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管理思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65332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管理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古代管理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古代管理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古代管理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古代管理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管理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管理思想(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古代中国,早就存在着一门关于管理的学问,它专门研究如何治国平天下的问题,自先秦至明清,历代历朝的学者、思想家、哲学家,几乎无不关心和高度重视并悉心探讨这个问题,虽然这门学问在当时并没有被冠以“管理学”或“管理学”之名,而是被称作“内圣外王之学”或“修己治人之学”之类。从其研究对象和实际内容来看,根据现代学科分类的一般标准,它无疑可以也应当被理解为是一门介于政治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边缘性、综合性的学问-我们现在可以称它为“国家管理学”,或者叫做“政治管理学”。,第一节、儒家管理思想一、儒家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1、孔子 2、孔子管理思想的主要继承者二、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1、民本

2、2、和 3、中庸 4、仁 5、德治和教化 6、忠恕 7、正己 8、信 9、礼 10、义利 11、正名 12、尚贤 13、富民 14、民生,第二节、诸子百家管理思想一、法家管理思想 二、道家管理思想 三、墨家管理思想 第三节、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一、传统管理思想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二、传统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儒家,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时间居于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于中华文明的影响至深至远,不仅是因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学说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其包含着一整套治理国家的学说。,儒家的管理思想:仁政德治论,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代表作:论

3、语、孟子、 荀子,孔子、孟子、荀子的学说是先秦儒家学说中最具代表性又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类型,而其共同的基本范畴则是“礼”。“礼”是儒家学说的标志性范畴。主张使国家“立于礼”,力主推行“礼治”于国家管理过程,是儒家管理学说的本质特征。,何谓“礼”?,据先生(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说,儒家孔子所竭力维护的“礼”,即“周礼”,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氏族统治体系”。儒家主张以“礼治”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管理,其实质也就是把管理本质地理解为组织,就是按照“礼”的要求来建构人群关系体系和规定人群活动模式。,孔子,孔子使儒家思想成为一种管理体系。主要内容是“仁”,与“仁”相辅的是

4、“中庸”的管理办法,即通过公正的手段来消除相互之间的矛盾,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稳定社会秩序。,孟子,孔子的管理思想只是个雏形,真正使儒家管理思想体系发挥作用的是孟子。 (是孟子通过游说上层统治者的途径使儒家的思想管理得到应用) 孟子将孔子管理思想中的“仁”与“义”结合起来,同时又主张将“义”与“利”对立起来看待。 “仁者无敌”是孟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他提倡“爱民”,主张用仁爱的思想去管理国家,达到“富民”的目的。,董仲舒,真正做到集儒家管理思想之大成的是董仲舒。儒家管理思想法家的“尊君卑臣”(代替“民贵君轻”)道家的“天人合一”,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儒家管理思想以重视人、尊重人作为出发点,

5、以德治为核心,以“平天下”作为管理目标而建立其系统的管理模式。 民本 (孔子管理思想的核心、重要特色和标志) “民本”的直接目的是得民心,最终目的是求稳定、求兴国。,和,和为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组织内部的沟通与理解;组织与外部的 和谐、良好。管理就是处理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矛盾, 管理宗旨、思想、手段的和谐。因此“内和外争” 的 组织才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中庸,中道、适度、不偏不倚。 在管理活动中,保持各方力量的均衡,恰到好处。 但这种均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管理中不要执着于某一方面,应正确处理各种冲突矛盾,随时随地地保持管理的正常进行。,

6、仁,“仁”字由“二人”组成,实际上就是如何对待人,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学说。 核心意义是“爱人”,既包含对人的尊敬,谦恭和亲热之情,也包含推己及人的相互理解等仁爱的意思。 管理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管理者要善于营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德治”和“教化”,“德治”是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时常用的手段。 由于传统的封建独裁统治,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统治者的“德行”。遇到“明君”,天下大治,“昏君”当道则民无宁日。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民心才能归附,才能国治民安。 德治的核心是教化。教化的主要内容是伦理道德,主要形式是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以身教为主

7、。,忠恕,忠:自己内心中一种对人对事的真诚态度,尽己为人;以及由此态度去诚实地为他人谋事做事的行为,强调分配过程中的无私精神,实质是利于对方。 恕:以自己的仁爱之心,推己及人,从而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和谅解别人不周或不妥之处。(换位思想),正己,“正”是管理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不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管理者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品德,要注意礼仪、道义、信用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建立自己的威信。,信,两个方面 1、强调民众对组织和管理者的信任以及管理者自身的信实。被管理者要对于管理者和组织有充分的信任。 2、作为管理者也要对民众守信用,

8、不能“朝令夕改”。孔子强调“慎言”,对于做不到的事情不可以轻易许诺,万不可失信于人。,礼,“礼”是达到“仁”的必要条件。 要达到“仁”,首先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是思想、原则; 礼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即规章制度。,义利,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儒家主张先义后利,坚持义重于利。(基本价值观) 义为本,利为末;德为本,财为末。即“君子求财,取之有道。”,正名,即辩证名分,使名实相符,对于不遵守制度的人一定要有舆论或具体的惩罚。 管理者应该注意“正己”的同时还要注意“正名”。 正名分。名分不正必然会导致职务不清晰,职务不清晰,就会导致“言不顺”。 正责任。责任

