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融入民族在家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87336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融入民族在家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三单元融入民族在家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三单元融入民族在家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融入民族在家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融入民族在家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仁树德学校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思品教案撰写人:孙洪福2014 年 3月 1日1 兴仁树德学校第三单元融入民族在家庭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三维目标】l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活动、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我国民族的概况。【重点难点】1重点:我国是一个由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2难点:民族的内容比较抽象,如何把民族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教学过程】“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2、是一家,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了我们的国家是由56 个民族组成,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一)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素质和文化传统的稳定的成员结合体。这是一个历史概念。基本特征是: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素质。(二)世界民族的分布:世界上共有2500 多个民族,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由一定民族组成,几乎每个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三)我国的民族概况1、数量: 共有 56 个民族,包括汉族和55 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超过100 万的有壮、回、维吾尔、彝、苗、藏、蒙古、满、布依、朝鲜、瑶、侗、白、哈尼、哈萨克、

3、土家族、傣族、黎族等18 个;壮族最多,有1800 多万。2、分布特点: 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一般都分布在我国的中东部,而少数民族则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3、我国民族大家庭绚丽多彩、丰富多样的生活图景的构成: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语言、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4、中华民族她是在中国境内长期居住、劳动、生活和繁衍的56 个民族的总称,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共同体。这是一个政治概念。与这个概念意思相近的有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等。5、台湾同胞祭拜黄帝陵,因为:都是炎黄子孙;渴望回到祖国怀抱。6、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

4、优点和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民族大家庭的繁荣贡献了力量;各民族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第二节 和睦的大家庭【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加强发展,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共同发展言行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现在各民族在发展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只有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才会有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在发展上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

5、好前景。2难点:学生对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内容的积累较少。【教学过程】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一、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1、民族平等 (首要原则)(1)是指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2)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因各民族没有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贡献;坚持民族平等有重大意义:它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持平等和谐的民

6、族关系:努力消除和克服妨碍民族平等的各种因素依法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平等权利。(具体举措参见课本P61信息平台)事例: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占百分之十三点九;政府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规定了假日;等等。(4)我们每个公民可以为民族平等做点什么?尊重各民族,民族之间平等相看,真诚相待;跟妨碍民族平等的各种言行作斗争;大力宣扬民族平等,正确行使民族权利,积极履行民族义务。2、民族团结 (重要原则)(1)它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2)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增强综合国力;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保证;兴仁树

7、德学校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思品教案撰写人:孙洪福2014 年 3月 1日2 兴仁树德学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国家为维护民族团结所采取的主要举措。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切实贯彻各项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大力支持、帮助、关心少数民族发展。(4)作为一名中学生可以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坚决与民族分裂、民族歧视的言行作斗争;把自己有意识地融入到不同民族中去;做民族团结的宣传者、践行者;维护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二、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1、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

8、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2、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因。由于多种原因,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各族人民共同发展,才会有共同的美好前景,中华民族也才会有更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3、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的要求。要着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突出抓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民族区域自治得到全面贯彻。4、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的举措。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方面: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要

9、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的支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援,先富帮后富。个人方面:力所能及地支援少数民族的发展,例如手拉手、希望工程捐款等;做支援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共同发展的宣传者。5、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小结: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节 传承民族精神【三维目标】1

10、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谈话、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明确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重点难点】1重点: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明确爱国主义是其核心内容。2难点: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伟大的祖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相互依赖,共同奋斗,树立起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也

11、孕育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 ,是一个民族在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带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精神追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思想、情感和价值意识的凝结与反映,是贯穿于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带有持久性、长期性的精神支柱和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原则。2、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繁荣发展和实现民族和睦团结的重要纽带,是推动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3、中华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精神;勤劳勇敢精神;自强不息精神;4、民族

12、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新时期: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5、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答: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锻造积极有为的民族品格,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锻造积极有为的民族品格,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兴仁树德

13、学校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思品教案撰写人:孙洪福2014 年 3月 1日3 兴仁树德学校它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小康建设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它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它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平道路。7、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国家来说,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就借助的方式来说,加强社会力量的教育引导,加强社会环境的熏陶、感染,加强社会实践的冶炼;就我们每个人来说:从

14、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立足本职,完善自我,把崇高的民族精神体现在本职工作上,贯穿在个人行为中8、为加强民族精神的宣传和教育设计具体的活动形式开主题班会;举办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文艺演出;举行黑板报比赛;举办专题讲座;编辑校报,设民族精神专版;开设校园网上博客等。9、热爱祖国,我们中学生可以怎样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觉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学习,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决与污蔑、破坏、颠覆国家的言行作斗争。考点73: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理解)(八下 3.1

15、 3.2)1、从民族团结的角度简述怎样才能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答: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X k b 1.c o m 2、只有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华民族才会有共同的美好前景,才会有更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和民族大家庭的繁荣昌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

16、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各民族之间只有加强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中华民族才会有共同的美好前景。2、为了实现民族平等和谐、各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制定了那些政策,采取了那些措施?答: ( 1) 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 强调防止和克服大汉族主义。(3) 提出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4)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5) 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搭起了一条条“致富路”、 “幸福线”。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植下,少数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抓住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各民族之间要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3、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现实意义?答:有利于缩小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