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应战讲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10598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备考应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高考历史备考应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高考历史备考应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高考历史备考应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高考历史备考应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备考应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备考应战讲座(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应战讲座,第一部分 2008年各地自主命制的历史试题的基本特点,一、分值分布趋向平衡,试题编序各有特色 二、试题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知识范围内命制,摆脱教材、版本的束缚 三、以文明史观为代表的新的史学观念渗透到高考试题引领着高中历史课程 四、突出“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渗透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教育 五、材料试题唱主角,试题呈现方式多样化 六、试题乡土气息浓郁,体现地方特色,(2) 试题呈现方式多样化,A.试题新颖性: 是指试题提供的问题情景和历史背景,不是指考查的内容,例1:诗歌,例2:对联,例3:日记,例4:网帖,例5:墓碑铭文,例6:图片展,例7:论文,例8:民谣,例

2、9:启蒙读物,例10:词汇,B.试题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有问题答案、设计方案、评价观点的不唯一性和规定性,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更好地发挥考生的主观能动性。,C.试题探究性:,例1:诗歌 (2008上海) 4. 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2008上海) 6.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鬼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

3、乱 D.三藩之乱,例2:对联(2008上海) 28. “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例4:网帖(2008上海) 21.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例5:墓碑铭文 (江苏) 15、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

4、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例6:图片展 10、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例7:论文 (山东) 14. 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变化趋势 B.由亚洲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例8:民

5、谣 (2008上海) 12.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例9:启蒙读物 (2008上海)“ 11.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例10:词汇 粤卷2006、15: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

6、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 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 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 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26(海南)(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分) 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 第二等:710分。要求:观

7、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 第三等:46分。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 第四等:03分。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 37. (2008上海) 根据以上材料,评价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 第二层:从一个角度用一个材料来进行论述。 第三层:能从一个角度用多个材料来进行论述。 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 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的角度来进行

8、充分论证。,28.(山东) 该小组针对所搜集资料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简述自己的观点。(9分) 38(宁夏)(16分) (3)假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3分) 调查研究。查找和核实有关圆明园的原始资料,通过座谈会、互联网等渠道听取意见、征询建议,了解有关文化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走访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等。(要求至少写出两项。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44(宁夏)(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分) 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试题探究性:,近

9、年,各省纷纷自主命题,因而在强调文明史观、全球意识的同时,也将越来越注重考查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关注与本省乃至本区域有关重大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让乡土历史在历史试题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是各地自主命制的高考历史试题的共同走向。如2005年江苏历史卷中有5题与江苏历史相关,包括六朝题、江南经济题、天朝田亩制度题等,而其中的第7题更是直截了当地问近代历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些与今天江苏“直接有关“。2005年广东历史卷第6、8、9题接连考了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三位广东籍近代历史名人。2005年“文综“天津卷则有考查天津港历史和天津红色旅游资源的题目。上海的历史高考试题多结合本地历史文化

10、和现实生活。06年高考广东卷选择题第1题,就考查了与广东有关的历史问题。各地试卷对地方史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六、试题乡土气息浓郁,体现地方特色,28.(山东)(25分) (2)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7分),第二部分 2009年复习备考策略,1以“文明史”为思路文明史观思路梳理(1)纵向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2)横向、政治文明人类社会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专制到民主。经济文明: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传统农业

11、到工业文明。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在思想领域里的演进。从迷信愚昧到科学化、理性化,一、明确命题导向,2以“现代化”为主线,现代化史观思路梳理 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 经济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市场化等) 思想文化现代化(包括人类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等) 社会生活现代化(包括城市化、服饰现代化等),3以“全球化”为理念全球化史观思路梳理: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4以“新课程”为渗透“研究性学习”试题、探究型试题、开放型试题。 5以“正向化”为导向主要运用正向材料,正向引导学生的情感、价

12、值观。,二、加强复习的针对性,保证复习的有效性,1要注意知识的连贯,第二轮复习相当于原来的第一轮复习。,3紧扣考试说明,4认真解读各年各地高考试题,2紧扣课程标准,三、重视三维目标落实,提高复习方法和效率,1夯实基础,关注“常识”教学:,方法一:宏观上的纲举目张。熟悉教材目录,理解历史概念,理清发展线索,明确阶段特征,掌握知识结构。,方法二:微观上精雕细凿。难点、重点、盲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的整理与辨析,做到知识无遗漏。,(A)重视历史概念的掌握 (B)优化专题,构建知识体系 (C)以通史为线索,对必修和选修1有关内容进行梳理、整合 (D)加强对区域史(地方性)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命题素料

13、与历史背景、问题情景取自本省乡土。,2关注核心学科能力,提高历史复习效率,(1)高考中的历史学科能力要求,(A)获取和解读信息 (B)调动和运用知识(C)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 (D)论证和探讨问题,(2)解读信息与提炼信息能力的培养(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高考的制高点(后面专门讲),3关注过程与方法,了解新高考形式上新变化,(1)理论上的过程与方法,(2)教学的过程与方法,(B)调动和运用知识 知识:主干知识(历史事实、人物、文明成果等)、知识体系(由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向特征构成) 考核要求: (a).判断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b).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c).说明

14、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C) 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 历史事物: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等 历史人物:中外历史人物 考核要求: (a).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和概括历史人物 (b).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 (c).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A)获取和解读信息 信息的形式:文字、图表、数据、图片、符号等 考核要求: (a).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和答题要求 (b).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c).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D)论证和探讨问题 问题: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问题 考核要求 (a).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b).

15、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法评论历史观点 (c).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4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一是对个人而言: 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例如:(08宁夏)44(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方法,二是对国家、民族而言: 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例如:(08广东)27 (4)从 “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 (08山东)29(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民族精神,自豪感,爱国主义,三是对世界和人类而言: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