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善组织沟通的主要途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93346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改善组织沟通的主要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改善组织沟通的主要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改善组织沟通的主要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改善组织沟通的主要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改善组织沟通的主要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改善组织沟通的主要途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改善组织沟通的主要途径摘要:组织沟通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环节,它关系到组织目标的 实现和组织文化的塑造。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组织沟通领域存在许多问题。虽 然有些问题所导致的不良现象已有所反映,但是企业的管理者们却不能正确认识 问题的起源和本质。 所以,重视组织沟通、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组织沟通是实现组 织目标的关键。 关键字:组织,沟通,人力资源,途径 一、组织中沟通的概念 所谓组织沟通是指在商务活动中组织围绕既定的目标,通过各种信号、 媒介和途 径有目的地交流信息、 意见和情感的信息传递行为, 它是组织内部和外部沟通的 有机整合。组织沟通的目的就是协调好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

2、系,为组织的发 展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二、组织沟通的重要性 组织沟通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 艺术的精髓。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 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1.有效的组织沟通有利于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充分流动和共享,可以提高组织的 工作效率,增强组织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2.另外行为科学理论告诉我们,组织成员并不是单纯的物质利益追求者,他们同 时还有精神层次的需求。比如说对组织、企业 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参与感,而 这一切也都是借助于有效的组织沟通得以实现的。因为只有有效的组织沟通,

3、 组 织成员的意见、建议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 3.只有有效的组织沟通,组织成员的工作成绩才能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认可。所以 说,组织沟通是一切企业管理行为的灵魂。谈 三、组织沟通的要素 组织沟通的要素是指构成组织沟通的各个因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坏境。这种环境包括组织的整体状况,组织中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组织 文化氛围和民主气氛、领导者的行为风格等。 2.信息的发出者。即沟通的主体,组织中常因回报工作;传达管理制度、日常信 息;或者相互了解工作进程, 合作需要而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发出者 即是沟通的主体。 3.信息。沟通的内容。根据信息的不同,可分为业务型沟通和情感性沟通。业

4、务 型沟通的信息是有关工作方面的, 情感性沟通中的信息为与工作不直接相关的其 他信息。 4.沟通渠道。沟通渠道是信息流通的路径,信息传递层次越多,信息收到干扰和 失真的可能性越大,用时也越长,对沟通效果影响越不利。 5.沟通方式、媒介。沟通媒介传达信息的物质载体,用来满足不同沟通方式的需 要。如面对面沟通,会议、谈话、文件、报告、电话等。 6.沟通干扰。组织结构中的层级数目越多,信息的发送者就越有机会对信息进行 有意的过滤,导致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信息沟通的失真。 7.信息接收者。沟通中信息传递的终点,沟通的目的就是让信息准确及时地被信 息接受者接收和理解。 信息能否被很好地消化执行收到信息接

5、受者的地位、个人 利益、知识能力的影响。8.沟通反馈。信息接受者再接收到信息以后最好给予信息主体一定反馈,来测定 沟通是否成功, 信息有否发生误解和失误。 沟通是否需要重新进行, 或者进行一 定形式的补充。三、 、影响沟通的因素 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主要分为三类:沟通网络因素、 情感因素、 知识能力因 素。其中沟通网络因素属于客观因素;情感因素和知识能力因素属于主观因素。 沟通网络因素受硬件因素影响较多, 它影响沟通中的通讯质量、 信息传播的数量、 方向等,主要包括沟通网络中所采用地沟通媒介、沟通渠道、 沟通环境三大硬件 因素。(一)客观因素1、沟通媒介 沟通媒介是沟通传达者与沟通接受者之间信息

6、的中介传达物质,用来满足不 同沟通方式的需要。沟通媒介可按借助工具的不同分为五类:面对面沟通系统、 电话式沟通系统、电子式沟通系统、书写式沟通系统以及复合式沟通。 2、沟通渠道 企业组织的沟通渠道是信息流通的路径,按照渠道的性质可分为正式或非正 式的沟通渠道。 正式的沟通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 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如下级汇报、文件、公函等。非正式沟通又可视为小道消息 的传播,如闲聊、非正式团体会议等。 无论是正式沟通渠道还是非正式沟通渠道, 他们都对信息传递效果和沟通质量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3、沟通环境 沟通环境是指沟通过程中的周围环境和条件,它涉及沟通时间的长短、 沟

7、通 场所的条件,甚至温度、光线和色彩等外在的因素。良好的沟通环境中,沟通场 所要大小适宜,无噪音和干扰物,座位舒适,视线开阔,光线、温度适宜。(二)主观因素1、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包括两方面: 人际关系和信任。 人际关系多指个人对他人情感上的 亲近或疏远,而信任是指对他人工作能力方面的认知。 (1) 、人际关系 即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地交情状态,它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如两者之间 关系亲密,则双向沟通会更为频繁,沟通会更为直接。在上下级沟通中,如果上 下级关系和谐, 他们更喜欢用非正式的渠道来解决非常规工作问题,因为这样的 方式更为及时有效。 (2) 、信任情况 信任是基于对他人正直、能力、承诺

