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历史名人人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30739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历史名人人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枣庄历史名人人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枣庄历史名人人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枣庄历史名人人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枣庄历史名人人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庄历史名人人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历史名人人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枣庄历史名人人物 (枣庄论坛整理) “ 北汉王 ” 刘平 (1812 1862) 原名刘平先, 台儿庄区候孟村人。清咸丰八年春,刘平以贩粮、 盐同伙为 骨干, 在候孟村发动和领导了农民起义。后响应太平军北伐,参加幅军起义,队伍迅速发展 到 2000多人。以偪阳城、穆柯寨一带为根据地,起义军声威大震,很快增加到几万人,刘 平成为幅军的主要领袖。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封刘平为“ 北汉王 ” 。清同治元年二月,当清将 翼长索尔固善进攻幅军驻台儿庄的营区时,幅军遭到惨败, 德棱额趁机率领清军进攻偪阳城 主寨,刘平指挥军队斩杀清将索尔固善、琦胜等人,身受重伤,冲出重围,率部至蝎子山中 养伤时,被叛徒侍卫杀害

2、。 爱民县令张玉树 字荫堂,陕西武功县人,进士出身,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任峄县知县,乾隆五十 年(公元 1785年)升迁胶州知州。之后因故又来峄理政数月而离去。据峄县志及有关 资料记载,张玉树在峄县为官十年,清正廉洁,勤政奉公,兴利除弊,敢同邪恶势力及不法 刁徒作不懈的斗争。他在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煤炭、陶瓷及手工业经济和文化教 育等诸多方面,取得卓著政绩,关心民间疾苦,贴近平民百姓,为峄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钦拔诗人李克敬 (1659-1727) ,字子凝,号小东。1751年赴京殿试,中二甲第九名,官至翰林院编修。 清代峄城人, 曾参加过 皇清统治 山东部分和 峄县志 的编

3、修工作。 据峄县志 录翰 林院编修李克敬墓碑载:“ 岁丁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圣祖仁皇帝(康熙)南巡, 进诗台庄水次,时献诗赋者六七百人,进呈二十一卷,钦拔(李克敬)第一。” 酒仙刘伶 在峄城区驻地北十八里的寨山北麓,陈刘跃村水库西岸,有一个东西长六十米,南北宽四十 米的封土堆,邑人称作“ 刘伶古台 ” ,列为峄县八景之一。太平寰宇记和齐乘等古代 权威地理著作称,刘伶墓即在古台附近,为东晋建威参军、“ 竹林七贤 ” 之一的刘伶醉酒赏景 处。 “ 竹林七贤 ” 是魏晋之际代表一种特殊风格和思想的名士团体,他们以庄子精神为寄托, 力陈无为而治的主张,恃才傲物,放浪于形骸之外,常寄情于竹

4、林幽泉之乡,以纵酒谈玄, 高尚其志著称于世。刘伶(约公元221-300年)字伯伦, 沛国(今安徽宿州市)人。据晋 书 刘伶传记载:他“ 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他才华 横溢,意气风发,当年官居建威参军时,常邀文坛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 戎于竹林中饮酒赋诗,沉醉风月,被时人称为“ 竹林七贤 ” 。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性情豁 达,喜欢郊游,有斗酒之量。文章写得精美绝伦,有酒德颂传世。后因刘伶为人耿介, 咨意谈玄,不屑与小人为伍,致使为马司氏所不容,触怒了当权者,不久被罢官。晚年,他 乘鹿车携酒出游,命家人拿着铁锨之类的工具跟随,嘱咐说:“ 我醉死在哪

