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3669486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 一、掌握红楼梦的作者、题材、文学特色和文学地位。 二、掌握京剧的形成过程,认识它在中国戏剧界的地位。,教学要点 一、不朽的文学名著 二、中国国粹京剧,自觉导航 一、不朽的文学名著 1、清代小说数量繁多,题材多样。其中最为著名的小说代表作品是什么? 2、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该小说以哪四大家族为背景?描写了哪两个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从而对封建礼教的有力鞭策? 二、中国国粹京剧 1、中国戏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到了清代 戏曲进一步发展,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是什么? 2、在什么时期京剧逐渐形成?京剧不断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因此,又有什么之称?作为国粹,凝聚了中国

2、的东方艺术之美,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自觉导航 一、不朽的文学名著 1、清代小说数量繁多,题材多样。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是什么? 红楼梦。 2、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该小说以哪四大家族为背景?描写了哪两个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从而对封建礼教的有力鞭策? 曹雪芹;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 贾宝玉和林黛玉。,自觉导航 二、中国国粹京剧 1、中国戏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到了清代 戏曲进一步发展,其中什么是最为杰出的代表? 京剧。 2、在什么时期京剧逐渐形成?京剧不断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因此,又有什么之称?作为国粹,凝聚了中国的东方艺术之美,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 清代中期;“国剧”。,一、不朽

3、的文学名著,清代小说数量繁多,题材多样。其中红楼梦最为杰出的代表,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极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对于红楼梦的各个方面研究,均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与看法,从而形成“红学“的专门研究课题。,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主线。由于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与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最后以致他们爱情以悲剧的形式而告终。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

4、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为一部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的文学作品,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与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二、中国国粹京剧,中国戏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到了清代 戏曲进一步发展,其中京剧是最为杰出的代表。在清代中期京剧逐渐形成。京剧不断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因此,又有“国剧”之称。作为国粹,凝聚了中国的东方艺术之美,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京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

5、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课堂小结 一、不朽的文学名著 二、中国国粹京剧,课堂练习 1、红楼梦的作者是_代作者是_。 2、红楼梦的主人公是_和_,全文叙写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3、京剧在_朝 _年间开始兴起, 到_,逐渐形成。 4、京剧不断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因此,又有“_”之称。作为国粹,凝聚了中国的东方艺术之美,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国剧,清,曹雪芹,贾宝玉,林黛玉,清,乾隆,清朝中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