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症状图谱慢性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687335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仔猪副伤寒症状图谱慢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仔猪副伤寒症状图谱慢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仔猪副伤寒症状图谱慢性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仔猪副伤寒症状图谱慢性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仔猪副伤寒症状图谱慢性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仔猪副伤寒症状图谱慢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仔猪副伤寒症状图谱慢性(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仔猪副伤寒症状图谱慢性,概 述 仔猪副伤寒 (Swine paratyphoid)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致病性细菌引起仔猪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大多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多为隐性带菌。我国各地的猪场及养猪单位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环境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经常有本病发生,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病 原 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变种、猪伤寒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变种、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及都柏林沙门氏菌等沙门氏菌引起,引起猪沙门氏菌病的沙门氏菌血清型相当复杂。 沙门氏菌属(Salmon

2、ella)是一大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O(菌体)抗原、H(鞭毛)抗原、和表面抗原(荚膜抗原称Vi抗原)的不同,分为许多血清群和血清型。沙门氏菌有51个O群,58种O抗原,63种H抗原。现已有250多种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00多种血清型。 本属细菌是直杆菌,菌体大小为0.60.7m23m,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有鞭毛,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7培养24h,长成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湿润的小菌落。在S.S培养基上呈无色菌落。在肉汤培养中呈均匀混浊,培养长时可形成沉淀和菌膜。大部分细菌能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和

3、蔗糖,不凝固牛乳,不产生靛基质。 沙门氏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强,干燥和冷冻对细菌无多大影响。干燥的环境中经4个月不死。在污染的水中能生存4个月以上,在粪便和土壤中能生存10个月。在1019的氯化钠的腌肉中75天不死。在牛奶等食品中,不但能存活而且还能繁殖。对某些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直射阳光能迅速杀死,加热到60经20min可杀死,煮沸立即死亡。但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肠炎沙门氏菌能形成耐热的毒素,加热到75经1h不被破坏,所以含菌的猪肉,如不充分煮熟,常会引起人的食物中毒。一般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均可很快杀死本菌。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本属细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药物有抗药性,对

4、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药物敏感,但在实际治疗中,最好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能选用最敏感的药物。,流行病学 病猪及某些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病原菌存在于肠道中,通过粪尿不断排泄到外界环境中,污染饲料、饮水、猪圈、食槽及周围环境,经过消化道感染健康猪,使之发病。还有的少数可通过带菌母体子宫内感染或脐带感染。有人认为鼠类可以传播本病。 沙门氏菌有时存在于健康猪肠道内、淋巴组织和胆囊中,而不引起发病。但当饲养管理不当,及各种不良因素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就能迅速繁殖,引起内源性感染。由于细菌通过易感猪体毒力增强,而扩大传染,结果使其他易感猪发病,引起流行。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气候寒冷多

5、变时节发生最多。据我们对142例统计,主要发生于12月及次年12月。仔猪饲养管理不当,圈舍潮湿,拥挤,缺乏运动,饲料单纯,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或品质不良,骤然更换饲料,气候突变,长途运输等等都是发病的主要诱因。当然,带菌猪的存在,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更有利于本病传播和造成流行。我们也曾见到,似无不良诱因时,也引起慢性发生的病例。 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猪,特别是13月龄(体重1015kg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常呈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性流行。但在不利因素作用下,有时可引起很大的损失。我们曾在京郊两个农场观察到:一个农场因饲料突变和卫生条件差引起一次流行死亡107头,死亡率达50,

6、另一个新建农场因猪源缺乏,从江西等地购买,经长途运输到京,由于猪舍、饲料均较差,加之运到场后管理不当,引起发病流行,768头仔猪中死亡314头,死亡率达41,而且绵延不断,持续1.52个月之久,虽经采取较多防治措施,常不能终止其流行,损失较大。 猪副伤寒带菌猪较普遍,病原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中,因此,有些地区本病长期存在,时而暴发,时而暂停,几乎每年所生小猪都有一部分发生,构成本病的常在性。当有些传染病发生时,常有副伤寒的继发或合并发生,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 发病初期多为急性经过,病猪体温升高到41左右,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萎靡,喜藏于垫草内,寒战。常互相挤压、堆叠