9、不正则会导致很多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尚贤,孔子认为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在选贤举能。 重视年轻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 举贤者要无私,统治者要能识才,先知人,并且重视育才,为巩固统治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持。(智囊团),富民,儒家德治管理的主要目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 “只有民富,才能用君富。”,民主,与当代相比,是朴素的民主思想。 “民为贵,君为轻。” “以人为本”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民心者得天下” 政权的更迭,君主的易位,都取决于民众的态度。,法家管理思想,“霸

10、道”,主张以力服人,讲求赏罚必当,重视外在的激励。 儒家主张“德治”、“礼治”,法家则崇尚“依法治国”,法家比儒家更重视法律在政治、社会中的作用。 法(固定的法则) 术(控制的手段) 势(政治的权力),1、以法治国的行政管理思想,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严刑厚赏。所谓“以法治国”,就是把“法”作为治理国家的准则,“治国无其法则乱”。他们认为“仁义不足以治天下”,“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而且必须做到:“法必明,令必行”。 而“法治”的核心则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独裁制度,即韩非子所说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以法律的形式把国家管理的所有权都汇集在皇帝一人身上,并且

11、把皇帝的意志等同于法律。,2、“富国以农”的经济管理思想,法家把农业看作是富国的唯一途径。 在法家看来,农业即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即农业,两者完全是等同的。法家首先提出农战政策,“耕战合一”、“寓兵于农”,农战实施的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为了发展农业,法家重本抑末,否定工商业。,3、贤能并举的人事管理思想,法家提倡贤能并举的人事管理思想,“所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 韩非子主张尽国之才,尽人之智,在推举人才上,讲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儒家和法家争论的焦点,1、人治与法治的争论。 儒家推崇人治,他们的着眼点是人,而不是法,他们认为即使有了良法,还得靠人来贯彻。儒家思想强调“礼”的

12、作用,它希望按照礼使得社会安定团结免除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从而达到彼此和谐、安定的境界。 法家则极端推崇法律在治理国家的作用,强调法律的权威,主张以法治国。,2、重民与尊君的争论。 儒家思想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重民思想,如见提倡“得民心者的天下”,以民心的向背作为衡量国家兴衰的标志。法家思想是为封建专制统治者设计的,它提倡尊君,法家看民众不过是群氓,法家将民众称为牧民。,道家管理思想,“帝道”,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

13、1、无为而治是其管理思想原则,老子所谓无为,并不是说不为,而是顺其自然,依据事物自身的必然规律运行和发展,而不凭加任何外加的力量。 老子认为,所有的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都是“有为”,必须最大限度地削弱,为了使社会上一切人都遵循无为原则,统治者首先必须带头过一种质朴的生活,减少政事活动,同时还要使民失去有为的条件。老子的无为是作为一个政治管理原则提出的,因此国家要减少颁布法令规章。强调要“政简刑轻”,反对以繁复苛重的政治、法律手段治理国家。,2、提出以弱胜强的管理策略,老子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以弱胜强就是重要的内容。 老子对对立关系互相转化有深刻的认识,反映在治国、治军上的表现,一是以正治国,二是

14、后动制敌。“以正治国”即通过做好内治工作加强自己的实力,不但要求对大事、难事必须十分认真,谨慎地干,对小事、细事和似乎简单、容易的事,也不得大意。“后动制敌”要求“以奇用兵”,即后敌而动,等待或诱使敌人暴露弱点,然后制之。,3、提倡清净安定的管理环境,老子主张安定,要创造一个“无为而治”的安宁环境。 老子对领导者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不要让自己高高在上,而应该永远谦恭、温和。另外,要做到人尽其才,才能做到不遗弃人才。,墨家管理思想,在人际关系上主张“兼爱”。墨子认为天下混乱,人民困苦的根源在于“别相恶,交相贼”(分别都相恶,交互都残害),因此,他提出“兼爱”的观点,只要人人相爱互助,天下就会和平

15、安定。这种爱应当不分亲疏厚薄,提醒管理者要关注平民命运,洋溢着一种社会责任感。,人事管理方面提倡“尚贤”,墨子针对儒家“贵贱之分,礼节之仪”、世卿世禄制,针锋相对的提出国家选拔人才要本着“尚贤”的原则。也就是国家在选拔官员时要以候选人的才能大小来定夺,而不是世袭官员或者通过裙带关系做官。,目标管理的思想,墨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首先确立一个目标,未有不立目标而能成事者。管理国家,管理天下,亦同此理。重视目标在管理中的作用,即主张围绕一个明确而合理的目标来进行管理。,传统管理思想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行政组织建设吸收了“民本”、“和”、“礼”的思想,更强调“以人为本”,将朴素民主的精神与现代

16、民主相结合,更加注重人民的利益。行政职能上,西方提出“有限政府”的理论与“无为而治”在思想内涵上极为接近,都是希望政府付出较小的管理成本取得较大的管理成果。,行政决策方面,兵家管理思想被大量使用。 兵家管理思想中所强调的谋略、目标性,也越来越成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所考虑的内容。 另外,也注意“天人合一”、“天、地、人”,顺应宇宙的动态平衡、一体和谐的自然法则。,行政人员管理上,“尚贤”与“尚功”的思想相结合,既看重文凭又注重能力和实际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丰富选拔干部的标准。 强调组织成员的“正己”、奉献精神,对于行政领导来说,“兼爱”的思想就是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人服务,而不将取得的成绩占为己有,尽量摒弃人与人之间的无聊争执。 领导者还要重视激励的作用,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