5、里,就埋在哪里 好了。 ” 后来,刘伶来到峄县,在一处山青水秀的地方钓鱼饮酒,自得其乐。有一次,他喝 下一坛杜康酒,长醉不醒,刘曜村成了他的人生归宿之地。 刘伶古台坐落三山环抱的青翠峰峦之中,在陈刘耀水库西岸,东有寨山,西有姑路山、 神龙山,南有窝落山。山上林木茂盛,泉水四季常流。库区水域面积30 多万平方米,水波 荡漾,青山倒映,风景优美。古时候,这里山光岚影,松涛阵阵,流水淙淙,紫烟如织。附 近有大小山泉数十眼,四季喷珠吐玉,飞溅的泉流,顺着蜿蜒的山溪注入承河。县城中的文 人雅士,经常携酒箪食,到泉水边朝拜这位伟大的酒仙。明代文学家、 明代兵部右侍郎贾三 近曾为刘伶撰写过晋建威参军刘伶墓记

6、石碑一座。刘伶的豪放性格,千百年来,一直为 人称道。 邑人在他饮酒垂钓的地方筑台,纪念这位清醒的豪饮酒星,使这里成为峄县境内的 一处胜景。现在,刘伶古台依然保存完好,吸引着一批批的游人。“ 刘伶墓 ” 则座落在冯刘耀 村内, 原为一大墓冢, 并立有贾三近撰写的附近有“ 忠义庙 ” 遗址及两棵古银杏树。相传此树 为唐朝遗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郁郁葱葱,蔚为壮观。明代诗人王瑛曾有吊刘 伶台诗一首:“ 一代高风野水边,伯伦遗冢尚依然。千秋谁为浇坟土,悔不当初葬酒泉。 东门散金咏二疏 疏广, 字仲翁, 西汉东海兰陵(今枣庄市峄城区) 人。自幼好学, 博通经史, 被朝廷征为博士。 汉宣帝时, 选

7、疏广为太子太傅。疏广的侄子疏受,当时亦以贤明被选为太子家令,后升为太 子少傅。疏广、疏受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赐。并称之为朝廷中的“ 二疏 ” 。疏广 任太傅五年,称病请求还乡。皇上考虑到他们年迈,就答应了,并加赐黄金20 斤,皇太子 赠金 50 斤。二疏辞官回到家乡萝藤之后,将金遍赠乡里。二疏去世之后,乡人感其散金之 惠,在二疏宅旧址筑一座方圆三里的土城,取名为“ 二疏城 ” ;在其散金处立一碑,名“ 散金 台” ,在二疏城内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绝。 李白古诗赞曰“ 千金买一醉, 取乐不求余。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白居易诗赞曰:“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寂寞

8、 东门路,无人继尘去。 一代帝王萧道成 (427年-482年) ,齐高帝,字绍伯,南朝齐开国皇帝,祖藉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为 避战乱,淮阴令萧整于东晋大兴元年(318年),率领萧氏士族迁居南兰陵(今江苏常州)。 萧道成出身于名门兰陵萧氏,父亲萧承之仕于刘宋为右将军,萧道成亦在刘宋当兵,宋明帝 逝世, 萧道成以右卫将军领卫尉的名衔与其他数位大臣受遗诏掌机要,刘昱即位后, 江州刺 史桂阳王刘休范叛变,为萧道成所平定,权势日隆,477年刘昱因狂暴为臣下所杀,萧道 成迎立宋顺帝刘准,独揽朝政,479 年位宋自立国号齐,史称南齐或萧齐。萧道成称帝后, 采取了一些为了巩固统治地位的积极措施,主要有实行

9、“ 土断 ” ,即 “ 诸王悉不得营立邑邸、 封略山湖。 ” 同时,整理户籍、减轻租税等。他为政务节俭,在位四年去逝,除了在政治上 的文治武功,萧道成也善书法和下棋。萧道成、萧衍是齐梁两朝的开国皇帝,继承他们 的还有齐梁两朝其他十三位皇帝。梁武帝萧衍 (464 549 年) 齐高帝萧道成的族侄,萧道成 族弟萧顺之的儿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雍州刺史萧衍率兵进入建康,任大司马录尚 书事。次年,改为相国,进爵梁王。不久自立为帝,是为梁武帝,国号梁,史称萧梁,成为 梁朝的开国皇帝。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期间南朝北魏战争很少,是一个相对安定时期。萧 衍擅长文学,能文善诗,文采风流,有“ 诗人皇帝 ”

