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377042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1、了解新闻评论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2、了解新闻评论常采用的表现手法,特别是说理艺术。 3、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格式,学习写作新闻评论。 4、关注社会事件,培养对新闻的兴趣。,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新闻评论是什么?,新闻评论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阐述观点、发表议论、表达立场的评论性文章。,新闻评论的种类,1 社论:代表媒体编辑部发表的权威性言论,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问题,发表媒体的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2 评论员文章: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以体现媒体的立场为主旨。 3 短评: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的评论。新闻评论的轻骑兵。 4 编者按和专栏评论。,新

2、闻评论的特殊性,1、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2、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2、广泛的公众性,评论的结构,1 归纳式:从材料到观点的结构方式。 2 演绎式:从观点到材料的结构方式。 推理结构 3 并列式:把总论点分成两个以上的分论点。 4 层进式:对论点进行逐层分析。 论证结构,中国著名的新闻评论节目,新闻调查是央视最具深度的新闻调查类栏目,时长为45分钟,每周1期。它以记者的调查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调查新闻内幕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请根据材料写一新闻评论,6月29日,陕西省政府向公众通报“华南虎事件”调查处理结果。经查证,周正龙的虎照为用年画拍摄的假虎照,目前

3、,已被公安机关逮捕,13名政府官员受到严肃处理。,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人民日报社论,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1、社论类型:礼仪、纪念型社论,其立论点在于“庆祝”,基调是“热烈”的。,香港交接签字仪式,2、论述角度:社论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论述角度香港回归走过的风雨历程。以香港回归这一天为一个点,围绕这个点展开思考。,香港交接仪式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驻港三军仪仗队,3、本文线索:以“欢庆 回顾 赞颂 承诺 展望”为线索。,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4、结构层次,一(1-3)欢庆香港回归。,(1)郑重宣告,恢复主权洗雪耻辱扬眉吐气,(2)喜悦心情,圆了回归梦,实现了夙愿,永载史册

4、,(3)激动表现,普天同庆 举国欢腾 千歌万曲 千言万语,欢乐 自豪 振奋,二(4-7)回顾中华儿女一百年来走过的“不平凡道路”斗争、挫折、探索、坚持。,(4)总说。,(5)无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壮志难酬。,(6)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香港问题的探索和新时期为香港回归所创造的条件。,(7)中国政府为解决港澳台问题的伟大构想和可行途径及其实践成果。,三(8-9)赞颂,(8)赞颂邓小平,以祖国解放、振兴、统一为己任;,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贡献功垂青史,光照中华。,(9)一百多年的 庄重结论。,共产党的领导,祖国的日益强盛,改革开放的成就,三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邓小平理论的指引,香港回归,创造

5、性 前瞻性 必要性,四(10-11)承诺和展望。,(10)承诺,确保长期繁荣和稳定;,基本法是法治基础和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广大干部和群众要学习遵守基本法;,港府和港人把香港管理好建设好。,(11)展望未来,现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未来,昂首阔步前进 中国完全统一 民族全面振兴,香港维多利亚湾,5、全文主旨,本篇社论在喜庆中回顾了香港回归的风雨历程,展示了回归之路的艰难和香港未来的美好前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三代领导人的英明,突显了中国人民的豪情和中华民族的伟大。,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升起,6、写法特点,(1)恢宏的气势,热情洋溢。,(2)激情的语言,动人心魄。,(3)精

6、巧的结构,纵横捭阖。,时代的轴线在此拉开,大公报社论,澳门回归焰火晚会,1、标题的含义,标题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时代的轴线”将澳门回归看做一条轴线,一条可以拉开的时代轴线,营造了一种略带诗意的恢宏气势。,“时代”有两重含义:从现实的时间而言,澳门回归正值世纪之交,人类马上跨入新千年新时代;回归对澳门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个会有新体验新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就不只是时间层面的了。,澳门回归升旗仪式,2、结构层次,一(1-3)概述事实,渲染激情。,(1)承接和解释标题,铺垫场面。,(2)比喻传情,道破饮尽苍凉后的欣慰与感慨。,(3)对回归喜悦情景的描述。,喜庆澳门回归活动,二(4-8)提出第一个

7、分论点中国发明的“一国两制”为国际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范例。,把葡萄牙国旗收起来,三(9-11)利用一组数字,巧妙地将读者拉回中国,说明解决问题的艰难和得以解决的原因。,澳督韦奇立在降旗仪式后抱着葡萄牙国旗,四(12-16)对祖国的最后统一充满了信心。,解放军驻澳部队公开亮相,五(17-19)总结澳门回归的意义。,(17)“标志着也标志着”,(18)回顾历史,抨击欧洲国家对亚洲的无情掠夺。,(19)展望未来,与标题呼应。,3、全文主旨,本篇社论论述了澳门回归及“一国两制”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重大意义,表现出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抒写出中华民族的自豪骄傲之情。,第二课时,短评两篇,奴 隶 与 盗

