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80940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中丞传》后叙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一、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二、学习写作技巧:叙议结合、细节描写、运用衬笔、曲笔三、感受人物精神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了解相关背景二、学习1 3段(一)了解本文的缘起(二)理解作者对诬蔑张巡、许远的无耻之徒、无耻之言的驳斥(三)掌握重要词语:恨、为、不及、数、尤、卒、将、比、教学过程:一、了解传记相关知识(见单元导语、教学全解)二、了解韩愈及其文学成就四、了解本文缘起( 第 1 段) (一)学生试着翻译本段(二)学生质疑( 三) 明确本文缘起五、了解许远为人,驳斥“许远畏死而辞服于贼”(第 2 段)(一)许远“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之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 与巡死先

2、后异耳”落实词语:不及、竟特殊句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二)许远之不畏死明矣1 “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与贼抗而不降)2 “当其围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3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 “救援不至,而贼来日众,必以其言为信”4 “外无待而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落实词语:数(三)小结许远形象及其刻画的用意1许远形象:宽厚长者、有容人雅量, 大事为重,忠贞不畏死。2. 用意:衬托张巡颂扬许远六、理解作者如何驳斥小人指诟“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以死守”(第 3 段)(一)驳斥小人指诟“城之陷自远所分始”1 “此与儿童之见无异”2用“人之将死” 、 “引绳而绝之”两种日常事理

3、,说明“不达于理”(类比)3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落实词语:诟、尤(二)驳斥“ 责二公以死守”1事理说明守城符合实际情况2指明守城意义,明二人功劳3对比“弃城而图存者”、 “擅强兵坐而观者”斥责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词而助之攻”4落实词语:卒、比、将、讲、擅七、小结(一)第2、 3段的表达方式(侧重于议论,议中有叙)及论证方法(类比、对比)(二)张巡的形象:忠贞不畏死、(才德)使人信服八、作业1翻译 2、3 段2检测:中华一题110 题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一、掌握重要词语:从事、具、延、所以(表所用、表依据)、然、诣二、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细节描写、运用衬笔、曲笔教学过程:一、进一步归纳

4、张巡的形象(一)以部属南霁云衬托(第4 段)1了解南霁云其人其事(1)落实词语:从事、具、延、所以(表所用、表依据)(2)品读细节描写:霁云慷慨语曰: “云来时 , 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云虽欲独食 , 义不忍; 虽食 , 且不下咽 ! ”拔所佩刀断一指, 血淋漓 , 以示贺兰 . 将出城 , 抽矢射佛寺浮图, 矢著其上砖半箭, 曰 : “吾归破贼 , 必灭贺兰 , 此矢所以志也 ! ”巡呼云曰 : “南八 , 男儿死耳 , 不可为不义屈! ”云笑曰 : “欲将以有为也. 公有言 , 云敢不死 ! ”即不屈 . (3)归纳南霁云形象:有义气,能患难与共;英勇刚烈;服从领导,从容就义不畏死2丰

5、满张巡的形象:英勇不屈、服众(二)借于嵩之口突出张巡的形象(曲笔)1落实词语:然、旋长者诣落实特殊句式:何为久读此: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前置,应该是“为何久读此” 。译“为什么总读这本书呢”。为所杀:为所:固定句式,表示被动。译“被武人杀害”。2 品读细节描写:(1)长七尺余 ,须髯若神 . (2) 巡怒 , 须髯辄张 . (3) 巡曰 : 吾於书 , 读不过三遍 , 终身不忘也 . 因诵嵩所读书, 尽卷 , 不错一字 . 嵩惊 , 以为巡偶熟此者 , 因乱抽他帙以试, 无不尽然 . 嵩又取架上诸书, 试以问巡 , 巡应口诵 , 无疑 . 嵩从巡久, 亦不见巡常读书也.

