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介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64339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的热处理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钢的热处理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钢的热处理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钢的热处理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钢的热处理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的热处理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的热处理介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的热处理实习报告钢的热处理: 是将固态钢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不仅可用于强化钢材,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还可以用于改善钢材的工艺性能。其共同点是: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不改变表面形状与尺寸。第一节钢的热处理原理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强化金属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潜力、降低结构重量、节省和能源,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大幅度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工艺分类: (根据热处理的目的、要求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分类如下)1、

2、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调质;2、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3、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热处理的三阶段:加热、保温、冷却一、钢在加热时的转变加热的目的:使钢奥氏体化(一)奥氏体(A)的形成奥氏体晶核的形成以共析钢为例A1 点则 W c 0.0218(体心立方晶格F)W c 6.69(复杂斜方渗碳体)当T 上升到 A c1 后 W c 0.77(面心立方的A)由此可见转变过程中必须经过C 和 Fe原子的扩散,必须进行铁原子的晶格改组,即发生相变,A 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有两个有利条件此相界面上成分介于铁素体

3、和渗碳体之间原子排列不规则,空位和位错密度高。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示意图a) 形核b) 长大c) 剩余渗碳体溶解d) 奥氏体均匀化(二)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奥氏体大小用奥氏体晶粒度来表示。分为00,0,1,2,10 等十二个等级,其中常用的110 级, 4 级以下为粗晶粒,5-8 级为细晶粒, 8 级以上为超细晶粒。影响A 晶粒粗大因素1、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愈长,奥氏体晶粒越粗大。因此,合理选择加热和保温时间。以保证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组织。(930950以下加热,晶粒长大的倾向小,便于热处理)2、A 中 C含量上升则晶粒长大的倾向大。二、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生产中采用的冷却方式有:等温冷却和连续冷

4、却(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A 在相变点A1 以上是稳定相,冷却至A1 以下就成了不稳定相。1、共析碳钢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建立示意图1)高温珠光体型转变:A1550(1)珠光体( P) A1650粗层状约0.3m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V K 时,奥氏体发生M 转变,即碳溶于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M(马氏体)。1)转变特点:M 转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Ms Mf ),M 转变是在一个非扩散型转变(碳、铁原子不能扩散),M 转变速度极快(大于V k ) ,M 转变具有不完全性(少量的残 A),M 转变只有 Fe、Fe 的晶格转变. (2) M 的组织

5、形态Wc()M 形态 b/Mpa s/MPa (%) Ak/J HRC 0.1-0.25 板条状10201530 8201330 917 60180 3050 0.77 片状2350 2040 1 10 66 (3) M 的力学性能 M 的强度与硬度随C的上升 M 的硬度、强度上升 M 的塑性与韧性:低碳板条状M 良好;板条状M 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较好塑性和韧性相配合的综合力学性能;针片状M 比板条M 具有更高硬度,但脆性较大,塑、韧性较差。第二节钢的退火1、概念: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Ac1 以上或以下 ),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2、目的:

6、(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2)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3)消除内应力(4)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3、类型:根据加热温度可分为在临界温度(Ac1 或 Ac3)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1)完全退火:1)概念:将亚共析钢(Wc0.3 0.6)加热到AC3 +(3050),完全奥氏体化后,保温缓冷(随炉、埋入砂、石灰中),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2)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3)工艺:完全退火采用随炉缓冷可以保证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

7、和过冷奥氏体在Ar1 以下较主温度范围内转变为珠光体。工件在退火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不仅要使工件烧透,即工件心部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而且要保证全部看到均匀化的奥氏体,达到完全重结晶。完全退火保温时间与钢材成分、工件厚度、 装炉量和装炉方式等因素有关。实际生产时,为了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600左右即可出炉空冷。4)适用范围: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焊、锻、轧制件等。(2)球化退火1)概念: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2)工艺:一般球化退火工艺Ac1+(1020)随炉冷至500600空冷。3)目的:降低硬度、改善组织、提高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4)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

8、的刃具、量具、模具等。()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1)工艺:把合金钢铸锭或铸件加热到Ac3 以上 150100,保温10 15h 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热处理工艺。2)目的:消除结晶过程中的枝晶偏析,使成分均匀化。由于加热温度高、时间长,会引起 奥氏体晶粒严重粗化,因此一般还需要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以细化晶粒、 消除过热缺陷。3)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质量要求高的合金钢铸锭、铸件、锻件。4)注意:高温扩散退火生产周期长,消耗能量大,工件氧化、脱碳严重,成本很高。只是一些优质合金钢及偏析较严重的合金钢铸件及钢锭才使用这种工艺。对于一般尺寸不大的铸件或碳钢铸件,因其偏析程度较轻,可采用

9、完全退火来细化晶粒,消除铸造应力。()去应力退火1) 概念:为去除由于塑性变形加工、焊接等而造成的应力以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火称为去应力退火。2) 工艺:将工件缓慢加热到Ac1 以下 100 200( 500600)保温一定时间(13h) 后随炉缓冷至200,再出炉冷却。钢的一般在500 600;铸铁一般在500550超过 550容易造成珠光体的石墨化;焊接件一般为500 600。3)适用范围:消除铸、锻、焊件,冷冲压件以及机加工工件中的残余应力,以稳定钢件的尺寸,减少变形,防止开裂。第三节钢的正火1、概念:将钢件加热到Ac3(或 Accm)以上 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空

