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燃烧常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90956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燃烧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火灾燃烧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火灾燃烧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火灾燃烧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火灾燃烧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灾燃烧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燃烧常识(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火灾燃烧常识,2008年12月16日,第一节 火灾的定义和分类,一、火灾的定义 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称为火灾。 二、火灾的分类 (一)按燃烧对象分 1、A类火灾。普通固体事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1)固体物质火灾是最常见的燃烧对象。木材、纸张、棉花、合成橡胶、化工原料等 (2)固体物质火灾危险差别很大,评定时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主要理化参数有熔点、自燃点、比表面积、氧化特性、密度、导热性、热惯性等。,2、B类火灾。油脂及一切可燃液体燃烧引起的火灾。 (1)油脂包括原油、汽油、煤油、柴油、重油、动植物油;可燃液体主要有酒精、苯等。原油罐、汽油罐是B类火灾的重点保护

2、对象。 (2)液体燃烧是液体蒸气与空气进行的燃烧。液体在火灾中受热首先变成蒸气,蒸气与空气燃烧变成产物。轻质液体的蒸发纯属相变过程,重质液体蒸发时还随有热分解过程。原油罐火灾的喷溅和可燃液体的蒸发云爆炸,是B类火灾中的两种特殊燃烧现象,破坏极其严重。 (3)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理化参量是闪点。闪点小于28的可燃液体属甲类火险物质,如汽油。闪点大于及等于28,小于60的可燃液体属乙类火险物质,如煤油。闪点大于及等于60的可燃液体属丙类火险物质,如柴油。 3、C类火灾。可燃气体火灾引起的火灾。按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间,可燃气体燃烧分为预混燃和扩散燃烧。 4、D类火灾。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如

3、锂、钠、钾、锌等。 5、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的电气设备及其他物体燃烧的火灾。,(二)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 1、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重伤20人以上;死亡、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2、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受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烧毁财物30万元以上。 3、一般火灾。不具备以上条件的一般火灾。 (三)按起火直接原因分 1、放火。刑事犯放火,精神病人放火、智障人放火,自焚。 2、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电气安装不合规定;导线保险丝不合格;避雷设备、排除静电设备未安装或不符合规定要求。 3、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电气

4、设备超负荷运行、导线短路、接触不良、静电放电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电器设备着火。,4、违反安全操作规定。在进行电焊、气焊操作时,违反操作规定;在化工生产中出现超温超压、冷却中断、操作失误而又处理不当;在储存运输易燃爆物品时,发生磨擦撞击,混存,遇水、酸、碱、热。 5、吸烟。乱扔烟头、火柴杆。 6、生活用火不慎。炉灶、燃气用具、煤油炉发生故障或作用不当。 7、玩火。小孩玩火,燃放烟花爆竹。 8、自燃。物质受热;植物,涂油物,煤堆垛过大,过久而又受潮、受热;化学危险品遇水、遇空气,相互接触、撞击磨擦生热。 9、自然灾害。雷击、风灾、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10、其他。不属于以上九类的其他原因,如战争。,第

5、二节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一、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有化学反应,有分解反应。有的复杂物质燃烧,先是物质受热分解,然后发生氧化反应。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的结果,但是这种氧化反应速率不同,或成为燃烧,或成为一般氧化反应,瞬时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近代链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链锁反应。链锁反应大致分为三段: 1、链引发。 2、链传递。 3、链的终止。,二、燃烧的必要条件 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由一个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着火源。 (一)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

6、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固体三类。 1、气体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能燃烧的气体都称为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同样要求与空气的混合比在一定范围燃烧(爆炸)范围,并需要一定的温度(着火温度)引发反应。 2、液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碳原子、氢原子,有些还含有氧原子。 3、固体可燃物。凡遇明火、热源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固体物质称为可燃固体,如木材纸张等。,(二)助燃物(氧化剂) 能帮助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氧化剂)。 1、空气或氧气。 2、其他氧化剂。 (三)着火源 着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

7、与氧或助燃物发生反应的能量,常见的是热能。其他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和核能等转变的热能。,三、燃烧的充分条件 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具备了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但由于可燃物的数量不够,氧气不足,着火源的热量不大,温度不够,燃烧也不能了生,因此,燃烧的充分条件是: (一)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可燃气体(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爆炸)。 (二)一定的氧气含量 虽有氧气存在,但浓度不够,燃烧也不会发生。 (三)一定的着火能量 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燃烧反应。否则燃烧就不会发生。不同的可燃物所需的强度即引起燃烧的最小着火能量不同。低于这个能量就不能引起可燃物燃烧。 (四

8、)相互作用 以上三个条件要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和持续。,第三节 燃烧过程,一、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方式 可燃物的聚集状态不同,供氧情况不同,受热后发生不同的变化,其燃烧的方式和速度也都不同,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态下进行,并出现火焰,也有些物质不呈气体燃烧,而是呈炽热状,则不出现火焰。,(一)气体物质的燃烧 可燃气体,例如煤气、氢等,燃烧不需要像固体、液体那样经熔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气体,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燃烧速度较快。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燃烧分为两大类: 1、扩散燃烧。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气体从喷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

9、合、边燃烧的现象。其燃烧速度取决于可燃气体的喷出速度,一般为稳定燃烧。管路、容器泄漏口发生的燃烧,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均属扩散燃烧。 2、预混燃烧。预混燃烧是指天然气与氧在燃烧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体,被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这类燃烧往往是爆炸式的燃烧,也叫动力燃烧,即通常所说的气体爆炸。爆炸式燃烧后火焰返至漏气处,然后转变为稳定式的扩散燃烧。,(二)液体物质的燃烧 易燃和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气体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称蒸发燃烧。其燃烧速度取决于液体的蒸发速度。而蒸发速度又取决于接受的热量,故接受热量愈多,气体蒸发量愈大,燃

