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意象比较阅读――为《雨霖铃》教学提供的文本解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1075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意象比较阅读――为《雨霖铃》教学提供的文本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抓住意象比较阅读――为《雨霖铃》教学提供的文本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抓住意象比较阅读――为《雨霖铃》教学提供的文本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抓住意象比较阅读――为《雨霖铃》教学提供的文本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意象比较阅读――为《雨霖铃》教学提供的文本解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的代表作,其“杨柳岸,晓风残月”已成千古绝唱。细细品来,整首词的诸多意象处处饱蘸着愁绪,时而淡淡浸出,时而浓墨泼洒,然而,个中滋味学生却很难感同身受。笔者认为,品味词中具有共同文化和情感特征的意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品鉴这首词。笔者试图联系有关诗文,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解读和赏析,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种参考。一、关于情感基调,可作为课堂导入这首词是作者离开北宋都城汴京,与情人话别时所作:关于词的情感基调,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给学生讲三个层次,一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已”(江淹别赋),已道出了离别的浓愁;二是秋天的离别,又有所谓“离人心上秋”(昊文英唐多令惜别)

2、,即一个“愁”的形象外化;三是在柳永敏感多情的心里,他的送别,可以说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这首写于秋天的离别歌诗,柳永始终以最平实的语言站在情感的最高层。w岳n xue文学二、抓住意象,全词逐句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一句中有三个意象“寒蝉”“长亭”“骤雨”,每一个意象都与“分别”有关,或说与“分别”的心境有关。1寒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入狱时有一首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西陆指秋天;南冠是囚犯,这里指自己;客思是家乡之思。给学生的解读是:这秋蝉本就易引发人们悲戚的思念,更何况是“寒蝉”,一个“寒”字,更兼有鸣声凄切之意,作者用蝉鸣的凄

3、切之声衬托了离别时心中的凄切。2长亭。古人多在长亭送别,在途中设亭子供人休息,每隔五里一亭称“短亭”,隔十里一亭称“长亭”。李白菩萨蛮这首词写旅客哀思之情,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更是在送别中写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99这长亭是送别的意象,是远离的意象,也是思念的意象。“长亭更短亭”,视觉印象是“亭亭相连,一直到路的最远方”,而其中蕴含的心理活动是前路茫茫心茫茫,分别后还会有见面的机会吗?作者写长亭,既是眼前实景,点出送别之事,又是心事所指,意含离别之伤。3雨。“雨”在这里也是送别的意象,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前者写道:“寒雨连江夜入

4、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后者写道:“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雨都是带了心情的,恰如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雨下在离别时候,助长了人们心中的哀怨。柳永的情感则更深入,直接由“雨”表达心情,体现在这“雨歇”上:“骤雨”形容雨来得密急而猛烈,然而“初歇”则意味着“雨停了,必须起程了,必须分别了”就踏着这秋天的失意和凄凉,从涮州坤n虫q铡刘建胶I 201 302文学;i-_-;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丫陈龙斌ii;此天各一方,怎不叫人柔肠寸断呢?(-)“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1饮酒。大凡作别,不可无酒。白

5、居易琵琶行写“浔阳江头夜送客”,其中也提到“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还有上文提到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劝君更尽一杯酒”,李叔同的“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全都有酒,也都与分别有关。而酒又与心情有关,不是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吗?同样是饮酒,这里柳永却有别样滋味一“都门帐饮无绪liOll无绪”,没有心思0II举杯销愁”应是愁思满怀了,却言“无绪”,这强烈的对比,其实正是反衬作者百感交集,痛苦无言以对的心情。2兰舟。舟船是古代作品时常出现的远行重要交通工具。“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

6、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都是乘舟而辞行。于是,舟船,就承载了许多的离愁,也承载了许多难舍难分缱绻缠绵的情意。而柳永心中更是痛苦万分,这体现在“留恋”与“催发”的两相对比上:小舟啊小舟,本载不动许多愁,可是难分难舍之时,却偏又催人乘舟离去,也难怪乎要“无语凝噎”了!(三)“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这两句直接写分别的细节,可以联系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柳永的“相看”与“相顾”又有不同,是“执手”的看。“执手”,就是意味着要“分手”,也意味着不忍分手。“竟无语凝噎”,竟,“竟然”,或说是“以至”以至喉咙哽住,说不出话来了。这句诗是一个静的画面,作者离泪零落,相顾无言