10、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2、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调整硬度等。3、组织:共析钢P、亚共析钢F+P、过共析钢Fe3C P 4、工艺:正火保温时间和完全退火相同,应以工件透烧, 即心部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为准,还应考虑钢材、 原始组织、 装炉量和加热设备等因素。正火冷却方式最常用的是将钢件从加热炉中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对于大件也可采用吹风、喷雾和调节钢件堆放距离等方法控制钢件的冷却速度,达到要求的组织和性能。5、应用范围:1)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碳的含量低于0.25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退火后硬度较低,切削加工时易于“粘刀”,通过正火处理,可以减少自由铁素体,获得细片状P,使硬度提高,改

11、善钢的切削加工性,提高刀具的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光洁程度。2)消除热加工缺陷。中碳结构钢铸、锻、轧件以及焊接件在加热加工后易出现粗大晶粒等过热缺陷和带状组织。通过正火处理可以消除这些缺陷组织,达到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的目的。3)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便于球化退火。过共析钢在淬火之前要进行球化退火,以便于机械加工并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但当过共析钢中存在严重网状碳化物时,将达不到良好的球化效果。通过正火处理可以消除网状碳化物。4)提高普通结构零件的机械性能。一些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碳钢和合金钢零件采用正火处理,达到一定的综合力学性能,可以代替调质处理,作为零件的最终热处理第四节钢的淬

12、火1、定义: 将钢件加热到Ac3 或 Ac1 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 M 或 B 组织的热处理工艺。2、目的: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3、淬火温度的选择1) 碳钢的淬火加热温度由FeFe3C相图来确定, 其目的是为了淬火后得到全部细小的M;淬火后希望硬度高。亚共析钢Ac3 +(3050),可获得细小的均匀的M,如温度过高则有晶粒粗化现象,淬火后获得粗大的M,使钢的脆性增大;如温度过低则淬火后M+F,有铁素体出现,淬火硬度不足。共析钢与过共析钢Ac1 +(3050),由于有高硬度的渗碳体和M 存在,能保证得到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如果加热温度超过Accm 将会使碳化物全部

13、溶入A 中,使A 中的含碳量增加,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降低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淬火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粗化、含碳量又高,淬火后易得到含有显微裂纹的粗片状马氏体,使钢的脆性增大。2)合金钢对含有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Ti、Nb 等) ,淬火温度可以高一些,以加速其碳化物的溶解,获得较好的淬火效果. 对含有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如Mn 等) ,淬火加热温度应低一些,以防止晶粒粗大。理想冷却速度:650以上应当慢冷,以尽量降低淬火热应力。650400之间应当快速冷却,以通过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的区域,避免发生珠光体或贝氏体转变。400 以下至 Ms点附近应当缓以尽量减小马氏体转

14、变时产生的组织应力。具有这种冷却特性的冷却介质可以保证在获得M 组织条件下减少淬火应力、避免工件产生变形或开裂。4、淬火介质淬火介质:钢从奥氏体状态冷至Ms 点以下所用的冷却介质。常用的有三种:水: 650400范围内冷却速度较小,不超过200/s ,但在需要慢冷的马氏体转变温度区, 其冷却速度又太大, 在 340最大冷却速度高达775 /s , 很容易引起工件变形和开裂。此外, 水温对水的冷却特性影响很大,水温升高,高温区的冷却速度显著下降,而低温区的冷却速度仍然很高。因此淬火时水温不应超过30,加强水循环和工件的搅动可以加速工件在高温区的冷却速度。水虽不是理想淬火介质,但却适用于尺寸不大、

15、形状简单的碳钢工件淬火。油:在650550内冷却较慢,不适用于碳钢,300200范围内冷很慢,有利于淬火工件的组织应力, 减少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与水相反, 提高油温可以降低粘度,增加流动性,故可以提高高温区的冷却能力。但是油温过高易着火,一般应控制在60 80。适用于对过冷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水与油作为淬火介质各有优缺点,但均不是属于理想的冷却介质。水的冷却能力很大,但冷却特性不好;油冷却特性较好,但其冷却能力又低。由于水是价廉、容易获得、性能稳定的淬火介质,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发展有机水溶液作为淬火介质。美国应用浓度为15聚乙烯醇、 0.4抗粘附剂、 0.1防泡剂的淬火介质,以及国内使

16、用比较广泛的新型淬火介质有过饱和硝盐水溶液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冷却能力介于水、油之间,接近于理想淬火介质。主要用于贝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常用于处理形状复杂、尺寸较小和变形要求严格的工件。5、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 淬火)1、单介质淬火优点:操作简单、易实现机械化、应用广泛。缺点:水中淬火变形与开裂倾向大;油中淬火冷却速度小,淬透直径小,大件无法淬透。2、双介质淬火优点:减少热应力与相变应力,从而减少变形、防止开裂。缺点:工艺不易掌握,要求操作熟练。适用于中等形状复杂的高碳钢和尺寸较大的合金钢工件。3、局部淬火为了避免工件其它部分产生变形或开裂,即可用局部淬火。4、马氏体分级淬火优点:使过冷奥氏体在缓冷条件下转变成马氏体,从而减少变形。缺点:只适用于尺寸较小的零件,否则淬火介质冷却能力不足,温度也难于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