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581783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9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控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传染病防控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传染病防控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传染病防控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传染病防控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控(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2018/9/,2,自古以来,传染病的流行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许多对人类具有严重威胁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肆虐人类千百年的天花已被消灭,脊髓灰质炎在我国已宣布消除,结核病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在发现了抗结核药后,就再也不是可怕的瘟疫了。,2018/9/,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界未及领域的探索和开发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秩序与生态平衡,客观上为原有传染病的复苏和新发传染病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如2003年春的SARS的暴发流行,2004年春禽流感疫情的出现,这些迹象表明,传染病仍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事实说明,我们

2、的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我们与传染病的斗争任重而道远。,2018/9/,4,当今世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已经不是某一城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国家的任务,而是一项全球性的共同行动。当前,国内外医学界都在努力研究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规律,集中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阻断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我国卫生防病法律制度在不断完善,使传染病的控制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策略。,2018/9/,5,历史上传染病对人类造成很大的灾难。 鼠疫、霍乱、天花、疟疾、血吸虫病和黑热病广泛流行 新中国成立后,天花得到消灭,脊髓灰质炎接近消灭。,1910年12月,肺鼠疫在东北大流行。疫情蔓延迅速,吉林、黑龙江两省死亡达396

3、79人,占当时两省人口的1.7%,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当时清政府尚无专设的防疫机构,沙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甚至以派兵相要挟。迫于形势,经外务部施肇基推荐,清政府派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 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2018/9/,6,在我国,虽然传染病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结核病和感染性腹泻仍然广泛存在。新发传染病多次流行,如SARS、甲型H1N1流感。,2018/9/,7,一、传染病的概念及特征 二、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四

4、、传染病的预防,2018/9/,8,一、传染病的概念及特征,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阮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科造成流行的疾病。,2018/9/,9,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病学特征 感染后免疫,2018/9/,10,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包括: 微生物或寄生虫 朊(run) 粒Prion:不同于微生物或寄生虫,是缺乏核酸结构的具有感染性的变异蛋白质:克雅病 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又称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质Prion (protein and infection

5、)。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朊是蛋白质的旧称,朊病毒意思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已发现的唯一不用DNA,RNA作遗传物质的病毒。,2018/9/,11,传染性,是传染病区别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特征 耳源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膜炎 传染期:传染病患者有传染性的时期,可作为隔离患者的依据之一。,2018/9/,12,流行病学特征,1.流行性 散发: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 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相同的病人,如食物中毒、流感 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 2.季节

6、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胃肠道传染病在夏秋 3.地方性:局限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如疟疾 4.外来性:原来不存在,而从外地、外国传入,2018/9/,13,感染后免疫,定义: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 如何发现感染性免疫?检测特异性抗体 属于主动免疫 持续时间有长(乙脑、脊髓灰质炎)有短(如流感、菌痢)。如果持续时间短,可有: 1.再感染:指同一传染病在痊愈后,再度感染,如流感 2.重复感染:疾病尚在进行过程中,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又感染。,2018/9/,14,(二)临床特点,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2、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3、临床类

7、型,2018/9/,15,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四个阶段,1.潜伏期 定义: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定位、繁殖和转移、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之前的整个过程。 时间:长短不一:食物中毒数小时;菌痢数天;狂犬病数月;艾滋病数年。 有些传染病在本期末已经具有传染性。,2018/9/,16,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四个阶段,2.前驱期 定义: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 临床表现通常非特异性,如头痛、发热、疲乏、肌痛 时间:1-3d。起病急骤者,可无此期。 已经具有传染性。,2018/9/,17,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四个阶段,3.症状明显期 定义:度过前驱期后

8、,转入本期。 临床表现: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如皮疹等 有些传染病,此期不明显,随即进入恢复期。 4.恢复期 定义: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结束,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表现:还有残余病理改变或生化改变,病原体尚未完全清楚,但食欲及体力逐渐恢复。,2018/9/,18,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特殊情况,1.再燃:症状体征逐渐减轻,体温未完全恢复正常,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特征再度出现。(未进入恢复期) 2.复发:进入恢复期后,已经稳定退热一段时间,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3.后遗症: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留下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传染病后出现免疫性疾病,如猩红热后的急性肾

