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26569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大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位重要的美学家:蔡元培、宗白华、朱光潜、高尔泰一、什么是“美”?(一)从词源上谈1、 羊大为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后宋代徐铉正式提出“羊大为美”的概念,日本人笠原仲二在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中进行了阐释与论证,认为中国人的美感起源于味觉,游牧民族主食羊肉,羊肉很肥美。)A、起源于吃饭 (味觉),源于实用的物质功利;是一种愉悦快乐的精神状态B、 “味”成为一个美学范畴a、味觉是种感官感受,审美建立在感官基础之上b、味觉是种感觉感观,具有超出一般功能利欲望的特点c、 “ 羊大为美 ” 体现了中华美学是种重主体性、 重体验性的美学体系(味道指向“道” ,存在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C、至味无

2、味,味要适度2、 羊人为美( 1903 年,雷克纳最早提出“将艺术产生的原因与原始舞蹈、巫术活动联系起来”) (起源于宗教舞蹈, 融物质功利和精神功利于一体的巫术活动。强调人在宗教活动中感性的积淀。 )A 羊的叫声听起来带有悲戚之感,易唤起人的悲怜意识;给人吉祥之像B 羊:温顺(中国人温柔敦厚,但奴性十足);保守(羊喜欢群体性的生活,中国人也有集体意识);内敛(中国人喜欢团体,骨子里有种不敢担当之义)C 美起源于宗教舞蹈,融物质功利和精神功利于一体的追求活动,与巫术交叉3、 色好为美(起源于性,源于生命的延续)例:马叙伦“美为媄,色好也”丰乳肥臀:代表了女性可以生殖;动物中选配偶时,以生育能力

3、作为其标准。4、 生殖崇拜。 (美既非大,也非羊人,而是羊于其生殖器的集合) 起源于性,起源于生命崇拜。体现了个体生殖和种族繁衍对早期人类的重要意义。总结: 1、实用功利先于审美,审美起源于功利,但审美最终超越了功利。(广义的功利就是善,但美又不仅仅停留在功利的阶段,而是又超越了功利,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生命境界,那就是自由)2、美起源于劳动生产和社会实践。3、美的本质是对人性的肯定和对生命的肯定。第一节美学的诞生与发展(审美意识审美思想美学学科阶段)1、原始社会中审美意识的形成:审美意识指人对审美现象与活动的看法,原始人的审美意识是朴素的、不自觉的,主要来源于审美经验。原始人类的审美活动主要有壁

4、画、舞蹈、巫术,这些都是生存的需要,原始人类的使用考虑和普遍的巫术推动了审美意识的进步,审美活动的实用性减弱,审美性和超功利性加强。2、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日益丰富:审美活动深入、思维水平发展,文字的出现使美学思想和理论被记录下来,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和古希腊人的研究,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3、美学学科的诞生和独立:1750 年鲍姆嘉通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一本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确立了美学的独立研究对象。鲍姆嘉通之后,西方美学迎来了第二高峰-德国古典美学。美学诞生的意义:是理性大潮中的感性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批判现代社会,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美学学科独立,人类知

5、识体系更加丰富健全。(一)低级审美意识阶段:A、自然尺度,以生理性特征为其标准(审美是对人而言的);B、符合早期人类生育繁衍,还没脱离动物(混沌阶段);C、图腾崇拜(敬畏)(二)高级审美意识阶段比德说: “ 比德 ” 说“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自然美观点,基本意思是 :自然物象之所以美,在于它作为审美客体可以与审美主体,比德 ?,亦即从中可以感受或意味到某种人格美。在这里,比德? 之,德? 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德;,比 ? 意指象征或比拟。一、美学思想阶段(建立在审美意识上)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老子(道法自然)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孔子(里仁为美)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

6、)荀子(无伪则性不能自美)二、美学学科确立的阶段标志: 1、有专门系统的美学著作2、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1.审美意识: 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带有原始初民色彩的初级审美意识和更为自觉成熟的高级审美意识(例如不同民族的悲剧意识)2.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规律、特征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老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思考,多以哲学或者文学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3.美学学科:。 。 。第二节 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美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柏拉图美本身(能够成为美的原因)

7、二、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三、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学科杜威艺术即经验维特根斯坦:根本没有美的本质四、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活动的学科:对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态度、审美心境的研究,早已成为近代西方美学的主流 美学作为美的哲学日益让位于作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学。五、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科(对实用关系的一种超越):万物静观皆自得小结: 1、 “审美”一定有一定的主题介入,美只有对人而言才具有价值2、逻辑上是先有审美关系才有进行审美的人3、审美现象(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定义审美活动: 人类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高级的活动方式之一。它是在人

8、类审美需求的驱使下,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一、审美形态: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的感性凝聚、显现及其逻辑分类。一般有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荒诞等审美形态二、特征: A、生成性(随着审美经验的丰富,出现了分支)B、贯通性(审美形态背后有传统的社会背景文化的制约)C、二重性(中西美学关注问题有很大差异,但是异中有同,包含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例如:中国的文学中充满着乐观精神,是一种“乐感文化”;而西方更多的是一种“罪感文化” ,与宗教意识紧联

9、,呈现的是一种牺牲精神。审美的形态丑“ 丑” 是作为美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主体追求和谐感、 舒适感的是美, 就像古典美的追求。古典美学追求形式上的比例适中,追求色彩搭配的协调,追求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这些都是对美中和谐美的追求,即使是崇高的追求,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最终投入美的怀抱。反之主体追求不和谐,反和谐,追求的是痛感的那就是我们所说的“ 丑” 。从客观上说, 未按文化规定的正常形象呈现的感性形象,就是“ 丑” 。从主体上说, 一个不完善的感性形象从文化规定的标准来说就产生“ 丑” 感。 从创作的角度说,没有实现或达到自己理想创作意图的文化物品或艺术品,这些物品和作品就是“ 丑”

