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之我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08413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之我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之我见院系:环境与地理科学系班级: 08 地理科学学号: 081060137 姓名:向猛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之我见目前中国和美国学者都是以“技术”作为基点来定位教育技术的。既然“技 术”是教育技术的定位, 那么,技术指的是什么?它包含哪些组成部分?技术的 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对正确理解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接下来,就继续我们对技术定位的理论推演,通过深入认识技术的本质, 以及分 析教育技术定位嬗变的过程,逐步确立科学的教育技术的定位。一、对技术的认识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对技术的认识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下面我 们分别对这两种认识进行介绍。 (

2、一)广义的技术定义 随着人类发展到工业化社会, “技术” 一词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但是对技术的 理解却多种多样。综合起来,人们对技术的理解有以下五种: 1对技术的五种理解 (1)技术是一种能力 即提出技术原理的能力,发明、设计的能力,操作的技能、技巧以及其他的 技术实践的能力。与这种理解相关的定义,比如,布罗诺夫斯基定义技术为“人 类用以改变环境的各种不同技能的整体” 。日本的村田富二郎定义技术为“在生 产现场中,直接或间接被充分利用的,只有经过特定训练的人所具备的特定能 力” 。 (2)技术是物质手段 第二种是把技术理解为实现目的的物质手段的总和。如原苏联 C?B?苏赫尔金 认为“技术一词应

3、理解为人工制造的人们活动的手段的综合”。这里所说的劳动 手段、活动手段是指生产中的工具、机器、设备等有形的技术。 (3)技术是意志 (will) 第三种是把技术看作意志。这里所说的意志含有欲望、需要、动机、意图、 奋斗等含义。如汤德尔的定义, “技术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图为了改造世界 而在他的活动中置于自身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东西”。人类的需求和意图是技术的 最终目的。 (4)技术是过程或活动 这是把技术当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动态的过程由人的发明、设计、制作 和使用技术产品等活动环节所组成。 (5)技术是知识 第五种理解认为技术是知识。 如美国的西蒙认为, “技术不是物体,而是知识”。 “技术

4、是关于如何行事,如何实现人类目标的知识。”1977 年,邦格在技术的丰富哲理中,将技术定义为“为按照某种有价值的实践目的用来控制、改造和 产生自然的事物、社会的事物和过程,并受科学方法制约的知识总和。”我国也 有类似的观点,如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中定义“技术是人类在争取征服自然 力量、争取控制自然力量的斗争中,所积累的全部知识与经验。” 2关于技术本质的讨论 其实这五种理解,并不是非此即彼,对技术的正确理解应当是这五种理解的 综合。 所以这五种理解就构成了技术的五个组成部分,综合技术的五个组成部分, 可以提炼出技术的本质在于: (1)技术是有目的性的 技术在本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如果打个比喻的话

5、,就犹如圣经里所讲, 人虽然不如狮子壮, 也没有老虎的利爪, 眼睛也不如鹰的敏锐, 但上帝造人时仍 让人作为整个世俗世界的主宰和主导。上帝是通过赋予人智慧, 通过创造出技术 和技术产品来发挥人的主导地位。技术是与人类的意志和目的密切相关的,是人 为达到自身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的中介。人类的需要并由此导致的技术目 的是一切技术产生的最初动力。 (2)技术是智慧的 在形成实现人类特定目标或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技术行为不是盲 目的。如果说在科学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前,技术需要不断地试误, 那么在科学 日益发展的今天,有效的技术方案一定是建立在相关领域所形成的科学知识或经 验的基础之上的。