8、 贼,梁启超,1、短评及其种类,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简明扼要,机动灵便的编辑部评论。,种类,针对某一问题,配合某一报道,发表言论,2、结构层次,概写新闻事实,刻画慈禧丑态。,下懿旨保护外人,如孝子之事父母,恭顺备至的丑态 比喻手法 骂得淋漓痛快,举事实为据进行揭发印证。,论证朝廷把百姓置于悲惨境地。,两重奴隶,两重盗贼,何以堪之!,满腔愤怒与不甘的感叹,一句诘问,一声长叹,悲愤漫溢,3、全文主旨,这篇短评揭发了慈禧卑躬屈膝、恭顺备至的媚外惧外丑态,表达了对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悲愤与感叹。,慈禧像,4、写法特点,(1)篇幅精炼短小。,(2)很强的针对性。,(3)鲜

9、明的思想性。,(4)严密的逻辑性。,台上他讲 台下讲他,汪道衍,1、短评类型:这是一篇一事一议的短评,用一个典型事例说明一个普遍性问题。,2、全文主旨这篇短评的作者抓住某县那位分房小组负责人的言行不一,揭示了部分领导干部为谋取私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并不能以身作则的问题,必然导致“台下讲他”的结局。同时启示人们深思:这样的干部多了,就会失去民心的道理。,3、写法特点,(1)道理浅显,角度独特。,“台上”“台下”,喻干部与群众,“他讲”“讲他”,揭示二者关系,构思巧妙,(2)语言巧妙,标题魅力,一是准确,概括了全文中心思想,既不夸大,也不片面,二是鲜明,重要思想鲜明提出,批评之意蕴含其中,三是生动

10、,一句“台上他讲,台下讲他”,勾画形象,揭示危害;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四是精巧,“台上”“台下”,“他讲”“讲他”,相互映衬,回文之美 活泼新颖,妙趣横生,正文神笔,一是“实践证明,以“声” 作则必不成则”,“声”乃神来之笔,成语谐音,表意准确,生动而不拘泥。,二是“如果在台上只背 台 词,那台下的 人只会把他当成一个演员而不会把他当成一个党员。”,相反相成,读来上口;把“党员”比“演员”,揭示了部分干部谋私利,只在表演“党员”角色。,车 文 明,朝日新闻评论员,1、评论类型,这是一篇社会问题专栏评论。社会问题专栏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对社会生活问题方方面面的报道、分析和评述。与政论类文章不同

11、,社会问题专栏的文章大多成文自由、风格多变,以批判性文字居多,深受读者关注。,2、结构层次,(1)简述新闻事件,点明评论由头。,人物:发现高速公路一个三岁女孩;,缘由:“后来查明母亲和她情人 特意”,地点时间:沼津至御壂场、清晨五点;,“特意”点明“良苦用心”,白描手法,(2)细描当时情形:,“严密的铁丝网”;,“清晨微暗的高速公路”;,“拿着奶瓶”“蹒跚的走着”;,“时速100公里的汽车”“嗖嗖地”“飞过”。,凄凉情境 形势危险 事态严重 跃然纸上,(3)发表议论,“普通人安全的场所”;,这位母亲,找危险的地方;,无异扔到兽笼里;,任虎狼吞嚼。,野蛮的行为 冷血的母亲 令人毛骨悚然,(4)解

12、释“车文明”的由来。,“小汽车文明,造成了品行的堕落”;,“争车速、出丑态、吐痰”;,“平时干不出的,在小汽车里都干了”;,“母亲同丢烟头一样”。,放浪形骸世态炎凉,深化主旨 照应标题,(5)引故事材料为论据,佐证本文观点:这个社会缺乏对人的热情与关怀,到处充满着冷漠与无情。,盲人夫妇被七辆公交车司机拒载,(6)渺茫的期盼,“富士山麓那么冷”,“即使不被轧死”,“也会被冻死”,意味深长 心如凉水,被遗弃的小女孩儿,3、全文主旨,全文以“车”为线索,阐述发生在“车”周围的种种冷漠的野蛮的行为,感慨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中伦理意识的淡薄和人际关系的冷漠,渗透了人世间的浓浓悲哀,反映了整个社会应该正视的

13、道德缺口,表达了作者深深的人文关怀。,被遗弃的六岁女孩儿,4、写法特点,(1)文字从容,开阖有度。,(2)节奏流畅,快慢自如。,(3)感情内敛,含而不发。,新闻评论的特点,(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主要表现方法,夹叙夹议: 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亦理亦情: 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基本思路,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 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如何写好新闻评论?,1、以新闻事实为由头。 2、评论要有新意,有深度。 3、语言要生动。 4、尽可能简短。,说理的艺术,1、据事议理2、对比说理3、论辩明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