10、。其一, “ 丑” 是对于正常的负方面偏离 ;其二, “ 丑” 的偏离是无奈的结果。“ 丑” 不仅在美学中体现建构,也在文化中体现和构成,不仅仅在与正常、美、的联系之中获得自己定义,还和美一起,与真与假、善与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莱辛第一个打破了丑的禁令,明确提出“丑的不和谐处理”原则1835 年,罗森克兰出版丑的美学 ,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著作1、丑作为一种审美形态, 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 丑是对于美好事物的否定,是与美相比较,相对于美而存在的生活样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创伤和扭曲。(1)美的对立面(2)形式内容不协调(3)以丑为美2、 丑的审美特征(1)丑是客观存在,它违反了自然

11、生命的内在规律,否定了生命价值的合理性,它的审美价值就是从反面肯定了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2)丑与美相互对举、相互依存,在艺术作品中常常以丑衬美,化丑为美,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和艺术表现的题材,提升了美的魅力(3)丑的审美感受是在一种在厌恶感基础上形成的复杂情感刺激,这种刺激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审美热情和艺术敏感,唤醒麻木的人性,以实现更高的审美超越。丑的感性深化了艺术表现的内涵,丰富了我们的审美体验3、 丑的误解(1)丑就是美丑得让人感动、震撼(2)化丑为美丑可以衬托美(没有看到丑的价值)审美的形态崇高崇高的美感:由痛快转化为快感,不和谐中出现和谐,一种伟大的美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具有压倒一切的力

12、量和强劲的气势,形式上粗狂激荡、刚劲雄伟,美感上给人惊心动魄激愤昂扬的审美感受,根本上体现了作为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处于激烈矛盾状态所显示的伟大精神和力量。一、崇高伟大的美(外表巨大;力量强大;审美体验;人格体验)1、崇高:主要是指对象以其粗狂、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或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心灵以鼓舞震撼和激越,进而提升或扩大人的精神境界。崇高,隐藏着一种和谐,伟大的美。2、崇高的特征:A 雄伟壮丽的力量之美;B 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C 对困难、挫折、直至牺牲的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D.恢弘豪迈的尊严之美。(人存在的一种实现)3、对崇高的历史探讨A、毕达哥拉斯:音乐的男性美与女性美B、柏拉图

13、文艺对话录 “崇高”的概念C、朗吉弩斯论崇高“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第一次定义)D、博克崇高与优美 ( “惊惧”是崇高的最高效果, 次要得是“崇敬”和“欣羡” )E、康德: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F、黑格尔美学: “崇高”与“理念”的体现4、崇高与优美的比较A、基本内涵上,对立、冲突与人生的平衡、统一、和谐状态B、形式上,无形式与规整的形式美的追求C、审美体验上,动态美与静态美、神圣性与趣味性、痛快感与快感5、崇高审美意义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其审美意义在于,它体现了生存意义的某一本质方面,即生存是伟大、高尚的,它拒绝平庸和堕落。崇高所带来的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体验。在此,世界不再是

14、平常的,而是让人振奋的、给人以力量的;人生也不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充满向往和激情审美的形态悲剧一、含义:悲剧是发源于希腊祭祀酒神的“山羊之歌” ,主体在生存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是一种“以悲为美”的审美形态。(光有冲突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冲突中给人以感受;有悲剧的结局不一定就是悲剧,但无疑增加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二、悲剧理论的历史:1、亚里士多德:“悲剧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奠定了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模仿论,体现一种严肃的情感,强调行动(冲突)黑格尔:生命本身即包含着死亡的种子,悲剧即这种矛盾冲突尼采悲

15、剧的诞生(日神精神,酒神精神)2、亚里士多德诗学A、对悲剧的定义:把握三点:模仿论;严肃的情感;强调行动B、对悲剧主角的解释: a、不能是好人,容易让人失望;b、不能是坏人,否则他的毁灭大快人心; c、主角应为有缺点的好人(有现实性,容易产生共鸣;在体会中得到精神的净化和升华;对主角的感同身受和恐惧感使我们得到灵魂的净化净化说)3、黑格尔:苏格拉底个人得以毁灭,但其所显示的永恒正义却显示出来4、恩格斯: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在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5、克尔凯戈尔“存在主义之父” : “罪孽说”“焦虑说”三、悲剧的分类。1、古希腊悲剧:人神冲突,呈现宿命论,命运悲剧2、英法国悲剧代表

16、,展示人的性格缺陷与社会的冲突(如莎士比亚的作品,性格悲剧)3、社会悲剧,反映社会问题,人的渺小、虚无化、无助感。如变形记四、悲剧成因:、1、自然因素:如泰坦尼克号2、家庭出身、阶级关系对比而产生的悲剧3、精神、价值观念不同所产生的差异,难以改变的。五、悲剧的特征:通过死的历程来反思生的意义和价值1、悲剧冲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痛苦或死亡是历史的必然2、悲剧人物的性格具有正面素质(以此点才能唤起共鸣),具有同恶势力抗争的精神品质3、悲剧的美感是崇高感、悲壮感,关切的是人类的命运六、悲剧要素:行动(冲突) ,在冲突中有人的抗争,最后走向毁灭死亡。七、中国艺术的悲剧理论1、孔子: “诗可以怨”2、屈原: 离骚3、司马迁: “发愤以抒情”4、李白“哀怨出诗人”4、元明清的悲剧作品: 赵氏孤儿牡丹亭等八、中西方悲剧观比较:1、 哲学基础西方悲剧是建立在 “天人相争” 的基础,中国则在“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2、 核心精神西方悲剧的牺牲感、虚无感觉与宗教意思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