还要认清楚现在已不存在、过去也许从来没有存在过、将来也许永远不会存在的一种状态,即自然状态。卢梭认为,只有认清什么是自然状态,才能更好地判断人类现在的状态。其次,对于“人类的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的问题,卢梭从“自然法”的定义出发,在列举了罗马法学家和现代法学家们(主要指自然权利法学家)的定义之后,他认为所谓自然法则,就是“不仅需要受它约束的人能自觉服从它,才能成为法则,而且还必须是由自然的声音中直接表达出来的,才能成为自然的法则。”由此,卢梭得出,只有认识了自然人,

4、才能确定自然人所遵循的法则或最适合于他的素质的法则,如果不这样做,那么一切对自然法的定义都是徒劳。在这里,卢梭也就暗示关于“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的这种提法是不恰当的。在他看来,自然法的一切规则的基础是自我保存和怜悯心这两个“先于理性而存在的”天性,即天赋的感性。卢梭认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最初都是以感性为基础的,人先是有感性的生物,再变成理性的生物。因此,就自然法的适用范围而言,“禽兽也受自然法支配” ,因为“禽兽也有天赋的感性” 。接着,在第二部分的结尾,他总结说,在本文,他主要想阐述“人类的原始状态”,揭示“使我们一切天然倾向改变并败坏到这种程度的根源是社会的精神和由社会而产生的不平等

5、”。从人类本性出发,他已叙述了不平等的起源和进展,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他指出,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所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终于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不管人们如何给不平等下定义,不平等总是违反自然法的。“仅为实在法所认可的精神上的不平等,每当它与生理上的不平等不相称时,便与自然法相抵触” ,在此,卢梭也就明确否定了第戎学院的第二个问题“人类的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的提法。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篇论文中,他强调从“人的本性”出发进行研究,同时又涉及到了政治和伦理的探讨。他在序中指出,要想解决“精神上

6、不平等的起源、政治组织的真实基础和组织成员相互间的权利”等问题或困难,惟一的好方法就是对原始人、对原始人的真实需要以及他的义务的基本原理的研究。二、 理论预设和建构一方面,卢梭用自然法理论来建构一个虚幻的自然状态,以及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所谓的自然人。完全孤立,纯自然,不需要交往,没有固定的住所,只为了生存以自我保护,没有理性与思考,但有天然的怜悯心。卢梭的“自然人”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自我完善化能力和自由施动者的身份,才同野兽有所区别。虽然是一个纯粹的虚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卢梭对自然状态的描述一概斥为是陈旧的或无意义的。卢梭一再指出,他不是想要说明已经发生了什么,而是想要说明可能发生什么。由

7、于卢梭那个时代的思想家常常只是在抽象的法学范畴中思考,因此他们总是就大都是虚构的事件或过程来阐明这些范畴,卢梭自然也是不能避免他那个时代的错误见解和偏见。但是,他试图从人的本性去探究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问题,这在当时比那些自然法学家们似乎又是一个进步。另一方面,他又用心理学理论和政治学理论揭示人类如何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和现在的文明社会的,阐释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其演变发展过程,即不平等是怎样产生的,大致又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人的本性的探究,对自然状态和自然人的描述,卢梭发展了孔狄亚克的心理学理论。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不同于自然权利法学家们,卢梭认为理性不是人天生就具备的,

8、而是后天产生并发展的,感性先于理性而存在,而人的两种本性只有通过人的精神的协调结合从而产生所有自然权利,他强调,自然权利是不必社会性介入的。他反对法学家们和霍布斯用社会状态下才有的知识去解释自然状态。关于自然法和自然人的定义,卢梭认为以往的所有定义的共同的缺陷就是它们都并非在自然状态下得出的。卢梭认为人和动物都有自然权利。而“随着理性的产生和发展抑制了人的本性的时候,这时自然权利法则被重建了”,但这并不意味自然法则的基础是理性。首先,他假想了一个完全孤独的野蛮人,描述了一个虚构的自然状态。在做出这种描述之前,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其实,他就是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的人出发,剥去他的一切社会属性及社

9、会赋予的一切后天的才能而得到的。但是,我们知道,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卢梭的描述,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实,在他笔下的自然人与野蛮人似乎很难区分。由此,也能说明纯自然的完全孤独的人类是不存在的。其次,他做了这样一个预设:私有观念的产生使人类开始了不平等。接着,他试图“按最自然的顺序把缓慢递嬗的事件和人类不断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因为他认为,私有观念的形成是由陆续产生的先行观念逐步演变过来的。需要的增多,技巧的完善,自我完善能力的不断发展,人学会了比较,产生了强弱大小等概念,家庭的产生和确立,义务关系的产生,交往的日趋频繁,人开始渴求别人的关注和尊重,于是,自尊心的概念就产生了。当然,卢梭也强调

10、,劳动在这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劳动产生了权利的概念,土地财产的所有权意识就此萌发了。土地私有化,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于是随之而来的是纷争和混乱。为了使土地所有权确定下来,富人们需要法律的保证。之后,就是卢梭关于政治学观点的继续了。在法律和契约的基础上,国家产生了。应该说,国家是人类不平等扩大的新的泉源,因为政治组织之间的战争要比人类个体之间的暴力冲突更为严重。不过,在这篇论文中,我觉得有点难以分清“社会”和“政府”的概念,因为卢梭指出政治社会也是建立在人民与首领之间的契约和法律的基础上的,一个社会的建立势必引起其他社会的产生。这里的“社会”似乎与政治组织没什么两样,都是人们由于共同的利益而建立