10、烧速度愈快。可燃、易燃液体的蒸发与可燃气体的燃烧特点相同,也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三)固体物质的燃烧 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1、蒸发燃烧。蒸发燃烧是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如硫、沥青、萘等物质的燃烧。 2、分解燃烧。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分解出其组成成分及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成为分解燃烧。如棉、麻、合成橡胶的燃烧。 3、表面燃烧。有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发生分解,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

11、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它属于非均匀燃烧,即表层燃烧。其特点是表面发红而无火焰。如木炭、焦炭、铜、铁的燃烧。,4、阴燃。 (1)阴燃是指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可燃物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现象。如成捆的棉、麻等物质的燃烧。 (2)有焰燃烧和阴燃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如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由有焰燃烧转为阴燃。阴燃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改变通风条件,增加供氧量或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转变为有焰燃烧。 在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中气体燃烧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

12、再次是固体。,二、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则称为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还能继续燃烧,则这种燃烧称为不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 燃烧完全与否不仅与空气供给量在关,并且还与其他可燃物扩散混合的均匀程度有关。如空气供给量足够,并与可燃物混合非常均匀,则燃烧反应近于完全燃烧。,三、燃烧产物 (一)燃烧产物的概念 物质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蒸气和固体物质称为燃烧产物。其中,散发在空气中能被人们看见的燃烧产物叫烟雾,它实际上是由燃烧产生的悬浮固体、液体粒子和气体的混合物。 (二)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的数量、构

13、成等物质的化学组成以及温度、空气的供给等燃烧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 1、单质的燃烧产物。一般单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其产物为该单质元素的氧化物。,2、一般化合物的燃烧产物。一些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除了生成完全燃烧产物外,还会生成不完全燃烧产物,特别是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受热后会产生热裂解,生成许多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并能进一步燃烧,最简单的不完全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它能进一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木材的燃烧产物。木材是一种化合物,在受热之后即产生热裂解反应,生成小分子产物,在200左右,主要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甲酸及各种易燃气体;在200280产生少量水汽及一氧化碳;在280500,产生可燃蒸气

14、及颗粒。在500以上则主要是碳,产生和游离基对燃烧有明显的加速作用。 4、合成高分子材料燃烧产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燃烧中也伴有热裂解,有的还含有氯元素、氮元素,因此会生成许多有毒或有刺激性的气体,如氯化氢、光气、氰化氢及氧化氮。,(三)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的影响 燃烧产物与灭火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它对灭火工作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1、有利方面。 (1)在一定条件下有阻燃作用。完全燃烧的燃烧产物都是不燃的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如果是室内火灾,随着这些惰性物质的增加,就能相对减少空气中的氧浓度,燃烧速度也会减慢,如果能关闭通风的门窗、孔洞,就会使燃烧速度减慢,直至停止燃烧。 (2

15、)为火情侦察提供依据。不同的物质燃烧,不同的燃烧温度,在不同的风向条件下,烟的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也是不一样的。通过烟的这些特征,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灾发展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2、不利方面。 (1)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燃烧产物中有不少为毒性气体,对人体麻醉、窒息、刺激的功能作用。这些燃烧产物妨碍人们的正常呼吸、逃生,也给消防人员的灭火工作带来困难。 (2)会使人员受伤。燃烧产物的烟气中载有大量的热,人在这种高温、湿热环境中极易被烫伤。 (3)影响视线。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影响人的视线,使能见度大大降低,人在浓烟中往往会辩不清方向,给灭火、人员疏散工作带来困难。 (4

16、)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燃烧产物有很高的热能,极易造成轰燃或因对流或热辐射引起新的火点。,四、火焰 (一)火焰的定义。 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称为火焰,俗称火苗。它是可燃物产生有焰燃烧的基本特征。 气态可燃物燃烧时直接形成火焰,有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两种。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燃烧时由分解或蒸发出的气体形成的火焰,一般为扩散火焰。,(二)火焰的构造。可燃物在燃烧时,根据其状态不同和助燃物的供给方式等因素不同,火焰结构也不完全相同。 1、气态可燃物火焰。由一次空气供氧所形成的火焰峰面在内层,称内焰;由二次空气供氧所形成的火焰峰面在外层,称外焰。这种火焰比较稳定,

17、温度较高,本生灯、气焊炬等火焰属这一类。 有的火焰无一次空气进入,只有一层圆锥形火焰,即只有外焰,如天然气进喷火焰,可燃气容器或管路破裂时在泄漏处形成的喷流火焰等。,2、液态可燃物火焰。液态可燃物的火焰结构,可以以蜡烛火焰为例,它由焰心、内焰和外焰组成。 (1)焰心,是最内层亮度较暗的圆锥体部分,由可燃物受热蒸发和分解出的气态可燃物构成。由于内层氧气浓度较低,所以燃烧不完全,温度较低。 (2)内焰,为包围在焰心外部较明亮的圆锥部分。在这层火焰中气态可燃物进一步分解,因氧供应不足,所以燃烧也不甚完全,但温度较焰心高。内焰的亮度最强。 (3)外焰,为包围在内焰外面亮度较暗的圆锥体。在这层火焰中,氧气供给充足,因此燃烧完全,燃烧温度最高。在外焰燃烧的往往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炽热的碳粒很少,因此,几乎没有光亮。 一切可燃固体和可燃液体燃烧形成的火焰,都有焰心、内焰和外焰。在火场上,固体表面的形状不同,堆放的方法不同,火焰的形状也不同;此外,还有风力等因素的影响,也使固体、液体的火焰形状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