8、、开放性的评价,沟通只有在信任的基 础上,才会积极响应, 并竭力对沟通中的信息加以吸收和消化,进而提升沟通效 果。不信任会导致接收者怀疑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产生沟通障碍,消极执行,甚 至拒绝沟通。 2 、知识能力因素 知识能力因素是指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的知识能力,他们对信息的理解 和传达方式受到知识能力的制约,一般来说,知识能力较高的成员对信息的表达 和把握较好,信息沟通质量也越高, 反之亦然。知识能力对沟通的影响主要包括: 一是认知性障碍;二是语言性障碍, ;三是文化水平限制,三、有效改善组织沟通的方法 (一)学习沟通技能 提高组织沟通者自身的沟通技能是改善组织沟通的根本途径。因为沟通者自

9、身就 是组织沟通的行为主体, 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 知识专业背景、 语言表达能力和 组织角色认识等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沟通的进行。所以目前的企业应该注重以下 几点: 1、调整沟通心态。 开诚布公、 推心置腹、 设身处地都是悠久的中华文化所积淀的闪光词汇,或许正 是大多数现代企业沟通者所缺乏的一种沟通心态。所以,现代企业的组织沟通者 不仅要做好企业运作的程序化信息沟通,同时也应重视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灵沟 通。 2、学会倾听。在人们长期的传统思维中沟通是一种富有动作性的动感过程, 倾听这一静态过程就被许多沟通者忽视了。但倾听恰恰是沟通行为中的核心过 程。因为,倾听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促发更深层次的沟通

10、。 3、注重非言语信息。据有关资料表明,在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那些来自语言 文字的社交意义不会超过60%,换而言之,有40%是以非语言信息传达的。非 言语信息包括沟通者的面部表情、 语音语调、目光手势等身体语言和副语言信息。 非言语信息往往比言语信息更能打动人。 (二)疏通沟通渠道 1. 定期的领导见面和不定期的群众座谈会就是一种很好的正式沟通渠道,它也 能切实的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群众座谈会则是在管理者觉得有必要获得第 一手的关于员工真实思想、情感时,而又担心通过中间渠道会使信息失真而 采取的一种领导与员工直接沟通的方法。 2. 现代企业近年来采用的郊游、联谊会、聚会等形式未尝不是非正式沟通

11、的良 好方式。电子网络技术、论坛、公告也已被引介于组织的沟通领域。这正是 组织沟通领域的变革和飞跃。电子网络因其快速、准确的特点,极大地提高 了组织沟通的效率。这些渠道既能充分发挥非正式沟通的优点,又因它们都 属于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而能够易于被组织领导者控制,从而大大减 少了信息失真和扭曲的可能性。 (三)建立沟通反馈机制 1.反馈机制的建立首先应从信息发送者入手。信息发送者在传递信息后应该通过 提问以及鼓励接收者积极反馈来取得反馈信息 2.。另外,信息传送者也应仔细观察对方的反应或行动以间接获取反馈信息。因 为反馈可以是有意的, 也可以是无意的。 所以,信息接受者不自觉流露出的震惊、

12、兴奋等表情,都是反馈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为信息接受者,在沟通反馈中实际上处于主体地位。但他们往往会因为信息 发送者通常是上级管理者的权力威慑,而不能客观准确的做出信息反馈。这就需 要接受者端正沟通心态,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信息沟通尤其是信息反馈。信息 发送者也应积极接受接收者的反馈信息,使得组织沟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沟 通。 (四)改善沟通环境 1.组织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沟通环境的前提。平时组织领导者可以多开展一 些群体活动如“球赛、观看演出、聚餐”等,鼓励工作中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 协作,强化组织成员的团队协作意识。2.组织中民主的文化氛围和科学的领导者作风是良好的沟通环境的

13、核心要素。所 以,组织者应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的组织氛围,组织领导者也应适当的改善自己 领导风格和水平。 3.同时他们还在组织内部设立了奖励基金,奖励那些善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并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成员。 与此同时, 在领导方式上, 他们善于充分发挥管理者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去领导人,而不是权力去领导人。 并且他们善于和组织成员进行私人性的沟通,准确、全面地了解组织成员的思想 感情,为组织的管理沟通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苗杰 商务沟通技巧:中国物资出版社,2012 :69-69 1 斯蒂芬 .罗宾斯( Stephen . Robbins )玛丽 .库尔( Mary . Coulter) 管 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 朱道江 ; 苏振威 . 组织沟通的改善 J 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2009,(02). 3 王黎莎 . 组织沟通模型及沟通效果测评 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04). 4 于德华 ; 孙蔚 ; 徐佳妮 ;基于心理需求的组织沟通艺术 J 领导科 学,2011(01). 5 崔佳颖 . 组织的管理沟通研究 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2006: 117128. 6 何长福 . 改善组织沟通的途径 J 科学管理文摘 .2005,(05). 7 高菊兰 . 组织沟通障碍及对策分析 J 经营管理者 ,201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