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9月15日高考复习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3771585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艳-9月15日高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曾艳-9月15日高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曾艳-9月15日高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曾艳-9月15日高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曾艳-9月15日高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艳-9月15日高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艳-9月15日高考复习(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 “元素及其化合物”,成都石室中学化学组 曾 艳,2,目 录,一 教材体系 构建,三 考题 实例,二 考纲 要求,四 应对 策略,五 铝及其 化合物 考点分析,六 复习课 展示,一 教材体系的构建,体系的构建,旧过渡教材高一 碱金属高二 镁、铝以及铁、铜等过渡元素典型元素性质 共性,体系的构建,旧过渡教材卤族元素碳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必修一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复习 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

2、材料 复习 第四章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复习,新课标教材,共性 典型元素不以族为线索(要求低,课时少)还没有较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 (结构、周期、反应原理在必修二) 章结构:单质化合物合金材料 金属的性质及变化: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分类法 比较法,钠 铝 铁 铜,单质的化学性质 1. 与氧气反应 2. 与水反应 3. 与酸反应 4. 与碱溶液反应,5. 与盐的反应,(非金属单质),(氧化物),(H+、氧化性酸),6. 其他,新课标教材 充分考虑知识的应用,材料,资源,环境,化工原料,化学性质的复习(化学方程式),

3、有序(规律性)有意(思辨性)分层(层次性)善于取舍,分类法 比较法 实验法,11,方程式过关单,二 考纲要求,三 考题实例,1(2013山东理综9)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稀硝酸,【答案】:A 【解析】:首先硝酸与金属铝反应不生成氢气,根据生成物的化学式:NaAlO2、Al2(SO4)3、AlCl3,通过物料守恒可直接判断出等量的铝消耗NaOH物质的量最少。 【考点定位】:基本化学反应,2.(2013上海化学17)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

4、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 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答案】B 【解析】根据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说明有NH4+,而且为0.02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有Fe3+,而且为0.02mol,则没有CO32-,根据不溶于盐酸的4.66g沉淀,说明有SO

5、42-,且为0.02mol,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一定有Cl-,至少有0.06mol,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离子共存及计算。,3.(2013江苏化学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这些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和必修二等课本内容。 A.源于必修一P99第8行原文。 B.源于必修一P76第9行原文。 C.源于必修一P87第3题及必修一P85第7行材料。 D.氯化铝从

6、选修三电负性差值来看,它属于共价化合物,熔融情况下不导电,不能用于电解制铝。必修二P88P89都介绍了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铝。 【考点定位】看来高三一轮复习围绕课本、围绕基础展开,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复习途径。,4、(2013四川理综化学11)(15分)明矾石经处理后得到明矾 KAl(SO4)212H2O。从明矾制备Al、K2SO4和H2SO4的工艺过程如下所示: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为:4KAl(SO4)212H2O+3S2K2SO4 +2Al2O3+9SO2+4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焙烧明矾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2)从水浸后的滤液中得到K2SO4晶体的方法是 。(3)A1

7、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AIN,其晶体结构如右图所示,该晶体中Al的配位数是 (4)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101 kPa时:2SO2(g) +O2(g)2SO3(g) H1= 一197 kJ/mol;2H2O (g)2H2O(1) H2一44 kJ/mol;2SO2(g)+O2(g)+2H2O(g)2H2SO4(l) H3一545 kJ/mol。则SO3 (g)与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焙烧948t明矾(M474 g/mo

8、l ),若SO2 的利用率为96%,可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 t。,【答案】(1) S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4 (4)Al+3NiO(OH)+NaOH+H2O=NaAlO2+3Ni(OH)2 (5)SO2(g)+H2O(l)=H2SO4(g) H-130 kJmol-1 192t 【解析】(1)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只有单质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2)从水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 Al原子的配位数晶胞中与其最近且等距离的N原子个数,共4个。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1Al+3NiO(OH)2+ NaOH1NaAlO2+3Ni(OH)2,

