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 教师 资 格 证 考 试 试 题 及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53592417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 教师 资 格 证 考 试 试 题 及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半年 教师 资 格 证 考 试 试 题 及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半年 教师 资 格 证 考 试 试 题 及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半年 教师 资 格 证 考 试 试 题 及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半年 教师 资 格 证 考 试 试 题 及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半年 教师 资 格 证 考 试 试 题 及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 教师 资 格 证 考 试 试 题 及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8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教 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 要求,又要注意( ) 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关 D.因材施教 正确答案: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义务教育具有 ( )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正确答案:A.公共性 3、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 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正

2、确答案:C.顺序性 4、小学德育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班主任工作 正确答案: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育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对话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正确答案:B.民主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以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事研讨教研 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教师专业能力是( )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践能力 正确答案:A.沟通与合作能力

3、7、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 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正确答案:A.肥皂水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正确答案:D.联觉 9、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 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正确答案:C.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 )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正确答案:B.复述策略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

4、内角和是 180 度”,这在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分 类中属于(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表征学习 D.命题学习 正确答案:D.命题学习 12、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是( ) A.激情 B.共情 C.热情 D.反移情 正确答案:B.共情 1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思想性原则 正确答案:B.启发性原则 14、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 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5、D.探究法 正确答案:A.实验法 15、学生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 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 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答案: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正确答案: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17、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 容进行删减,增加一些趣味性知识,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 A.忠实取向

6、 B.创生取向 C.技术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正确答案:D.相互适应取向 18、为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谈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特朗普制 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 D.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正确答案:A.特朗普制 19.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 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 正确答案:C.社会、儿童与学科 20、某学校开发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正确答案:B.校本课程 二、简答题

7、 21、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0 分) 正确答案:(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要善于同学生交 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处理师生 矛盾。 2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10 分) 正确答案: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相似性 1.学习 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 相似性(二)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迁移产生的基本 前提条件)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 3.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三) 学习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

8、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 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 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10 分) 正确答案: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内容与表述第一,要 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 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第四,问题的文字表 达要准确,简

9、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 2.题目的数量问卷的 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 20-30 分钟为宜。 3.题目的排列问题的 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下是:第一,在指 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 杂陌生的问题。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 放式问题。第五,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 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 准确性。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

10、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 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 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 三、材料分析题 24、材料: 四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家几乎从来不干家 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学生劳动也不支持,认为学习 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必要,家长完全可以代劳。在 班级开展的一些劳动活动中,李老师发现,学生不仅缺乏一般的劳动技能习惯,而 且缺乏芳动意识,甚至讨厌劳动。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10 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

11、育?(10 分) 参考答案: (1)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材料中家长认为让学生 参加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在劳动中可以帮助学 生摆脱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自制力一旦形成,将会 应用到学习中去。 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材料中的家长不让学生干家 务活,使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养成良 好的品德,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身体。 通过劳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材料中有些学生过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利于他们劳动习惯的形成。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

12、习惯,树立 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对不劳而获的厌恶感,能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 总之,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基本素 质的提高。 (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通过节日、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家校配合共同开展劳动教育; 3 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 4 开展劳动课程,有效搭建活动载体; 通过激励评价,激励学生热爱劳动; 总之,我会通过多种方式,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开展劳动教育。 25、材料: 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 读的 时候,大家闭着眼晴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

13、景中去。”第一 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数学生很 犹豫。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来。沈老师说: “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着示范读了一遍,然后问:“往前走几步没 有?”学生都点头说:“走了。”沈老师继续说道: “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的更好。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学生 果然越读越好。 问题: (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10 分) (2)结合材料谈谈沈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10 分) 参考答案: (1)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分析如下: 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

14、的学习兴趣。材料中沈老师让学生自己体会走在 雪景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 沈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 应该尊重学生。材料中的沈老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 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中,沈老师在课堂作为 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规范和评价学生。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 中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

15、着引导、规范、评 价和纠正的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 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 1 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 小题计分, 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为中文与社会,27 为数学与科 学,28 为英语,29 为音乐,30 为体育,31 为美术)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 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220 分) (3)设计本科板书。(10 分) 【答案解析】 (1)根据学情、教材内容、课标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 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理解“浅水洼”“蒸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鱼对自己生命的“在乎”及小 男孩对小鱼生命的“在乎”。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2)一、揭题读题,释题引入 1.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发生在海滩边的故事,题目叫(课件出示) 2.释题:见过浅水洼吗?(出示词卡) 3.读题:再读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