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有力量的孩子(全部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1851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出有力量的孩子(全部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养出有力量的孩子(全部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养出有力量的孩子(全部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养出有力量的孩子(全部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养出有力量的孩子(全部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出有力量的孩子(全部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出有力量的孩子(全部整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出有力量的孩子一、爱的序位现代有许多真心愿意聆听与尊重孩子的父母,然而,从孩子受虐事件逐年升高的数字来看,有些父母忽视孩子的基本需求,或施以语言上与肢体上的虐待;有些父母则过于顺从孩子,孩子透过哭泣、生气来控制父母的故事也时有耳闻。无论哪一端,都失去了平衡,爱的序位失调,爱无法流动。什么是爱的序位?爱的序位这概念,来自家族系统排列。家族系统排列是德国治疗师海灵格的创见,这几年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种工作坊,运用排列的方式寻找家庭间如何拥有平衡的序位,让爱恢复流动。海灵格根据多年观察而得的工作经验,发现在亲子间有一个顺畅的序位,那就是:父母先来,孩子后到父母大,孩子小父母给予,孩子接收父母带领,孩子

2、跟随海灵格经常在排列现场,要求孩子对父母鞠躬,说:“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给予我生命,照顾我,抚养我长大。 ” 这段话是诠释父母大、孩子小,这个概念的最佳佐证。生命的给予,抚养长大,这事情如同水由上游流到下游般的自然,无法逆转。也因此,孩子要在心里敬重父母,接收父母的给予,再这个情形下,家庭序位中的爱足能流动。这概念带回亲子生活,提醒我们什么呢? 父母照顾子女,给予子女关怀 父母教导孩子尊重父母,在家庭事务上跟对父母的决定 父母聆听孩子,负责带领亲子协商,同时父母得切记自己的序位,不能放弃自身的权力。示范敬重自己的父母,并教导孩子尊重自己。 父母承担自己性格上的特色以及自身的困境,让孩子明白

3、,这与他们无关。这些原则就是美好的伦常法则。现代社会中,不容易用到的教诲的形式传递,而透过家族系统排列实务上的展现,带给人们更清晰地领悟与感动。二、父母,修行之路你如何看待身为父母这件事情的意义呢?除了传宗接代,除了延续生命。 。 。 。 。 。对个人而言,成为父母有什么好处?现代人越来越少有养儿防老的想法了。养小孩除了传宗接代,除了孩子活泼可爱,增添生活乐趣之外,还可能带来什么?当孩子让我们气炸了的时候。 。 。 。 。 ,有什么样的观点,能支持你在这个时刻,依然坚信自己选择成为父母的意义呢?以生命的角度来看,心灵的渴望与世俗的期待往往不一样。心灵最大的渴望就是活得完整,经验生命的丰富面向。

4、而世俗的期待可能只是平安顺利,舒适快乐。养育孩子会带领我们敞开学习,在支持孩子需求的同时,我们在扩展自己的能力,以及人的格局。要支持孩子成为一个有活力的孩子,每个父母都需要面对自身的局限,扩展视野,去除限制性信念,让自己活得更完整。所以,对我而言,父母之路也是修行之路。身为父母最大的灵性意义在于,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历程里,我们与生命更靠近,我们越来越完整而成熟。所以,当你感到疲惫的时候,当你在亲子关系或亲子角色扮演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妨问下自己下列的问句,换个角度思考: 若用修行的角度来看,这个挫折或困惑,暴露出我个性中的哪个局限? 若用修行的角度来看,面对亲自困难而生的挫折和无力,是否源自于我对

5、人生的限制性信念? 若用修行的角度来看,我如何转变,如何能更成熟,将影响我在亲子角色上更胜任愉快。 若用修行的角度来看,孩子呈现出我无法接受的特质,是否像镜子一样,让我也看见我自己?看见对于自己的态度,或看见自己平日不愿意承认的自己。当我们用修行的角度,来观看亲子的困难时刻,会将受困的认识框架转换成学习的角度。而学习成长,视野的展开,人格的成熟完整,就是心灵感受到活的丰盛的最佳感受,虽异于平顺无困难的俗世心愿,却更能感受到活的充沛与意义。三、自我与人我关系这里陈述的是一个关键概念,它来自吉利根博士,这概念说明了,人际关系反映了内在的自我关系,父母在面对孩子哭泣,能否以平常心对待,那得看父母自身