6、即便仍需要试误, 也不再会像斯金纳箱中刚刚放入的猫那样的 盲目。 体现技术这个特征的定义有,哈维 布鲁克斯的定义:“技术就是运用科学知 识以可以复制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当然这里的“可以复制”带有比较强的自然 科学的色彩。还有西蒙的定义,西蒙认为 “ 技术学是为了保证人类掌握物质世界, 通过应用科学、可靠的原理而设计的一种理性的学科” 当然,技术不仅仅是系统地利用科学知识或经验,而且还需发现或创造性地 提出科学知识或经验有效地被用于实践的原则、操作程序或方法等, 这是一种创 造性地转化或应用,技术体现着人类的智慧! (3)技术是整体性的 技术是改造实践的过程,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技术在某

7、个领域中的 应用, 绝不是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 它一定是针对解决这个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 所以,技术应当是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 个方案包含技术知识、 技能与技巧或方法、 工具或手段、 技术目的或意志以及相 应的技术活动等所有技术的组成部分。狭义的技术, 比如工具、 手段或先进的媒 体,不可能总是问题的解决方案。正如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所云,技术是“在 一切人类活动领域中通过理性得到的定发展状况来说 具有绝对有效性的各种 方法的整体。” 以上对技术的广义的理解,对技术本质的把握,是和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的观 点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

8、度揭示了技术 的起源与本质:技术起源于人类对工具的使用和对工具的制造。在生产劳动中, 人类将自己的智慧经验“倾注”或“外化”在那些可成为工具的自然物质上,制 造出各种各样的工具。 同时也产生了非物质因素的使用工具的经验、方法和技能。 对工具的使用增强了人类的劳动能力,扩大了认识世界的眼界, 又进一步促进了 人类智慧经验的发展。人类的智慧经验则是工具手段的核心或“灵魂”。从本质上说,技术是人类智慧(精神)因素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对象化的产物。 “所谓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自然规律 所产生的一切物质手段、经验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的认识,揭示

9、了技术的本质因素,它们是:满足人类的 需要(技术目的);利用人的智慧与自然规律(理性和智慧) ;物质手段、经验方 法和技能的总和(技术的整体性) 。 (二)狭义的技术定义 那么什么是关于技术的狭义的认识呢?原则上讲,不同时包含技术的所有本 质要素(目的性、理性和智慧的、整体性)的有关对技术的认识,都应当属于狭 义的技术认识。比如: 1物质性角度定义即指技术是单纯的物质工具, 这种观点是所谓的 “工具论”。 2. 从主观性角度定义指人类用以改变环境的各种不同技能的整体。这是只有经 过特定训练的人所具备的特定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个人或团体的“技能论”。 3. 从实践性角度定义往往认为技术就是人们在

10、实践(生产性的实践)中对客观 规律性的有意识地应用。这个是技术的“科学知识的应用论”。 其实技术不单纯是科学知识的应用,它对科学知识的发现(比如探测宏观或 微观世界的设备) 或形成越来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科学知识在实践当中 的应用需要通过技术创造性地转化成可以操作的形式;再有,技术的来源, 不仅 仅是科学知识,其实还有实践的经验,以及艺术等方面。 4. 从知识性角度定义认为技术不是物体,而是知识。技术是关于如何行事,如 何实现人类目标的知识。技术知识是一切技术的基础,但是,只停留在知识上, 没有技术行为或活动,仍然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5. 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定义如汤德尔定义,“技术是

11、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图 为了改造世界而在他的活动中置于自身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东西”。这个定义揭示 出了技术的 “目的性” 的一面,即“为了满足人类自己的需要” 。 6. 从动态活动角度定义主要是指从技术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或过程的角度去认 识技术。 “工具论”、 “技能论”、 “科学知识应用论”、 “活动论或过程论”、 “技术的目 的论” 、 “技术知识说”等,们大多只是从技术的某一个侧面对技术进行的描述, 它们各自都不能单独阐释技术的本质,都不能揭示技术的全部内涵。 只有把这些 方面综合起来,才能够形成对技术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综合以上关于技术的广义或狭义定义,我们可以把基本的技术构成分成两个 方

