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52053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一、选择题1. 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的多样性降低C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内容(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3. 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

2、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B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且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4.18 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大多数桦尺蠖体色是浅色 ( 由 s 基因决定 ) 的,少数深色 ( 由 S基因决定 ) 的;100 年后, 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黑褐色, 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却成了少数;2009 年据科学家调查研究,英国的桦尺蠖浅色型正在增加。下列有关桦尺蠖体色由浅变深,又变浅现象的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 ) A桦尺蠖体色的深或浅是可

3、以遗传的性状B树干颜色的变化是桦尺蠖种群体色变化的环境条件C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基因s 能突变成基因S,基因 S也能突变成基因s D这是环境治理成效的很好例证5.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6.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出现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C种群

4、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种群越不易遭环境的淘汰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7.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 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8.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D 物种的形成有的不

5、需要经过隔离9.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解表示,则图解中内容依次为A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过度繁殖B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 过度繁殖、适者生存D过度繁殖、 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适者生存10. 某学校共有学生1 600 人,红绿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6.8%,780 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 携带者有 52人, 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 ) A126 B54 C64 D136 11.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 ,则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

6、a的频率是 0.32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 ,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12. 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 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 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 表示。 ( 图 B表示图 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 ) 。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自然选择使以c 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13. 在一个种群中,开始时A基因频率为50% ,a 基因频率为50

7、% 。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 AA为 25% 、Aa 为 50% 、aa 为 25% ,但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其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低于另两种基因型的个体。那么经过了若干代的自然选择后,你认为下列哪种变化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 AA基因和 a 基因的频率基本不发生太大的变化B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的C基因型 aa 在逐渐下降的同时,AA 、Aa 也在下降D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

8、必然经历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15. 图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能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1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

9、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B C D 17.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倍体育种能定向改造生物 B病毒进化的原材料可来自染色体变异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19. 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

10、现B导致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C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D指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们是共同进化的结果20. 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 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 和 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 和 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 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 同域分布,向d 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 d 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 和 d 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 b 和 d 是同一物种D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 种群的基因频

11、率不同,则 c 和 d 是不同物种21. 金鱼是重要的观赏鱼,品种众多,可观赏的性状多种多样。金鱼培育专家培育的珍贵品种“蓝剑” ,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下列有关金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品种的金鱼都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众多金鱼品种是经过突变、自然选择、隔离等过程形成的C “蓝剑”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亲本中雄性个体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遗传物质分配异常D “蓝剑”不能直接产生后代,根本原因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性染色体联会紊乱22. 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则

12、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是( 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频率 )( ) 23. 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的基因库一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物进化的本质D达尔文进化理论不能正确解释“寒武纪大爆发”等现象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是( ) A.用进废退与适者生存的相互作用 B.物种灭绝与辐射发展的相互作用C.遗传、变异和选择的综合作用 D.突变、选择和隔离的综合作用25.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这一地区可能发生过洪水。他们不

13、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如图所示的假设。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假说甲认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B.假说乙认为湖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混杂在一起C.假说甲说明湖和湖由于地理隔离的作用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D.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代不育,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26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就产生了定向变异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D

14、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27. 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D 染色体变异28.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A黄色自交产生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29. 人类与某些病毒的斗争是长期的,人类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 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AB CD30

15、.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 ) 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没有能作出科学的解释AB CD31. 下列有关地理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成地理隔离的障碍,对于陆生生物往往是水域、山脉、沙漠等,对于水生生物一般是陆地B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C地理隔离对人类没有影响D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32. 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个体为 24% ,aa 个体为 4% 。 乙种群:Aa 个体为 48% , aa 个体为 16%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B 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D 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33. 能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 )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隔离AB CD34. 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