6、内在与哭泣的关系如何?父母在面对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如何,也关乎父母心里与性的关系是连接完好抑或断裂。我们把它画成图来表示如下:上图的左方代表父母,里面两个小圈分别代表父母的意识认知,以及内在对哭或性的感受。若父母的内在与哭有很好的关系,则父母在面对孩子哭的时候,也会与哭泣的孩子有很好的关系,在孩子哭时,无论支持孩子或教养孩子,都有更大更温柔坚定的可能。但若父母的内在与哭的关系没有好的连接,例如父母可能是在不被允许哭泣的教养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的哭泣经常会引起父母的焦虑,父母着急让孩子止住哭泣,有时不是出于孩子的需要,而是父母为了停止自身焦虑的需要。也就是说,孩子的行为经常是个勾子,勾引出父母

7、内在尚未整合的焦虑之处。当父母意识到孩子的哭泣容易引发自己的焦虑时,父母得花时间好好觉察自己,然后再次决定, ”面对哭泣,要用什么态度“。若决定要宽松地看待哭泣,给予孩子温柔与坚定的支持,那么父母也得先这样对待自己。同理,父母在面对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孩子,能否敞开心胸,与孩子连接,并产生有建设性的谈话,支持孩子能够支持孩子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智慧与力量的决定?关键在于父母内在与性议题的连接是否完善?父母是否同时能享受性行为的美好而又警觉性行为的猛爆能量?相反地,若父母年轻时过度纵欲或者压抑,未经省思或带有心结,这时候在面临青春期孩子的性议题,就容易有失偏颇。没有一个人的童年是人格完整而充沛发展的,我

8、们总是在有些主题上压抑,对某些主题带有心结,某些主题则毫无机会发展。当我们成为父母时,孩子会带来生命的各种主题,这可以转变成对父母的祝福,因为,为了给予孩子支持,我们得学习成长,恢复自身的完整,重新与生命中不同主题建立良好的连接关系。孩子的议题,勾起了父母内在相似的议题。也就是,与孩子的人际互动,勾引出父母内在自我关系的互动。父母若有此觉知,在与孩子互动时就会留意自身内在的各种态度与感受。真正开放的态度不是太松与太紧,而是不太松也不太紧-对于哭泣不会强制孩子停止,也不至于放任孩子哭个不停;对于性没有强制的道德坚持,也不会是放纵主义。教养孩子最好的态度是中庸,父母能否在中庸的线上有开放的弹性,影

9、响关键就是我们与生命各方面的关系。另一个角度来看,幼年时,父母与孩子的人际互动,形成了孩子内在的自我关系。举例来说,当孩子每一次爱漂亮的时候,父母如何回应,那将成为孩子回应自己爱漂亮的直觉反应。当孩子每一次做错事父母如何回应,也养成了孩子在做错事时,内在对话与自我态度的原始模式。若父母给出的态度相当支持,支持孩子面对真实,支持孩子与内在的自我价值感连接,支持孩子负起责任做出正向的行动。那孩子在面对生命的各种感受时,就能有一个自我支持的态度,并做出负责的回应以及正向的行动。但若父母基于贬低孩子的态度而行事,即使孩子日后学会犯错负责,也是会带着自我贬低的态度。低的自我价值感会带来挣扎冲突,为生命负

10、责就不是一件力量充沛的能量,反而是复杂纠结的能量。能够给予孩子对生命产生正向态度的行动,在行动与生命力与好的连接,这种支持,我们称为正向支持。反之,无法支持孩子,或让孩子产生贬抑的负向态度,这样的亲子教养,我称为负向支持。父母若希望在生命的各种感受上,都给予孩子正向支持的教养。那么,父母也得修复自身与生命各议题的关系。生命的每个面向,尽量带着正向的态度面对,这就是人生的修行。四、期待、投射与阴影父母最大的陷阱就是, “将孩子视为自身的延续或拥有物” ,忘记“孩子不属于我们,孩子属于他自己,属于生命” 。有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看着孩子刚起步的生命,做着自己的白日梦。“我要将你打扮得像个小公主。

11、 ”“希望他以后能学钢琴。 ”“小时候想要一台很帅的脚踏车却一直要不到,这次我一定要买给孩子。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说不要为孩子打扮,不要逼孩子学钢琴或不能买脚踏车给孩子,这里强调的是,父母在想像这些时,眼睛看见的不是孩子的灵魂,感受到的不是孩子的渴望或需求,而是自己童年时未完成的梦想。父母用迷蒙的眼光凝视着童年的缺憾,想要透过给予孩子,来完成当年未完成的期待。这样的期待,我们称为“投射” ,不是基于理念的合理期待,而是基于自身童年的缺憾、内在的不满足感等等。当父母的往往会不自觉地将之投射到孩子身上,藉由满足孩子来完成心里虚假的满足,这种对孩子的期待无法真正支持孩子或给出力量,反而有种梦幻般的