12、面,即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马克思称之为自然的和智慧(精神)的;瑞格鲁 斯称之为硬技术和软技术; 张诗亚先生称为物化形态的和智能形态的技术,其实 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以下的讨论,为论述方便,我们统一采用“物化形态”和 “智能形态”的技术的说法。二、教育技术的定位(一) 从狭义到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发展 所谓狭义的教育技术定位是指采用狭义技术定义的教育技术的定位。典型的 狭义的教育技术定位就是媒体论,或更有甚者, 是现代媒体论。 在教育技术的发 展过程中,教育技术其实也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不断从狭义到广义的技术定位的 发展。 1. 采用从主观性角度定义技术的教育技术定位这样的教育技术定位表现为教师的教

13、学技能论或技巧论。部分有经验的老师, 他们完全依靠多年的教学经验或教学技巧(这里含有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成分) , 充分利用自身这个“媒体” ,或自己制作的教具以及黑板和粉笔,而不愿意采用 或拒绝采用其他先进的技术工具的辅助,或一些教育技术知识或理论的指导。 2. 采用物化形态(或部分物化形态)技术定义的教育技术定位 即指纯的物质工具论, 这样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指 “媒体工具说”,即单纯从利 用媒体的角度企图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更有甚者,把教育技术的物质工具 只局限在先进的媒体方面, 这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媒体阶段。 应当说从理论上我们 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所以,这种说法似乎并不是在文字材料(教材

14、、著作)上 的流行话语,但是这种教育技术定位仍然作为一些学者立论的背后的常用假设。 比如,关于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当中的应用,似乎认为只要信息技术用到教育当 中去,教育就信息化了、现代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自动好了。甚至有些学校 或部门规定要在课堂教学中用一定百分比时间的信息技术手段等。 这种“媒体工具说”的教育技术定位,虽然在落实到文字上的东西中不是显 性的“话语”,但是却充斥于大多数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 (二) 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阐述 如果按照以上这种趋势继续推演或发展下去,那么下一步应当就是走向“全 部物化形态 +全部智能形态” 这种广义的技术定义下的教育技术定位,这种教育 技术定位就是我们

15、要确立的广义教育技术定位(见下图)。 对技术的不同理解不同的教育技术观 “部分智能形态”“教学技能论” “ (部分)物化形态”“ (先进)媒体论或手段说” “部分物化形态 +部分智能形态”“我国当前的电化教育” “全部物化形态 +部分智能形态”“我国当前的教育技术” “全部物化形态 +全部智能形态”“广义的教育技术” 全部的物化形态的技术涵义是指所有可用于教育的工具、手段、设施,即所 有的可以利用的媒体(硬件和软件)和环境;那么,全部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 什么呢?根据上面的分析, 我们知道了技术的组成部分是: 技术是物质工具; 技术是一种能力;技术是意志;技术是过程或活动;技术是知识。 技术这

16、五个组成部分中的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技术知识。首先,“物质工具”是 技术知识在有形物体中的凝固和体现; “技术能力”是建立在技术知识的基础上 的; “技术意志”主要指由人类需求而形成的技术目的及其背后的观念,这也是 建立在对技术的认识和技术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技术过程或活动” 指“如何做” 的程序和操作规则, 这本身就是技术知识及其应用。所以,全部的智能形态的技 术就体现在技术知识及其有智慧地获得与运用方面。这是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比 较关键的方面。正因为如此,美国技术哲学家米切姆认为,“把技术看作知识是 一种关于技术的最佳分析方式” 。 广义技术定义下的教育技术,就是广义的教育技术定位。这个定位反映了技 术的本质特点, 即这种广义教育技术定位体现着人类的目的或需求,即以促进人 类的学习并进而促进人类的发展为目的(主观目的性);体现着人类的技术理性, 即以人类已经揭示或拥有的有关教与学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客观因果性)为依据; 同时体现着人类的智慧, 即发现或创造性地提出把与教和学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相 关经验应用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当中的问题的原则、操作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