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关史考试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01152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国关史考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战后国关史考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战后国关史考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战后国关史考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战后国关史考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后国关史考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国关史考试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富尔敦演说二战之后,欧洲列强丧失霸权地位,美苏开始争夺世界霸权。对苏“遏制政策”成为美国奉行的基本国家战略。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来到富尔敦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演讲。演说中,丘吉尔提出“铁幕”的概念,强调苏联的共产主义对英美等国构成严重威胁,呼吁西欧国家“团结一致”,与美国建立“特殊的关系”,保护自身安全。演说引起了极大轰动,表达了英国企图借助美国的力量在欧洲抗衡苏联的愿望,美国政府借此演说说出了自己的主张。斯大林回应了该讲话。富尔敦演说被认为是美英对苏联发动“冷战”的信号,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了序幕。2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问题是美英与苏联的斗争焦点。冷战爆发后,美苏对德采取

2、了一系列积极行动。1948年6月美英法对西占区单方面的货币改革,引发政治危机,奏响德国分裂的序曲。随后,苏联出兵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杜鲁门总统通过空运物资使美军继续留在德国,同时对苏占区进行反封锁。年底柏林已经分裂为两个独立城市。1949年1月苏联领导人首先发出和解暗示。苏美英法四国政府达成协议解除封锁,决定商讨德国问题。美国利用柏林危机造成的国际紧张局势,加紧分裂德国。 6月,德国问题的商讨失败。东西德的相继建立,标志着德国的正式分裂。3杜鲁门主义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了序幕。对苏方面,美国政府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由此,杜鲁门发布报告系统阐

3、释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战略设想。1947年,英国照会美国承担继续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杜鲁门在会议上宣读了一篇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的咨文,声称希腊受到共产党领导的威胁,一旦失陷将危及全世界。都1949年,希腊的革命烈火被扑灭。杜鲁门主义实质是一种新的世界范围的门罗主义,是美国推行对苏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标志美苏冷战爆发。4冷战“冷战”指的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紧张斗争与较量。特点是相互遏制却不诉诸武力的对抗形式。其核心内容是美苏间的关系,左右冷战的发展方向。富尔顿演说发出了冷战信号,杜鲁门主义是冷战的政治标志,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的经济基

4、础,北约组织是美国的军事手段。同时,苏联建立九国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使冷战深化和扩大。冷战持续近半个世纪,美苏冲突与对抗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直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为止。冷战导致两种意识形态的传播,推动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日本在冷战中得以经济崛起。5遏制理论杜鲁门继任总统后,美苏,围绕德国和波兰冲突不断。美国政府内部对苏强硬的呼声占据上风。1946年,美国政府命驻苏大使凯南弄清苏联拒绝参加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真实意图。凯南分析并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政策。其一、苏的统治和沙皇的统治没什么两样,否定了苏的路线。 其二、俄国人传统和本能的不安全感促使苏联向外扩张。

5、其三、苏联从根本上敌视西方,只能采取武力之外的途径遏制。凯南的遏制理论为美国政府在苏美关系从合作到敌对的转折期,选择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6马歇尔计划二战后,西欧经济社会遭严重破坏,工人运动发展,共产党力量增强。西欧向美求援。此时美国爆发经济危机。1947年6月,马歇尔宣布美国“援助欧洲”。表面上把苏联和东欧国家都包括在内,但苏联退出。随后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包括美国拨款援助西欧各国作为复兴战后经济之用,受援国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等条款。马歇尔计划于1951年底提前结束。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缓解了美国国内经济危机,使美国获得

6、经济、政治和战略多方面的好处。客观上为西欧一体化提供了条件。7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出台后,美国以复兴欧洲为口号,推动西欧联合发展。布鲁塞尔条约签订后,美国和西欧都认为它存在局限。美国主张与西欧国家签订共同防御协定。1948年7月,美、加和条约国家举行关于建立大西洋联盟的正式会谈。1949年3月, 北大西洋公约条文公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成立。北约最初缔约国有12个,希腊、土耳其和联邦德国相继加入。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由各成员国的外交部长组成,拥有统一的军事指挥系统。北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大西洋联盟的形成。它加深了美苏之间的对立,推动着冷战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北约

7、内部一直存在着美欧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8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二战后,印度士兵把反英斗争推向高潮,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矛盾加剧。英被迫与印妥协,在尽可能保留殖民利益之下,1947年公布新的印度独立方案蒙巴顿方案。主要内容:(1)将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2)土邦自由选择加入印度联邦或巴基斯坦;(3)巴基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4)印度和巴基斯坦仍为英联邦成员。随后,巴基斯坦、印度宣布独立。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巴之间形成争端,包括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9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面积很小,人口77% 是穆斯林,

8、20% 是印度教徒,战略位置重要。印巴分治的前,英将克什米尔出售查谟大君。后又在巴顿方案中规定:克什米尔可自由选择加入巴基斯坦或印度,或保持原来地位。1947年10月,穆斯林部队对它进行圣战。克什米尔土王逃往印度求援。随后印军进驻克什米尔,印巴双方发生武装冲突,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1949年初印巴划分停火线,实行分区占领。克什米尔人民要求自决权。印巴总理赞成公民投票解决争端。1954年,印度借口巴基斯坦参加美国在东南亚组建的军事联盟,改变立场。此后,克什米尔争端成为印巴的主要问题。10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侵朝战争失败后,杜鲁门的遏制政策遭到抨击。“大规模报复战略”是新上台的艾森豪威尔“新外貌”战