12、执着。这执着在于,我们不愿结束当年的缺憾,不愿如是地接纳自己的童年。心里带着比较,羡慕别人的生活,或用理想中的幸福样版来批判自己拥有的童年,并下一个“不够好”的定义。这样的态度,往往会让过往成为一个“匮乏的坑洞” ,仿佛每隔一阵子,人生就会回带一次,明明时间已经过了,但却还耗费我们许多力气,去满足内心当年的匮乏感。于是,那态度以及无觉察的回返,成了一种耗损能量的坑洞。建议你,觉察并释放不适合的期待吧!觉知你对孩子的期待,看看是否真是孩子所需要,抑或,想藉由孩子延续自己未完成的理想? 若对孩子的期待是一种投射,请带着觉知,练习收回投射 思考你对孩子的期待,真的是必须的吗?抑或只是你从你心中的恐惧

13、出发,试图保护孩子? 放掉从恐惧出发的期待吧!这些期待,会束缚孩子发展出内在真实的潜能。 父母大孩子小,在家庭的抉择上,由父母负责。相反地,孩子新父母旧,心灵的扩展,新世代的思想,父母反而得通过孩子来学习。孩子活在比我们新的世代,他自然地吸收新世代的结构。因此,父母基于旧世代恐惧而产生的焦虑以及期待,通常会框住孩子的发展。请放下吧! 对于这些期待,父母要做的就是面对自身的阴影,将那些放在控制孩子满足自身期待的能量收回,转回爱自己的方向。收回投射是一件困难的工作,我们在此,只列出简单的大原则: 在平日的生活里,做到“自我照顾” 。 爱自己,接纳自己。 观照每一份期待:对孩子的情绪反应,或经常重复

14、的无效行为模式,看这些期待背后,是否有童年未尽理想的影子?你可以自剖:“这让我联想到小时候的什么?”若联想到的是抗拒的受苦经验,则需要照顾的是自己,而不是期待孩子。 当找到童年未尽理想的影子,寻找一个可以爱自己的行动。 我希望当年的父母如何对待我?这份对待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我是否能现在就给自己这份本质?例如: 期待孩子学钢琴,因为童年好羡慕练琴的同学,那让你感受到浪漫高雅。而对贫穷有点自卑的你,学钢琴像光一样,照亮了童年贫穷的阴影。 浪漫高雅、照亮贫穷的阴影、自卑,这几个关键字,共通的本质是什么呢? 是自在、自信吧! 那么,就从每一个瞬间,选择接纳如是的自己,让自己随处自在,充满自信吧! 于是

15、,孩子是否学钢琴这件事情,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想像,以及愿意提供的支持。接下来,就交给孩子决定吧! 当我们在行动上给予自己所需的本质之后,心中匮乏的坑洞会慢慢地填平。对于孩子的期待,也就能更有弹性,甚至能全然往下。五、支持与教养支持与教养,是两股力量:支持,赞助孩子的灵魂完整,无论孩子冒出什么奇怪的行为,都尽可能支持。支持他在经验中,与自己(包含负向行为与负向情绪)有份好关系,与人有份好关系,以及与世界有份好关系。教养,协助孩子纪律自我,慢慢地学会在社会中规范自身野性的冲动,能够有礼貌地融入社会文化中。我们的孩子同时需要两者,他需要维持自身的完整(包含动物的野性) ,需要活得灵魂充沛而像他自己;

16、也需要融入文化、融入社会,拥有自我纪律。这两股力量虽然方向不一样,但二者并无冲突。然而,在一般的教养系统中,经常因为过于严谨的管教而失去支持力或过度“以孩子为中心”而失去了教养力。孩子如同神秘的大海,在日常生活的刺激下,随时会冒出不可思议的内在,若父母无论孩子出现什么,都能给予支持,则孩子会存在于一个“有连结的流动状态” ,在些状态下,孩子会发展出自我支持的方式。无论是可爱天真或是愤恨生气,若孩子能在父母的支持下,都与之连结,并练习用一个“人性化且社会能理解”的创造性方式表达,则孩子可以不损其完整性地活在人间,并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本书提出的亲子技巧,包含“自我照顾” 、 “沟通技巧” 、 “亲密技巧”及“支持技巧” ,都是支持力的具体展现。也就是无论如何,即使孩子出现负向的情绪或偏差行为,父母都可以使用“自我照顾”技巧而回到一个平静状态,因此能给出一种带着祝福特质的支持。在这情形下,孩子学会自我支持,即使自己产生负向情绪或偏差行为,孩子依然感受到生命本身的祝福,以及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