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8251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培训心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是我们到东北师范大学的第二天,王凌皓教授做客海沧区第二批区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为我们培训班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我这里提到的“传统教学”即王教授在课上所做的中国传统的启发教学思想及现代启示中的“启发教学” 。我们在中师所学的有关教育学理论中提到的“启发式教学”是由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产婆术”演变而来的,所以人们称苏格拉底为“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今天王教授告诉我们,“启发式教学”有两个渊源,东方起源于中国的孔子,西方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产婆术”,他们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 先后创立了启发式教学。 孔子是教育史上首倡启发式教学

2、思想的教育家。“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经典论断。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心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说学生没有达到“愤”“悱”的心理状态,就不去开导,不去指点,这样,“愤”“悱”状态才是教师启发学生最好的时机。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积极思考, 急于解决而尚未解决之时, 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 以帮助学生明确思路。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 想说有难以表达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

3、达出来。孔子从教学的动机、目的、教学的逻辑起点和过程、教学的关系方面揭示了教学的规律。学记中写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而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主张启发引导学生、 指明学习的途径, 但不需要代替学生达成结论。指出“教”应理解为“善喻”,它从教师的角度点明了教学的三条原则。孔子又提出“予一以之, ”“闻一而知十”, “闻一以知二”强调学习既要从多闻、多见中体会到“一以贯之”的一,又要由“以一贯之”的一推多知,点明了一与多的相互关系, 这可以说是现代学习迁移理论的原型。在学习过程的基本阶段上,孔子强调“学思行”的过程,他的“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

4、学则殆”,“学而时习之”,“听其言而观其行”等思想,从学与思,学与习,学与行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学习的规律,后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这一观点,形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循循善诱、点拔、启发和诱导,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问, 指出“不耻下问”,“每事问”。今天我们再看“启发教学”,它已经不再是某一种具体化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影响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是非常灵活、辩证和科学的。 在教学活动中, 教育应当怎样运用规律,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启发教学

5、”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地位与价值,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首先,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学生学。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为出发点, 一切教学活动本着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通过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的,体现课标要求。 启发式教学,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好和需要以及个性差异, 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态度情感与学习价值。 其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排斥教育的主导作用,启发式教学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教师不能发挥主导作用, 也就不成其为教育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就

6、无从体现。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巧设疑问, 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问题的情景,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去思考、去探索,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但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的目的不同,提法就不一样,提问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比如教学棉花姑娘一课,如果教师一开始就问孩子们,“棉花姑娘生病了,谁来给它治病?”孩子们就会很快地把几位医生找出来“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聪明的孩子可能很快就找出是 “七星瓢虫” , 这样的课堂就像一节简单的问答课,一问一答中好象已经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课

7、文。 所以这样的问题设计不太科学。 这是一片童话故事,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课文情境创设相关问题,图问结合。可以是老师问,也可以是学生问。从不断的观察追问中理解课文内容,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次,通过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去质疑解惑。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经过老师的启发诱导, 学生用集体的智慧克服认识肤浅或错误的地方。 课堂讨论是一个开放系统, 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 纠正知识错误。启发式教学强调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去寻求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 探求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从中找出规律联系, 形成概念。布鲁纳以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基

8、础创立的“发现学习” 教学模式强调了要把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来。 他主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再次,启发教学要排除从众心理, 培养思维的新颖性。 许多同学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和大家相同, 生怕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时,当中出丑, 这种心理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比如学习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教师问学生你们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大部分学生说喜欢“小白兔”,理由是“小白兔”很勤劳,自己种白菜。再看“小灰兔” ,他听了“小白兔” 脸红了, 课文就没有往下写了, 可以问学生,这一次“小灰兔

9、” 会怎么做呢?让学生想象中发散思维,有的学生会说小灰兔要了种子,自己回家种, 也种出了好多白菜; 有的说小灰兔回到家里把菜籽撒在地里就不去管它, 到了收获的时间, 白菜都枯死了 , 不寻求统一的答案,学生的思维越来的越活跃, 看问题的角度也与众不同, 这样的教学符合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启发式教学是人类教育的美好憧憬,是现代教育的理想模式。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建立在学生主体性基础之上,树立了主体的、人本的、民主的、创造的教育思想, 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 反映了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课程的改革,教育思想观念的全面更新,启发式教学昭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的真理性,它的教育精神将成为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理想模式,成为现代教学论所研究的又一重点问题。启发式教学冲破了传统的“唯理性教学论”和“唯经验教学论”的羁绊和束缚,克服了“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的偏颇和弊端, 打破了注入式教学和机械学习的桎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成为现代教学的主导思想和教学研究的热点课题。研究和探索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原则与方法, 对于促进课程改革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