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疾病概述(最新)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777390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泌系统疾病概述(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概述(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概述(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概述(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概述(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分泌系统疾病概述(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系统疾病概述(最新)(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概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刘娟,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内分泌系统解剖生理概要,学习重点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生理作用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内分泌学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 腺体内分泌学研究(经典的内分泌学研究)组织内分泌学研究分子内分泌学,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 内分泌组织 激素,内分泌腺,兼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调节机体新陈代谢、脏器生理功能 生殖繁衍、生长发育、衰老、,神经 系统,免疫系统,内环境 稳定,内分泌,(一)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下丘脑:内分泌指挥中心,可以合成、释放促激素和抑制激素 促

2、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泌乳素释放因子(PRF)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释放因子(MRF),(一)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抑制激素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HRIH) 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PIF)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IF) 下丘脑功能:促进垂体相应促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间接调节各有关靶腺的功能活动。,(一)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黄体生成激素(LH) 卵泡刺激素(FSH) 生长激素(

3、GH) 泌乳素(prolactin,PRL)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一)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神经垂体:贮藏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OXT) 垂体功能:刺激相应靶腺合成和释放激素,促进和维持相应靶腺的功能。,(一)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甲状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主要功能是维持基础代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素(T4)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PTH) 内分泌胰腺(包括胰岛和胰岛外的胰腺激素分泌细胞) 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及少量的生长抑素、胰多肽。-调节糖代谢。,(一)内分泌腺

4、及其所分泌的激素,肾上腺:分肾上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主要功能是参与物质代谢、水钠代谢,并有抑制免疫、抗感染、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 肾上腺皮质分泌 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 盐皮质激素(主要为醛固酮) 性激素(小量雄激素及微量雌激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一)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性腺: 男性性腺为睾丸,主要分泌雄激素 女性性腺为卵巢,主要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二)内分泌组织,分散存在于其他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团块 如:胰腺内的胰岛卵泡刺激素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卵巢内的卵泡和黄体肾的近球小体胎盘、神经系统、胃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组织,激素,激素(hormone)的

5、概念: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微量活性物质,由血液输送到远处组织器官并通过受体而发挥调节作用的化学信使。 激素的分类:肽类激素、蛋白质激素、胺类激素、氨基酸类激素、类固醇类激素。,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调节体内新陈代谢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能力,(一)生长激素(GH),1、化学性质腺垂体中含量最高(3040),,血浆浓度:儿童或青春期:6ng/ml成人:1.63ng/ml,(1)促生长作用: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蛋白质合成。GH的作用依赖于:1)胰岛素(促进Gs和AAs转运入细胞)2)糖(供能)3)生长介素(somatomedin,SM),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

6、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2、GH的生物学作用,GH异常对发育不同阶段的影响,侏儒症,巨人症,271cm, 蛋白质:促进蛋白合成、抑制分解; 脂肪:促进脂肪分解及脂肪酸氧化; 糖:升高血糖:,“垂体性糖尿”,组织利用 肝糖异生,(2)GH对代谢的影响,肢端肥大症,内分泌系统疾病,肢端肥大症,内分泌系统疾病,肢端肥大症,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浆浓度:1.01.5ng/L;。作用:血管平滑肌(V1) 收缩血管;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V2) 抗利尿不调节正常血压,大失血时升高和维持动脉血压,分泌障碍 - 尿崩症(5L-10L),血管升压素(VP),催产素 (OXT),对子

7、宫的作用(刺激子宫收缩)收缩作用与子宫功能状态有关:非孕子宫弱妊娠子宫强 对乳腺的作用(促进乳腺排乳)营养乳腺,不致萎缩;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排乳射乳反射,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 内分泌腺,略呈“H”形, 由左右两个侧叶和中间 的甲状腺峡部组成,侧叶呈锥体型,上端可达 甲状软骨中部,下端可达 第6气管软骨环高度,甲状腺,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指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某一环节障碍引起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是营养物质不足、过剩或比例失调引起的,如肥胖症。,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特点,种类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慢性病,终身病,几乎不能根治 常导致营养失调、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外貌体态改

8、变、甚至出现精神异常表现 晚期出现多种器官损伤及并发症而危害生命 与生活方式关联大 防治结合,预防很重要,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内分泌系统调节,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 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相互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物质代谢的相互调节,内分泌系统调节,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直接由下丘脑所调控,下丘脑合成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通过垂体门静脉系统进入腺垂体,调节腺垂体各种分泌细胞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相互调节,先天性甲减 T3 T4 智力低下,痴呆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神经精神障碍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9、增多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对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反 馈垂体前叶在下丘脑释放或抑制激素的调节下分泌相应促激素,刺激靶腺以促进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后者又起反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对其相应激素起抑制或兴奋作用,称为反馈作用。起抑制作用者称负反馈,起兴奋作用者称正反馈。,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反馈调节,反馈机制是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调节机制,使相距较远的腺体之间相互联系,彼此配合。 内分泌腺与体液间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与血糖浓度间;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与血钙间;血浆渗透压与ADH间;应激时,血管加压素促使ACTH、GH和PRL分泌增

10、加,全身性疾病时则可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产生低T3、低T4综合征。,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负反馈:通过先兴奋后抑制达到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的机制。维持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动态平衡。 正反馈:月经周期中FSH刺激卵巢使卵泡生长,通过分泌E2,不仅使FSH分泌增加,还可促进LH及其受体数量增加,以便达到共同兴奋,促进排卵和黄体生成。相互促进,完成一定生理功能。,下丘脑,垂 体,甲状腺,rT3,T3,TRH,TSH,T4 、 T3,+,+,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TSH,内分泌系统调节,血 糖 胰岛素血 钙 PTH,内分泌腺和物质代谢之间 也存在反馈调节现象,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内分

11、泌调节是相互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破坏机体内环境,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物质代谢,甚至危及生命。,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相互调节,内分泌对免疫的影响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前列腺素E抑制免疫应答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促进免疫应答免疫对内分泌的影响I L1使CRH合成增多I L2促使PRL、TSH、ACTH、LH、FSH、GH释放增多,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免疫、神经系统 调节环路,内分泌系统,免 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面容、体型和身高、体态、毛发、皮肤及粘膜色素等。,体形异常,巨人症与矮小症,库欣综合征-向心肥胖,侏儒症:美国拇指姑娘,毛发异常,面容异常,库欣综合征-满月脸,甲亢面容,肢端肥大症面容,色素沉着,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色素沉着,痘痘分布,1 额头: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留海不洁,颈椎过度疲劳。 2 印堂:火气大,肝火旺。 3 眼尾,太阳穴:甲状腺功能衰退,睡眠不足或细菌感染。 4 两颊:胃肠机能降低;女性内分泌紊乱;维他命B2及B6不足。 5 下颌:精神不佳,vitA不足或血液酸化排毒不畅,或患有妇 科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