9、略的组成部分,即依靠美国战略核力量的优势对苏联形成有效的威慑。其公开声明对苏的侵略进行大规模报复排除了使用核的可能,坚信国家安全只能建立在强大经济之上。因此美对苏核力量的绝对优势是该战略的基础。但50年代中期后,苏联军事力量突进,宣告其破产。 “大规模报复战略”后被“灵活反应战略” 取代。这一战略使美国既不敢打全面战争,又不敢打局部战争, 犹如走入死胡同。11非洲统一组织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英殖民力量撤出非洲。团结合作成为解放和复兴非洲的要求。1963年5月25日,31个非洲独立国家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成立非洲统一组织,确定5月25日为“非洲解放日”。该组织旨在促进非洲国家的统一

10、与团结,协调并加强非洲国家之间各方面合作,改善非洲人民的生活,保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与独立,根除殖民主义,促进国际合作。该组织捍卫了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发展民族经济。12苏伊士运河事件苏伊士运河交汇多方利益。自开通以来一直受英法控制。纳赛尔建立埃及共和国后,于1956年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美,对收回运河的手段产生分歧。随后,英法美苏埃等24国进行谈判。但英法暗中勾结以色列军事入侵埃及,又轰炸开罗等城市。美苏采取应对措施迫使英法停火。随后,各国都接受运河国有化政策。苏伊士运河事件是英法殖民势力、阿拉伯人民解放运动、以色列的崛起和美苏的涉入在中东地区综合影响的产物。13

11、艾森豪威尔主义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英法在中东的传统影响已丧失殆尽,其大国地位也遭到严重削弱。美国利用英法的困境趁机填补了中东的力量真空。1957年5月, 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了一项关于中东问题的咨文,要求国会授权其使用美国部队“保护中东国家独立”和拨巨款向中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这个军事援助与合作计划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美国希望以此手段来扶植中东的亲美势力,苏联势力也趁机进入中东地区。同时,英法等国在接受了苏伊士运河事件的教训之后相继发展了自己的核力量。14舒曼计划二战之后,西欧在国际关系中的传统中心地位彻底丧失。之后,西欧各国调整了各自的对外政策,积极支持欧洲联合,以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 19

12、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计划,即舒曼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西德的煤钢工业作为基础,以西欧其他国家的煤钢企业联合起来,在一个超国家的机构下进行统一管理。法意比荷卢加上联邦德国了签署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运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其成功推动了欧洲了联合进一步发展。15美苏戴维营会谈美苏冷战的背景下。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对美国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 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在美国总统别墅戴维营进行了三天非正式会谈,史称戴维营会谈。会谈的主要问题包括:一裁军问题。苏联建议美苏两国从其他国家撤出自己的军队,拆除在外国领土上建立的军事基地,遭拒。二艾森豪威尔提出,美苏两国

13、停止制造和试验核武器,并且相互监督检查,遭据。三柏林问题上,赫鲁晓夫做出了步。在此基础上,艾森豪威尔决定举行四国首脑会议并于1960年访苏。戴维营会谈达到了美苏第一个缓和的顶点,开创了两个超级大国通过首脑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6灵活反应战略因核垄断地位的丧失, “大规模报复战略”给美国带来严重影响。西欧国家外交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增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和不结盟运动日益高涨。1961年肯尼迪政府上台后制定了“灵活反应战略”。他认为在苏联已掌握洲际导弹的情况下,美国应当建立多样化的军事力量。一方面,使用战术核武器打有限战争,用战略核武器打大战。另一反面,他提出了打“两个半战争”(欧洲的苏联、亚洲的

14、中国、局部紧急情况)。肯尼迪建立起一个可以行使“从最大规模威慑到最隐蔽的影响”的武器库。1965年约翰逊政府提出“逐步升级战略”,将灵活反应战略具体化。但是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宣告灵活反应战略以及逐步升级战略的破产。17欧洲经济共同体二战后,西欧世界霸主地位丧失。西欧各国调整各自的对外政策,积极支持欧洲联合,以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功推动西欧联合进一步发展。1957年3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签订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欧共体以消除关税壁垒,建立共同统一的经济政策,实现生产元素自由流动,设立欧洲投资银行等为主要内容。同时规定设立会议、部长理事会等相关机构。欧共体的建

15、立,促进了成员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增强了西欧政治上的独立性,并为欧洲联合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993年欧共体改称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论述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重新洗牌。对战后世界最直接的影响是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战后初期成立的联合国是最有影响的普遍性国际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1、欧洲霸权的终结。英、法、意、德等西欧列强国内经济衰退,军队逐撤出殖民地。它们接受马歇尔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国内政局,同时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制于美国,纳入了美

16、国冷战战略的轨道。日本在战后初期处于美国占领和半占领状态,并在美国主导下进行了民主化改革。但是,工人阶级仍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贫富差距仍在扩大。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得到迅猛发展。一方面19世纪法国大革命引发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后,追求民族独立成为殖民地人民奋斗的目标。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英法荷等传统殖民国家在二战后,经济衰退,对殖民地统治的力量大大削弱。此外,民族主义组织在二战中发展壮大,成为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力量。由此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政治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家兴起,为发展民族经济而斗争。3、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兴起。二战爆发后,美苏被深深卷入到战争中,随着盟军的节节胜利,两国逐渐掌握了全球战略的主导权,构建了雅尔塔体系。战火并未烧到美国本土,租借法案的刺激,其国内工业生产突飞猛进,经济一枝独秀。此外,美国作为最早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国家,科技世界领先。苏联本土尽管在二战中遭到破坏, 但武装力量强大。 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