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让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音乐之都维也纳》不同提问设计的教育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1932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换位思考,让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音乐之都维也纳》不同提问设计的教育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换位思考,让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音乐之都维也纳》不同提问设计的教育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换位思考,让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音乐之都维也纳》不同提问设计的教育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换位思考,让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音乐之都维也纳》不同提问设计的教育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位思考,让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音乐之都维也纳》不同提问设计的教育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堂较沉闷。 【案例跟踪】 课后,我始终不明白这一环节到底问题出 在哪里。带着满脑子的困惑,我与这3名好学 生进行了交谈。 甲委屈地说:“课文是从维也纳的建筑、环 境、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传统来叙述维也纳是 音乐之都的。您看”她指出了依据,说 得也在理。乙不好意思地说:“我回答的只是 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一个小小的 方面。”丙说:“原来直接概括就可以了,我以 为需要一个一个方面地讲。” “昨天的课上,我们不是已经用总分的方 式学过第二自然段了吗?你们怎么没想到 呢?”我着急地问。这3个同学都摇头,称自 己忘记了。 我听了,不禁脸红起来,课堂教学提问设 计是为了我的教学服务,还是为了学

2、生的学习 服务?这种教学思路其实就是老师的一厢情 愿,学生无法领悟,更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后来,我在公开课的教学中改变了提问设 计。 案例二: 20l1年3月23日下午,我在五(5)班进 行了公开课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的教 学,我带领学生们简短地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 主要内容后导入新课。 师:有谁记得上节课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中,我们了解到作者是从哪个角度介绍维也纳 的? 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师:你为什么抓住这句话来概括? 生:因为这段是总分结构。可以用总起句 来概括。 师:(赞许地点点头)这节课,我们将继续 细细品味语言文字,走进维也纳,在

3、领略音乐 之都维也纳其他迷人风貌的同时,学习作者紧 扣“音乐之都”悉心选材,还从其他角度介绍 维也纳这座城市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自读课 文三、四自然段,勾画出维也纳的音乐哪些是 能看到的,哪些是能听到的。 学生听了,认真自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勾 j 慧- ll ll曩 _ ll 画起来。 我在巡视中发现,同学们有的勾了一点, 有的勾了几点,总之,答案勾全的人较少。我 心想:“看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我得帮助他 们进行归纳。”在学生们认真地默读、勾画之 后,纷纷举手想要发言。 生1:走在维也纳的街头,能看见许多音 乐家的塑像。 生2: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 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

4、字命名。 生3: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 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 (同学们有的说看到的,有的说听到的,看 着我肯定地点着头,积极性高涨。)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有心的同学注意 了吗“看到的”都集中在第三自然段,“听 到的”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你能归纳出是“从 哪两个方面来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吗? 学生们一下就说到了总起句上,领悟了总 分结构的写法。我也兴趣盎然地带领学生继续 往下学习。 【案例跟殊】 课后,我又向五(5)班的一些同学调查了 这个教学环节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想回答?王同 学说:“您让我们将看到的、听到的随便说,这 太容易了,课文中都写着。”李同学说:“读了 课文,我不用想着

5、考虑几个要点,只要看看书, 再稍微思考一下就行了。”张同学说:“您让我 们将看到的、听到的归纳为两个方面,我一下 就想到上节课所学的段意归纳方法了。”听着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回答,我也欣慰地笑了。 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所以我这次设计提 问教学环节时,利用顺向思维方式,以通俗易 懂的形式来导入课文的学习,并能及时了解学 生的学习现状,帮助学生学习,教学效果较好。 【案例反思】 两个案例中课堂提问的教学设计不同,教 学效果大相径庭,这不禁促使我深入思考。 反思之一:教学提问设计前要深入钻 研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仅是 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纪律的 “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

6、教学中呈现信息的 教 法 探 索 辅 一 旦 一 甜 a 23 “重组者”。因此,教师任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 捉信息,紧扣教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这一生成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能吃透教材, 对教材理解烂熟于心。如“案例二”中,由于 笔者又一回合地钻研教材,领悟到“维也纳是 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这一自然段都是 写人们漫步维也纳所看到的景象,“维也纳的 人们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这一自然段是写人们 漫步街头所听到的音乐,这更能贴近学生的感 性认识,就一下找到了帮助学生总体领悟文章 内容的有效引导方法。 反思之二:教学提问设计要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儿童时期,学生的短时记忆往往 会较快遗忘,难

7、以转为长时记忆。德国心理学 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 始,而且最初遗忘速度很快,所以学生的前学 后忘现象较严重。如“案例一”中,仅第二天, 学生便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给遗忘了。因 此,教学中也要注意及时地复习,尤其是学 方法的复习,要强调并恰到好处地把握时机进 行提示,达到后面教学中学生巩固练习的目 的。 反思之三:教学提问设计中要把握学 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是否是有效的、成功的 教学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 来决定的。课堂上的提问设计,也必须以所有 学生都积极参与并有效地学习为前提,要以学 生的学习兴趣、基础水平、反应能力等为中心。 如“案例一”中,由于笔者对五(

8、4)班的学 生较陌生,对他们还有哪些是需要教师“托一 把”才能够到的知识不太清楚,尤其是在学生 自读勾画这一环节中,教师巡视时没有仔细看 学生勾画的答案,失去了r解、验证学生认知 水平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的知 识结构、学习基础、思维水平甚至性格特征、 反应能力等,做到胸有成竹,上课时,也应及 时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使课堂教学提问真正问 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反思之四:教学提问设计中要有预设 环节。大多数教师课堂教学都是在默背已经预 设好的教案,学生只是顺着教师提前设计的 “道路”来一步步向前走。而动态生成的课堂 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 设计中充分地“预设”,才能灵

9、活捕捉,调控 “生成”!在“案例:二”的备 中,笔者预设 到学生在回答“看到”哪些音乐时,有 能 于第三、四自然段是一起读的,rfrbt,第四自然 段中对“露天音乐会”的捕写也误认为是“看 到的”,故发计了联系上下文对这郜分的“掺 和”一词的理解,来引导学生r解这主要是捕 写听觉上的感受。尽管教学中没有用上,但笔 者在教学中多了一份从容,显出了一份机智。 反思之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耐心 倾听。当学生就课本内容发表观点的时候,我 们也要用心地倾听,这样才能从中明确学生的 观点并对之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之后,进 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和谐地交 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在“案例

10、 一”中,当第一名同学站起来回答“三、 然 段抓住了维也纳的建筑、环境、人们的生活 J 惯以及传统来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时, 我一下着急了,因为这并不是学习本文的难 点,我听到她谈到“建筑”,以为她看到r第五 自然段,讲的是“国家大剧院、金色火厅”这 一类的建筑,也就没有耐心地听下去,便婉转 地请她只读三、四自然段。课后,这 同学当 时茫然的眼神以及后而学习中再也没有举f发 言的表现,让我感到于心不安。我冷静卜来, 才想到她讲的是看到的音乐家的塑像,只是川 错词而已。看来,对学生的“生成”也 小心 “呵护”,善于倾听和引导, 少要让学生感觉 到,无论是课堂上能否讨论和解决的,只要是 我提出的,老师郁很重视。这样,学生的创造 性火花才不至于被扑灭,反而有可能激发他们 自行去研究。这应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晚过:“个真 正把关注人的发展放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提供时空余 地。”我们教师应该明白: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提问设计中,我 们一一定要想想“假如我是学生,我会得出怎样 的学习感悟”,从而寻求更加适合学生全面发 展的课堂提问教学设计,通过有效的课堂提 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帮助学生把知识转 化为语文素质和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鼓楼一中心小 学语文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