11、起来的。至于政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卢梭认为也是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的,但是,我不能理解,政治组织本身就不能摆脱社会性,它们又是如何得以处于自然状态的呢?暂时不考虑这一点,接着卢梭指出了执政官的产生,最初是通过选举,然而由于一些观念,年老者往往当选,这就导致选举的频繁进行,政府开始腐化,冲突不断,逐渐就进入了无政府状态,最终达到了不平等的顶峰专制统治下的主奴关系的出现。人类又回到了平等,因为这时他们什么都不是。于是之前政治组织所处的自然状态似乎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就这样,卢梭从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进程中论证了私有制的起源、政府和国家的产生以及自由的丧失和专制主义产生。三、论述的脉络本文的论述主要分为

12、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描述自然状态及处于这一状态下的野蛮人,从生理方面和形而上学及精神方面阐述野蛮人和动物的区别以及野蛮人和文明人的差异。卢梭指出,在生理上, 原始状态的野蛮人的器官是粗糙的,为了适应环境, 他们有着强壮的身体并不断地进行训练,身体是他们惟一的工具。在形而上学和精神上,野蛮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以自由施动者的身份参加自然活动的,而动物则完全受自然的支配,它们的行动完全出于本能。人类最初仅有的精神活动是愿意和不愿意、希望和畏惧,而这最初的精神活动只是出于本能纯粹的感觉,是由于单纯的自然冲动。在这里,卢梭提出了 “自我完善化能力” 这一重要概念, 他认为区分人和动物的一大特点就是人

13、具有这一潜在能力。卢梭认为这种能力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是为了弥补人类本能的缺陷的。接着卢梭从语言的起源上的两个问题:“语言是如何成为必要的?语言是怎样确立下来的?”一步步指出为什么只有人具有这种自我完善化能力,而动物却没有。 之后,卢梭又讲到了人的本性之一怜悯心。他说,怜悯心是人类惟一的自然美德,人类其他的美德,如大度、宽厚、仁慈、亲切等,都是在这种美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这种原始情感他又联想到颇有争议的爱情伦理问题,从而指出野蛮人的爱情只有生理成分,至于爱情中的伦理成分,它只能在社会习俗中产生。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他概括地描述了自然状态下的野蛮人:他们“在丛林中漂泊流荡,没有技艺,没有语言,没有

14、栖所,与人无争,不与人交际,不需要别人帮助,也无害人之念,甚至可能从未能对人进行辨认。没有什么情感,并且自给自足”。一代一代毫无进展地繁衍,每代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混沌初开的蒙昧时代不知过了多少世纪,人类已经老了,而人依旧是个稚童。从这里,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卢梭的假设野蛮人是完全孤立的,他们是没有智慧,没有交往,没有预见性,单凭自己的力量就可以生存的。卢梭认为,在当时,几乎不存在野蛮人不做野蛮人的企图和方法。就这样,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虚构的自然状态。卢梭指出,也正是在这种自然状态下,自然的不平等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此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大。他向我们证明了在自然状态下,几乎察觉不到不平等现象的

15、存在,也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影响。那时的野蛮人没有“统治”的概念,人人都一无所有,因此也就不可能建立从属关系,也就无所谓压迫、统治,因为不存在一个人离了别人就不能生活的处境,因此人人都不受束缚,最严酷的法律也成了一纸空文。于是,问题出现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人类会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为什么会从平等走向不平等呢?为了解决问题,卢梭在探讨的同时却借助了一些偶然事件或因素。在第二部分,卢梭则进一步揭示不平等的起源及其在人类思想不断发展中的演变过程,从而揭示了人类如何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的,如何从平等走向不平等的。他考虑和比照各种偶然事件,并指出,这些偶然事件使人类堕落,同时使人的理性臻于完善,使人

16、变成爱交际的同时,又使人变坏,最终把那个遥远时代的人和世界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副模样。他从研究人的起源开始,在他的笔下,人类相继处于三个时期,两种状态:即纯自然的自然状态;摆脱自然但刚刚进入社会的幸福安宁的时期;文明与堕落相伴的社会状态。其中,野蛮人刚刚摆脱纯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的这一段时期是卢梭认为的黄金时代,是最幸福最安宁的时期。他认为,是私有财产的产生开始人类的不平等的步伐,而自然的不平等只是在进入社会后才越发突显的。接着,他向我们论证了不平等在各种变革中的发展进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法律和财产所有权的确立,第二阶段是行政官职位的设立,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就是合法权力向专制权力的转变。 ”其中,第一阶段产生了贫富,第二阶段则产生了强弱,第三阶段则产生了主奴关系。卢梭进一步指出,主奴关系的产生,是最大程度的不平等。第三阶段可以说是其他一切阶段的归宿,直到新一轮变革彻底摧毁这个政府,或者恢复它的合法制度。但是,政体上的缺陷永远都不能消除。在这里,卢梭重新又回到了自然法则的基础上。那么,他具体到底是怎样论述的呢?首先,即便他所描述的是他想象的一个虚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