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课地球的结构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375238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四课地球的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必修一第四课地球的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必修一第四课地球的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必修一第四课地球的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必修一第四课地球的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四课地球的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四课地球的结构(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结构,必修,1地震波及其特性,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其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续表),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突然发生变化。科学家将地震波突然发生变化的面称之为“不连续面”。它们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并以此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如图所示:,2地球内部结构及其特点,(1)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地壳。其中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界面为古登堡面,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

2、霍面。(2)纵波在5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地球内部物质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3)纵波在2900千米深处(古登堡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在2900千米深处(古登堡面)传播速度突然减小至0,即横波在古登堡面处消失。纵、横波在古登堡面的变化说明了外核的物质状态为液态或熔融状态。,(4)图中未表现出来,横波在5000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这说明内核为固态。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归纳如下表所示,【真题1】(大纲)读下图,完成下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D,【思维过程】 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火山岩,

3、岩浆直接来自地幔。,变式训练1:地震波测量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图甲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某次地震时,M、N、Q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如图乙)。读图完成(1)(3)题。,(1)能穿过地核的地震波是( ) AW1 BW2 CW1和W2皆可 D两者皆无法通过,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震波的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以及坐标图的理解和判读。第(1)题,由图看出,W2传播速度较快,应为纵波,W1为横波。地核中的外核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只能是纵波穿过(纵波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2)若M

4、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A3 000km B3 500kmC4 000km D4 500km,D,【解析】第(2)题,时距差为6分钟,对应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图中各震中距对应的时距差可知,最接近4500 km处。,(3)依据M、N、Q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 B C D,B,【解析】第(3)题,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三圆交会的处。,夯实基础,确保容易题不丢分每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总有约30%的容易题,这类试题只要考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即可确保得分。一般需要识记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规律、地理数据等。如2011年新课标卷36题

5、第(1)问中的“简述该国(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即属容易试题。,规律技巧总结,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一般把20003000千米的高空作为大气圈的上界,人类发射的许多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的轨道高度在此范围内。大气的成分如下表所示:,2.水圈,续上表:,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

6、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生物圈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地理环境。,3生物圈,其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如图所示:,【真题2】(江苏)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思维过程】 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

7、终沉积下来。,变式训练2: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C,【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第(1)题,图示C表示水圈,而B表示生物圈,A表示大气圈。故A错误;图示D表示地壳,故B错误;地震波经过FG之间的交界面,横波速度减小为0,但纵波速度不为0,故D错误。,(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包括地壳和地幔 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位于软流层以上 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 BC D,B,【解析】第(2)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故选B项。,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圏层和外部圈层,其关系图如下:,规律技巧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