10、 之称。萧衍一生著作甚富,惜多亡佚,明 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诗至萧梁,讲究声律与辞藻,渐多艳体,世称“ 齐梁体 ” ,一变汉 魏刚健风格。较有名的乐府诗有河中之水歌:“ 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 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 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人生 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这首乐府写美丽勤劳的农家少女莫愁,嫁与卢家,虽金玉 满堂, 富贵荣华之极,但因得不到真正的爱情而感到孤独与忧伤。富有浓郁的乐府气息,音 节和谐流畅,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动人。艳丽之词,而以清新之

11、气运之。如同后人对南 唐后主李煜的叹息之语:“ 作个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梁武帝的悲哀, 大概也相似。 齐梁两朝帝皆萧氏子孙,齐朝历七帝、时24 年,梁朝历八帝,时56 年。梁太清二年(548 年), 东魏降将侯景叛乱,叛军攻占都城。 次年 ,梁武帝饿死台城。梁承圣元年 (552年), 梁大将 王增辩、 陈霸先领兵收复建康,平定叛乱。梁太平二年(557 年) ,陈霸先废梁敬帝萧方智自 立,是为陈武帝,都建康,国号陈。 兰陵县令荀子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 不 信鬼神 ” ,肯定 “ 天行有常(规律)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即

12、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 人定胜天 ” 的思想。政治上,他主 张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 王道 ” ,提倡 “ 礼义 ” ;同时主张 “ 法后王 ” ,同意武力兼并 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 孟子 “ 性善论 ” 提出 “ 性恶论 ” ,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 其善者伪也 ” ,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 这本身仍是唯心主义的。荀子和孟子是儒家学派两位高峰并峙的大师。他们对人性的本源所 持的态度恰恰相反, 孟子的心地太善良了,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荀子的心地也太善良了, 不过

13、,由于受时代的影响,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 恶 ” 更需要教化, 教化的途径是很多的, 因而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在政治上便主张以法惩“ 恶” 。但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 对“ 生而知之 ” 的先验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 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积善成德 ” ,成为 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史家鼻祖左丘明 (公元前556 公元前451 )姓左,名丘明,春秋时鲁国(鲁之附庸小邾国)人,约生于 公元前 527年(鲁昭公十年) ,少孔子约二十岁,卒于公元前443 年左右(鲁悼公二十三 年, 据六国表推算) , 享年约八

14、十四岁以上。 左丘明先人原是齐国公族左公子,因此得姓为 “ 左” 氏。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太史司马迁称其为“ 鲁之君子 ” ,尊称 其“ 左丘 ”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 乘如周,观书于周史” ,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 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 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 左 传 ,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 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647 (唐贞观 二十一年)李

15、世民封左丘明为“ 经师 ” ,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 先儒 ” ,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 先贤 ” 。宋王去非 “ 吊左丘明墓 ” 诗云: “ 荒草 迷离土一堆,坟前古木亦凋衰。传留千载英魂渺,每到都君一泪垂。” 木工祖师鲁班 (公元前507 年) ,姓公输,名般,因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 今滕州 ),故人们常称他为鲁 班。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工匠,被喻为木匠的祖师。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 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春 秋和战国之交, 社会变动使工匠获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此情况下

16、, 鲁班在机械、 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发明。大约在公元前450 年以后,他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 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但被墨子制止。墨子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 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鲁班接受了这种思想。公输般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他受 自然现象的启发,致力于创造发明。一次攀山时, 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 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他看到各种小鸟在 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 反复研究, 不断改进, 竟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公输般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 在建筑、 机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能建造 “ 宫室台榭 ” ;曾制作出攻城用的“ 云梯 ” , 舟战用的 “ 勾 强” ;创制了 “ 机关备制 ” 的木马车;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各种木作工具,还发 明了磨、碾、锁等。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 祖师 ” 。 2007年“ 鲁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