6、 (4)守睢阳时 ,士卒仅万人 , 城中居人户 , 亦且数万 , 巡因一见问姓名, 其后无不识者 . (5)为文章 ,操纸笔立书 , 未尝起草 . 城陷 ,贼缚巡等数十人坐, 且将戮 . 巡起旋 ,其众见巡起 , 或起或泣 . 巡曰 : 汝勿怖 . 死, 命也 . 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 , 颜色不乱 , 阳阳如平常 . 3丰满补充张巡的形象:( 1 )外形 : 高大 , 威武 , 美髯(2)记性好(3)文思敏捷(4)视死如归 , 从容就义二、补充许远的形象:宽厚长者,貌如其心(表里如一)三、归纳写作技巧: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细节描写、使用衬笔、曲笔四、作业(一)熟读文章(二)检测: 中华一题练

7、习11-15 题补充资料:韩愈:唐代文学家、 思想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 谥号“文” ,后人尊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 “惟陈言之务去” 。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相关背景: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现实针对性非常强的文章,体现了韩愈为人鲠直,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公元年十一月,安史之乱暴发,唐军节节败退;在此情况下,张巡和许远率万余兵士坚守睢阳孤城十余月,吸引了叛军近十万兵力,阻遏了敌人向前推进的

8、速度;睢阳城破后,张巡、许远相继被害。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守城的英雄在战后却屡屡被诬,竟延续五十余年而不绝。先是一些文武官员为了替自己战时无耻的逃跑行径辩护,诋毁许远、张巡困守孤城的作法,并指责是张巡造成了睢阳城中人吃人的现象;针对这种议论,李翰撰 张中丞传上呈肃宗,以为张巡辩诬,使事实得以澄清。然而十年后,又有人指称许远降贼,张巡的儿子张去疾也上书代宗皇帝请追削许远的官爵,但朝廷并未采纳他的意见。五十年后,唐朝藩镇割据的状态急需改变,而此时又有许多人借中伤许远、张巡来为自己谋利,面对此情此景,韩愈写下了这篇 张中丞传后叙 ,作者在为英雄辩诬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擅强兵坐而观者”、 “弃城而图存者

9、”的极大愤慨; 特别是通过对贺兰进明丑恶嘴脸的揭露,表明了作者不满藩镇割据、要求中央集权的政治态度。这一主张配合了唐宪宗的政治变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叙议结合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文章的前半部分为议论,后半部分侧重于叙事,但由于作者精心的编排,并没有给人以一种割裂感,而是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文章首先说明了写这篇“后叙”的原因,接着就直入正题,弥补李翰张中丞传的缺失为许远立传。在介绍许远事迹时,先对许远有一个总评:“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但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的写下去, 而是逐一列举外界对许远的非议,开

10、始驳论, 这使文章顿起波澜,令欲明就里的读者不忍释卷。严格的逻辑说理在驳论时作者选择了由浅入深的次序:对 “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城之陷自远始”、张、许应“弃城”而“逆遁”等种种论调逐一驳斥。作者先是列举事实,说明许远并不怕死;接着以 “人之将死, 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 其绝必有处”的浅显道理证明“城之陷自远始”的非议的“不达于理”;最后以“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 必不达”的事理分析来证明张巡、许远的别无选择。随着议论的层层深入,作者的感情也越发的激昂,由最初的较为平和发展到疾言厉

11、色,对非难者的品质概括也由“材智下”、 “小人之好议论”发展到“自比于逆乱”: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至此,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已无处藏身,张、许二人的英雄本色也已跃然纸上。这几节文字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堪称“辞理俱到”。上述议论只是文章的“纲” ,主要人物的性格尚未完全凸现。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非常巧妙地安排了一个过渡, 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侧重议论发展到以叙事为主,这就是对南霁云的描写。由于上一段写到了 “擅强兵坐而观者” ,那么作者在这里写贺兰进明的坐观不救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一过渡非常自然,可谓神来之笔。细节描写通过几个细节的描叙,使读者肃然起敬的主人公的形象不再停留在理性认识上,而变得丰满传神,妙趣横生。如用拔刀断指、抽矢射塔两个细节就将南霁云刚烈的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尽卷不错一字”、 “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的描写则非常传神地刻划出了张巡博闻强记的一面。这些叙述的文字和议论部分相辅相成,既深化了议论,又弥补了人物塑造缺乏立体感的缺憾,可谓一举两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