9、再由元素守恒得1Al+3NiO(OH)+1 NaOH+1H2O=1NaAlO2+3Ni(OH)2。 (5)将三个反应依次编号为,-22得:SO2(g)+H2O(l)=H2SO4(g) H-130 kJmol-1;明矾的物质的量为2106mol,生成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96%2106mol,质量为9896%2106g,故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的质量为192t。 【考点定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方程式的书写、分离操作、配位数、盖斯定律的应用及化学计算。,高考题的启示,突出了元素化合物的载体作用,常借助其考查基本实验、基本理论、化学计算等 近年来高考题中各个知识点用多种形式联系在一起的选择题、框图题、

10、计算题、实验题的考查份量逐渐加大。所以将知识点进行比较、进行网络化十分重要。,抓好“三个结合”,进行横向联系 I、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指导、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反过来元素化合物知识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II、与实验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III、与计算结合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

11、能力。结合具体的反应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多步变一变一步的关系式计算)、特别是结合化工生产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焓变(盖斯定律的应用)有关计算等等。,四 应对策略,基本要求,(1) 课堂要求:小容量,快反馈,勤反复 (2) 选题要求:小切口,深层次,触类旁通 (3) 教法选择:多滴灌 ,少填鸭,逐步渗透,结合其他新课程地区高考试卷中元素知识的考查方式进行预测,元素知识作为化学各类知识和化学能力考查的载体的地位将继续保持,但考查方式将呈以下四个方面形态。元素知识的直接描述或应用(准确、精炼)元素知识应用于化学原理的阐释和规律的推断元素知识应用于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及化学计算元

12、素知识作为问题的背景和载体,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不孤立进行元素化合物性质复习,突出概念原理 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的指导作用。,静态的知识结论,动态的科学探究过程,元素化合物知识类试题背景材料和设问指向更为丰富。原高考:背景知识比较单一(以周期表、物质结构为背景,物质间转化框图为形式);新高考:背景内容丰富多彩(以生产生活实际或实验现象分析为背景,多以文字描述为基本形式);实施新课程之后的高考,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理试题,不但设问内容更为丰富(除以上设问指向之外,可以包括有机与无机之间的融合、实际应用问题的分析等等);突出并加强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

13、应用价值的分析。,应试对策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类 似知识的归纳整合,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既 是命题的着眼点,又是解题的关键,忽视这些联系会导致 错误的判断。以元素化合物为中心的综合题,往往以某一 种元素为素材,涉及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除 了吃透各知识间的交融结合点外,答非所问是考生解答此 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因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答名 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答现象还是答结论;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五 铝及其化合物考点分析,33,有关Al的考查点,以Al的两性为信息考查离子共存 以Al与碱反应信息考查推理 以Al

14、与酸 碱反应考查计算能力(尤其是守恒计算) 以Al的两性为载体考查框图推断能力 以Al的性质为参照物考查类比迁移 以Al的化学性质为基础考查溶液的分离与提纯,34,有关Al(OH)3性质的考查点,Al(OH)3制备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实验操作 有关Al(OH)3图像分析 以Al(OH)3为载体,考查Ksp计算以及工业流程,35,有关Al盐的考查点,Al三角的转换及方程式的书写 与胶体结合,考查明矾净水的相关原理 向明矾中加入Ba(OH)2溶液沉淀质量最大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沉淀物质的量最大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Al3+与AlO2-双水解的相关应用 Al3+与Mg2+除杂问题,六 复习课展示,第三章 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基础回顾,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第3讲 镁、铝及其化合物,本节课的 物质分类的角度 两条线 共性到个性(金属的通性到铝的特殊性),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架,第三讲 知识框架,第3讲 考纲导学,第3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镁和铝的性质,【知识梳理】,镁、铝的化学性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缓慢),第3讲 要点探究,2Al6HCl= 2AlCl33H2,2Al2NaOH2H2O= 2NaAlO23H2,Mg2HCl= MgCl2H2, 探究点一 镁和铝的性质,第3讲 要点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