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全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770453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全部)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全部)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全部)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全部)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全部)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全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全部)(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生活与哲学全书基本框架,哲学,马克思 主义哲学,辩证唯 物主义,历史唯 物主义,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一般到个别,整体与部分,4、5课,第6课,7、8、9、10课,第11课,第12课,第12课,哲学,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哲学解决什么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产生,基本特征,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哲学有什么用,两个对子,(分歧),考

2、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8、9,考点10、11,考点12,考点13,考点1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的变革,第一单元,1. 下列不符合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 B“存在即被感知”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2. 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下列说法与朱熹观点一致的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我思故我在” D.“世界是上帝和神灵创造的”,B,D,4、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

3、相对应的是 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气者,理之依也 理生万物 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 B C D,B,物质,意识,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运动,静止,固有属性,存在方式,承担者,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规律,客观,普遍,本质,起源,生理基础,内容,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指导,调节,决定,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世界是什么,探索世界,how,第4、5课,(福建高考题)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

4、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发展历程 重要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 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 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时期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物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正确总结。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化了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强大思想武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精神,国家有关部委2010年9月29日分别出台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调控房价的合理性。,【思路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设问指向唯物论,

6、所以此题主要立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来分析。【参考答案】(1)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首套房首付比例,限制二套房等宏观调控政策,是依据我国房价过热的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 (2)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与运用的结果。,实践,认识,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来源,动力,标准,目的,真理,含义,特点,认识过程,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反复性,无限性,基础,反作用,如何认识世界,追求真理,上升性,第6课,1. (2010全国高考

7、)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 B. C. D. 【解析】认识的进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因此观点错误。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

8、着谬误的成分是对真理相对性的错误理解,真理的相对性是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事物一定层次的认识,而非指包含谬误成分,排除。 【答案】A,2. (2011镇江模拟)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解析】人口普查形成正确的认识,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故答案为B。 【答

9、案】B,3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上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认识论的认识,所以此题应该聚焦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上。我国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维护社会公平,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要求。通过历次会议的不断完善可见实

10、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认识过程,通过多次修改,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上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认识论的认识,所以此题应该聚焦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上。我国进行分配制度

11、改革,维护社会公平,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要求。通过历次会议的不断完善可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认识过程,通过多次修改,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十四大明确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形成了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初步认识。(4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十四大到十七大,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完善。(4分)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就是一个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4分),普 遍 联 系,联系的

12、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全局观念 重视局部,相互区别 相互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的有序性注重系统优化趋向,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辩 证 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小结:,人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第七课,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途径,发展的状态,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

13、曲折的,量变,质变,必要准备,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方法论要求,必然结果,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或优柔寡断,知识结构,第八课,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同一性 斗争性,含义关系,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矛盾的 普遍性,矛盾的 特殊性,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不同事物 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同一事物中,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地位意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主要

14、矛盾次要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辩证 统一,表现,知识结构,第九课,矛盾分析方法归纳,1、创造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 2、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1、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2、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看问题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辩证否定观 (含义、特征、实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方法论要求,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

15、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方法论要求,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经),(政),(文),知识结构,树立创新意识,破旧立新。,第十课,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承认矛盾,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 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发展,实质,趋势,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前进性和曲折性,状态,量变和质变,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斗争性,基本属性,普遍性,特殊性,联系的观点,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理论),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