7、,其实心中有干言万语,如大河奔流无法静止,这是口中无声心中有声。这静与动的搭配,这无声与有声的结合,使词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和真挚的情感如同发生在我#f-lll6l前,怎能不传神,怎能不扣人心弦,引起我们的共鸣呢?到这里,词的上阕部分更多的是叙事和写实,通过相关具有共同文化和情感内涵的意象,情景交融,景中见情,这是这首词给我们的第一个境界。接下来,这首词展示给我们第二个境界,即时空精神,同时也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化意象。对这个“时空精神”的理解是:第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情感却希望超越生命追求永恒(时);第二,人是渺小微茫的,而人生存的天地却是旷远博大的(空)。这样的两个矛盾,体现的情感还是“伤

8、愁”。前面讲“竟无语凝噎”,那么,心中想的是什么呢?接下去品味第四旬。(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去去”,想到往前走了又走。这一方面是与“留恋”“执手”“长亭”这样依依不舍的送别相照应,一方面是展望行程和未来,将会分别得很远很远。远到什么程度呢?诗人说“千里烟波”,就是烟波浩渺,一片迷蒙。而“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说傍晚的云气厚重深沉,楚地的天空多么辽阔,离去的人儿消失其中。这样一个苍茫天空下目送情人渐去渐远直至不见的画面,就是个具有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意象,是渺小的人在广袤的空间里无助的感叹,也是词人心中愁苦的反映。我们可以比较欧阳修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9、,还可以举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起始四句,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上所反映的词人的心境。诗是这么写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Oilll行行重行行”,走了又走。犹如说“念去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也是一个空间概念,它相对于柳永的诗句比较直白,但与“念去去”这一句的情感是一致的,也正好是对柳永这一句蕴含的情感的解释:两相分离,天各一方。(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1这正对应了上文提到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和“离人心上秋”这两个送别的情愫。“清秋”送别,更增加了别离的愁苦。在这里,“清秋”这个意象是一个时间概念。(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10、月”这句话可以有两个意味:在何处我的酒会醒呢?今宵酒醒,你我又会身在何处呢?“杨柳岸,晓风残月”作为意象,具有空间的典型性,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这句会成为这首词的标志,也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名旬。我们来品味这几个意象。1杨柳岸。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笛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即折杨柳,是古代伤离别的曲子。柳永以“杨柳岸”的典型空间概念,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情感内涵。2晓风残月。极言酒醒之后,已是清晨,晓风凉浸入骨。回首昨夜宴别,作者已是孤身一人,似梦非梦,只有天边的一钩残月相陪。月圆人不圆,以此反衬,勾人相思,范仲

11、淹有诗句“明月高楼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而月缺人亦缺,以此正衬,残月孤人,可堪比较!这样的相思不仅仅是愁,更浸透了一种难言的痛。全句不着一“人”字,却使一个在杨柳依依的岸边独自徘徊、黯然销魂的人的形象更加鲜明;全句不着一“别”字,却以折柳的离另IIB俗,以残月勾勒的别后心伤创造了这经典的一幕。全句三个意向不是简单的罗列,若不是情感、形象在其中的贯穿涌动,绝没有这样悲凉至极撼心魄的艺术魅力。(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句又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这里说的“经年”即一年,但其慨叹的实际是来年,是以后的每一年。“应是”的解释是“可以想象是”,这句话是说,以后的每一年,可以想象的是,即便逢

12、着美好的时辰,有着美好的景物w6n xu6文学也是形同虚设。那么,原因是什么呢?请看最后一句。(JL)“便纵有干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全词到这里,发出了最深的感慨:“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句话的解释是:纵然有干种深情蜜意,又能和谁去说啊!细细品来,它有两层意味:第一,人不相见。即陆游所说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第二,无法言传。即李商隐所说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从“念去去”句开始,作品展现的时空精神,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人的一个普遍的文化精神,这包含在时空精神之中的,是一种对人事、感情和宇宙的感动,作者希望的是:时间上,“但愿人长久”;空间上,“千里共婵娟”。然而现实中无法

13、做到,而是产生“人的生命的有限与情爱的永恒之间的矛盾”,“人的个体的渺小与天地的旷远博大的矛盾”,这两种矛盾使人慨叹、伤愁。我们可以用李清照的一句词概括这种伤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同样,我们也可以在中国的古诗中找出类似的慨叹,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人事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总结收束全文总结可以考虑概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词中丰富的意象;二是比较阅读的方法;三是通过解读作品意象中富含的内容,概括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笔者的教学设计,即围绕这样的比较赏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角度新颖,容量丰富,能够在拓展中运用共同的文化和情感特征进行比较,相互映衬,既创设了教学情景,帮助学生产生共鸣,也让学生尝试了一种新的赏析方法,使这篇课文的教学成为学生深刻的记忆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圈麴豳霞豳夔鋈隧塑塑豳墼藿薹羹鋈隧2:鍪一二:!;l二鲎遴夔鋈塑鍪鋈登鋈鬯鳖遂薹|l|鍪剃斓201302 摹 , 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