7、在一起,有的达34层;鼻盘发干,眼结膜发红,有黏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出淡黄色恶臭的稀粪,有时不见腹泻。在发病的23天,在鼻端、耳、颈、腹及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紫色斑。此时病猪迅速衰竭,行走不稳,弓背弯腰,毛焦肷吊,呼吸困难,衰竭而死亡,病期为25天,死亡居多。 2慢性 为最常见的病型,由急性转来或一开始即呈慢性经过。其病状与急性相似,只不过症状不明显或缓和些,据观察,最主要的特征症状是下痢,而且形式多样。粪便呈粥状或水样,为灰白、淡黄、黄绿、灰绿或污黑色,恶臭,常混有黏液,甚至黏膜或血液。严重时,肛门失禁,在吃食、躺卧或起立和行走时都可出现下痢,粪便自然下流,使尾部及整个后躯沾污,有的咳

8、嗽时,呈喷射状排出稀粪水。有时病猪下痢与便秘交替流行。有的病猪还发生肺炎,有咳嗽和呼吸加快症状。一般来说,慢性病猪体温稍高或正常,有食欲,饲喂时,到槽前吃几口就离去,后期废绝,也有的病猪死前还吃,喜喝脏水。由于持续下痢,病猪日渐消瘦、衰弱,被毛粗乱无光,行走摇晃,眼眶下陷,在后期时,极度瘦削,弓背,腹部收缩,紧贴背脊下,筋骨毕露,体瘦如柴,真所谓“皮包骨”,最后极度衰竭而死。不死的病猪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病理变化 1急性(败血型) 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的变化。死猪体表皮肤淡蓝色或淡紫色,或见紫红色斑块。淋巴结肿大,呈紫红色,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与猪瘟的变化相似。脾脏不同程度的肿大,呈

9、暗紫色,切面蓝红色。肝、肾、心外膜见有出血点。胃肠黏膜红肿,上附黏液,可见出血点,重者呈弥漫性出血。肺有卡他性炎症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大肠黏膜有散在的麸皮状的坏死物。2慢性 慢性病例的典型病变主要在大肠,特别是盲肠和结肠前段黏膜的坏死和溃疡。初期肠壁淋巴滤泡发生肿大,为绿豆至黄豆大,逐渐演变发生坏死,向四周扩延,边缘隆起堤状,中央下陷,坏死物呈灰绿、黄褐、黄绿、污黑等不同颜色,肠壁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溃疡。有的溃疡互相融合,形成小块溃疡。有的病例,见整个肠黏膜,特别是盲肠,发生弥漫性坏死及糜烂,表面被覆灰黄色麸皮样坏死物,粗糙不平,肠壁变厚,缺乏弹性,也见有表层黏膜条状坏死的。 肠系膜淋巴结肿

10、大,切面呈灰紫或土灰色,呈髓样变化,甚至可见到灰白色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管变粗,为灰白色索状。部分病例,肝脏被膜下有大头针帽大或小米粒大灰黄色结节坏死灶。脾脏有的正常,有的脾髓增生肿大,质度变实。也有见小叶性肺炎的。,诊断鉴别 慢性副伤寒由于发病特点、症状及剖检变化都较典型,不难做出诊断。1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发生于13月龄仔猪,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缓慢。常在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发生。寒冷、气候多变、阴雨连绵季节多见发生;有降低仔猪抵抗力的多种致病应激因素存在。2临诊症状 初期急性发生时,与猪瘟、猪丹毒相似,需结合其他材料综合判断。慢性病例典型的症状是持续性下痢,呈慢性经过;部分仔猪还有肺炎