9、小球肾炎。,2018/9/,19,常见的症状和体征,1.发热(参见诊断学) (1)发热程度 低热 37.5-38 中度发热39-41 超高热 41 (2)发热过程的3个阶段 体温上升期 极期 体温下降期,2018/9/,20,常见的症状和体征,1.发热(参见诊断学) (3)热型及其意义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2018/9/,21,常见的症状和体征,2.发疹 发疹性传染病:在发热同时伴有发疹。 皮疹分类:外疹和内疹(粘膜疹) 出疹时间: 1水 2猩 3麻 5斑 6寒 分布:主要分布在躯干;麻疹先耳后、面部,然后躯干四肢,同时又粘膜疹。 形态:四大类,2018/9/,22,常见

10、的症状和体征,2.发疹 形态:四大类 (1)斑丘疹 (2)出血疹(瘀点),融合成瘀斑 (3)疱疹,脓疱疹 (4)荨麻疹焦痂,2018/9/,23,1.斑疹:鲜红,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面, 1cm,见于斑疹伤寒。,2018/9/,24,2.斑丘疹:小片红色丘疹,高出皮面,压之退色,见于麻疹,2018/9/,25,3.疱疹:高出皮面、内含浆液,见于水痘、带状疱疹等,2018/9/,26,脓疱,2018/9/,27,结痂,2018/9/,28,4.瘀点、瘀癍:出血性皮疹,鲜红至暗紫色,压之不退色,见于败血症、流脑、出血热等。,2018/9/,29,3.毒血症状: 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

11、和骨骼疼痛 严重者:意识障碍、谵妄、脑膜刺激征、呼吸衰竭、休克、肝肾损害 4.单核巨噬细胞形态反应:肝脾淋巴结肿大,2018/9/,30,临床类型,1.根据传染病临床过程的长短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2.根据其临床病情的轻重不同 轻型 典型(中型,普通型) 重型 爆发型,2018/9/,31,二、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一)入侵部位 侵入部位得当,才能引起病变 (二)机体内定位 在入侵部位直接引起病变 在入侵部位繁殖分泌毒素,而在远离部位引起病变 进入血液后,定位在靶器官而引起病变:流脑、病毒性肝炎 经过一系列的生活史,最后在某脏器定居。,2018/9/,32,二、传染病的发病

12、机制,(三)排出途径 单一途径:志贺菌,粪便 多种途径:脊髓灰质炎病毒,粪便,飞沫 叮咬或输血:疟原虫,2018/9/,33,二、传染病的发病机制,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一)直接损伤: 借助其机械运动及其分泌的酶直接破坏组织 通过细胞病变而使细胞溶解:脊髓灰质炎病毒 通过诱发炎症过程而引起组织坏死:鼠疫 (二)毒素作用 外毒素:霍乱肠毒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内毒素:导致发热、休克及DIC (三)免疫机制 抑制细胞免疫(麻疹)或直接破坏T细胞(艾滋病) 通过变态反应(主要是III型和IV型)而导致组织损伤。,2018/9/,34,二、传染病的发病机制,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一)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

13、-内源性致热源-体温中枢,释放PGE2,产热超过散热。 (二)急性期改变 定义:感染、创伤、炎症等过程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性期机体应答。主要改变如下 1.蛋白代谢:CRP升高,ESR加快,负氮平衡、消瘦 2.糖代谢:血糖升高;肝衰竭患者,血糖下降。 3.水电解质代谢:低钠血症,低钾,贫血(Fe、Zn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4.内分泌代谢:急性期糖皮质激素升高;败血症时分泌不足;醛固酮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素早期下降,后期升高。,2018/9/,35,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2018/9/,36,(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

14、传染源 定义: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四个方面。 1.患者:发病早期传染性最大;慢性感染者可成为长期传染源 2.隐性感染者:脊髓灰质炎 3.病原携带者:菌痢 4.感染动物: 以啮ni齿动物最常见,其次是家畜家禽。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 以野生动物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等。,2018/9/,37,(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2、传播途径 定义: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多种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 1.呼吸道传播:结核病 2.消化道传播:菌痢 3.接触传播:接触被污染的水或土壤、伤口被污染、日常生活得密切接触、不洁性接触 4.虫媒传播: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如按蚊叮咬 5.血液、体液传播:用血制品、分娩、性交传播疟疾、乙肝、丙肝、艾滋病。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先天性感染:婴儿出生前已从父或母亲获得的感染,如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