11、症状。3病理变化 大肠有典型的溃疡,或弥漫性坏死,肠壁变厚。肝、淋巴结等为干酪样坏死等。4细茵分离 急性病例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可从实质器官分离出病原菌,慢性病例不易成功。将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形态、培养特性(包括鉴别培养)、生化试验及血清学鉴定等。5鉴别诊断 急性病例与猪瘟、猪丹毒很相似,除了结合症状、病理及流行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判定外,尚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如对猪瘟进行猪瘟酶标抗体试验、猪瘟荧光抗体检验及猪瘟兔体交互反应等)。,防治措施 (一)治疗 对全群仔猪进行观察,发现病猪后立即隔离,及时治疗,并指定专人负责照料。 (1)土霉素 按每千克体重0.1g计算,口服每日2次,连服3天。(2)复方

12、新诺明 每天每千克体重0.07g,分2次口服,连服35天。(3)磺胺脒 按每天每千克体重0.20.4g计算,分2次口服,连服35天。磺胺-5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等与抗菌增效剂(TMP)按5:1混合,按每千克体重253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35天。(4)喹诺酮类药物 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盐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每千克体重2.5m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需要指出,各地治疗方法甚多,疗效也有差异,在治疗过程中,要结合发病当时具体情况进行。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都必须坚持改善饲养管理与卫生条件相结合,才能收到满意效果。,(二)防制措施1饲养管理 本病是由

13、于仔猪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促进发生和传播的。因此,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是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消除发病诱因,增强仔猪的抵抗力。饲养管理用具和食槽经常洗刷,圈舍要清洁,经常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以减少感染机会。哺乳及培育仔猪防止乱吃脏物,给以优质而易消化的饲料,防止突然更换饲料。2注射疫苗 在本病常发地区,可对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奶仔猪,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进行预防,按瓶签注明头份,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每头肌肉注射1ml,免疫期为9个月;口服时,按瓶签说明,服前用冷开水稀释,每头份510ml,掺入少量新鲜冷饲料中,让猪自行采食。口服免疫反应轻微。

14、或将1头剂疫苗稀释于510ml冷开水中给猪灌服。 3发病后的措施病猪及时隔离和治疗。圈舍要清扫、消毒,特别是饲槽要经常刷洗干净。粪便及时清除,堆积发酵后利用。根据发病当时疫情的具体情况,对假定健康猪可在饲料中加入痢特灵或抗生素进行预防。连喂35天,有预防效果。死猪应深埋,切不可食用,防止人发生中毒事故。,1.保育猪因发烧常拥挤在保温灯下,下痢,粪便恶臭粘稠 【慢性仔猪副伤寒】保育猪因发烧常拥挤在保温灯下,下痢,粪便恶臭粘稠,2.扁桃体坏死 【慢性仔猪副伤寒】扁桃体坏死,3.耳朵淤血,耳尖干性怀疽 【慢性仔猪副伤寒】耳朵淤血,耳尖干性怀疽,4.肝脏可见许多散在性的细小坏死点 【慢性仔猪副伤寒】肝

15、脏可见许多散在性的细小坏死点,5.肝肿大有几个小坏死灶 【慢性仔猪副伤寒】肝肿大有几个小坏死灶,6.消瘦,精神沉郁 【慢性仔猪副伤寒】感然后症状较轻。病猪体温明显升高,逐渐消瘦,精神沉郁,7.结肠和回盲瓣粘膜上弥漫散在麦麸状坏死纤维素性炎灶 【慢性仔猪副伤寒】结肠和回盲瓣粘膜上弥漫散在麦麸状坏死纤维素性炎灶,8.脾肿大,肝淤血及小坏死灶 【慢性仔猪副伤寒】脾肿大,肝淤血及小坏死灶,9.肠管菲薄,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慢性仔猪副伤寒】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仔猪肠管:肠管菲薄,肠系膜淋巴结肿胀,10.顽抗性下痢,粪便黄色、粘稠、恶臭 【慢性仔猪副伤寒】顽抗性下痢,粪便黄色、粘稠、恶臭,11.消瘦、耳部皮肤发绀 【慢性仔猪副伤寒】消瘦、耳部皮肤发绀,12.小肠粘膜面可见黄色纤维素性伪膜覆盖其上,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慢性仔猪副伤寒】小肠粘膜面可见黄色纤维素性伪膜覆盖其上,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13.肢体末端皮肤发绀紫红色 【慢性仔猪副伤寒】肢体末端皮肤发绀紫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