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TRIZ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足本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3576098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195 大小:1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TRIZ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足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0TRIZ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足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0TRIZ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足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0TRIZ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足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0TRIZ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足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TRIZ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足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TRIZ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足本(1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技创新思维方法,目录,第1章 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1-13 第2章 专利分级与系统进化S曲线14-26 第3章 技术系统进化及理想化27-48 第4章 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解决原理49-135 第5章 物质-场模型分析135-170 第6章 ARIZ算法简介 第7章 TRIZ法的产生和发展,2,第1章 TRIZ法基本思想和体系,1.1 TRIZ法理论的由来及其基本思想 1.2 TRIZ法的定义 1.3 TRIZ法体系结构 1.3.1 理论基础 1.3.2 TRIZ法问题分析工具 1.3.3 基于知识的问题解决工具 1.4 TRIZ法问题解决流程 1.5 TRIZ法中的科学思想和思维,

2、3,1.1 TRIZ法理论的由来及其基本思想,“TRIZ”一词是俄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首字母缩写,英文名称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自从1946年以来,以G.S.Altschuller为首的专家,经过对250万份专利文献的研究发现,一切技术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可对大量好的专利进行分析并将其解决问题的模式抽取出来,为人们进行学习并获得创新发明的能力提供参考。经多年搜集、分析、比较和归纳,这一研究建立了一整套体系化的、实用的发明问题解决方法,这就是所谓的TRIZ法理论。,4,1.1 TRIZ法理论的由来及其基本思想,5,1.2 T

3、RIZ法的定义,1TRIZ法是一种基于知识的方法。 解决发明问题启发式的知识 采用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中的效应知识 技术问题领域的知识 2TRIZ法是面向人的方法,而不是面向机器。 3TRIZ法是系统化的方法。 4TRIZ法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6,1.3 TRIZ法体系结构,7,1.3.1 理论基础,技术系统的进化模式是TRIZ法理论的基础,该模式包含用于工程技术系统进化的基本规律,理解这些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对问题发展轨迹的总体概念,得到其发展前景的正确判断,从而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领域的技术产品都与生物系统一样,存在着产生、生长、成熟、衰老和灭亡的产品进化规律,掌握了这些进化规律,

4、人们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开发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就像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计算技术一样,先是算盘的发明、推广和广泛运用,达到珠算技术的成熟。但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由于技术有了革命性进展,算盘技术也就走向衰老和灭亡。,8,1.3.2 TRIZ法问题分析工具,1.矛盾冲突分析 2.“物质-场”分析 3.ARIZ算法 4.需求功能分析,9,1.3.3 基于知识的问题解决工具,1.40条发明创新原理 2.76个标准解 不改变或仅少量改变已有系统(13种) 改变已有系统(23种) 系统的传递(6种) 检查与测量(17种) 简化与改进策略(17种) 3.效应知识库,10,1.4 TRIZ法问题解决

5、流程,11,1.5 TRIZ法中的科学思想和思维,1矛盾对立与统一 TRIZ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对立统一是辩证看待矛盾的科学观点。 矛盾的解决是推动系统进化的唯一途径。 2系统论 系统应相对其环境独立,与环境有一定的边界,保持稳定。 系统得到输入量,经过系统的处理,向外输出输出量。 系统内部有功能组元和物理组元,物理组元是功能组元的载体,组元间网络状的联系和互动构成复杂而有序的系统,以达到最终有目的的改变输入量的目标。,12,1.5 TRIZ法中的科学思想和思维,3逻辑三法 (1)比较分类法 (2)归纳法 1)通过归纳找到普遍规律 2)通过归纳提出科学的假说和猜想 3)通过归纳指导

6、科学实验 (3)分析法 1)系统分析法 2)功能结构分析法 3)组成组元分析法,13,第2章 专利分级与系统进化S曲线,2.1 专利的等级划分 2.2 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 2.2.1 技术系统介绍 2.2.2 系统进化S曲线 2.2.3 技术进化S曲线的运用 2.2.4 系统进化多维S曲线 2.2.5 系统进化多维S曲线的运用,14,专利的等级划分,15,2.2 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2.2.1 技术系统介绍 所有实现某个功能的事物可称为技术系统。 一个技术系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执行自身功能的子系统,子系统又可以分为更小的子系统,一直到分解为由元件和操作构成。 一个整体技术系统,由于研究的需要也

7、可以视为更大环境下的子系统,系统的更高级系统称为超系统。,16,2.2.2 系统进化S曲线,17,产品的进化曲线,18,产品的进化曲线族,19,2.2.3 技术进化S曲线的运用,S曲线表示出系统或产品的发展阶段。 1.当产品处于婴儿期时,企业应该权衡一下自身的实力和产品的发展潜力以及婴儿期企业为之丧失的其他机会。 2.进入成长期阶段时,企业应加大产品的投入,为产品赢得尽可能多的技术支持、法律支持、客户支持,使其尽快进入成熟期,更远的摆脱竞争对手,确定时机上的优势,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0,2.2.3 技术进化S曲线的运用,3.当产品处于成熟期阶段,产品的边际收益已经下滑,此时将会依靠规模

8、来得到更高的收益,此时的市场一般会被几家企业所垄断,新企业只有另辟蹊径才能打入市场。处于此状况下的企业应该居安思危,进行产品关键替代技术的研究,以应对未来市场的竞争。 4.处于退出期的产品,很快就会被新产品超越,被旧客户抛弃,它们是企业利润的吸血鬼,应尽快淘汰。,21,2.2.4 系统进化多维S曲线,图中的曲线表示为空间曲线,1、2、3分别代表不同发展轨迹的曲线族。点A为系统初始状态,点B为系统目标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到,通过1、2、3等多条途径均可以从A点到达B点。每一条途径都代表了某个技术路线,都有其自己的S曲线发展轨迹。只是发展的速度和在同一时刻满足人类需要的程度不同。,22,系统进化多维

9、S曲线通讯工具,下图分别表示了BP机和手机、电话随时代进步在通信及时性和市场大小方面的变化,23,系统进化多维S曲线交通工具,下图表示交通工具随着时代进步在运输速度和技术综合水平方面的变化,24,2.2.5 系统进化多维S曲线的运用,1.企业战略的选择 不论是二维还是多维的S曲线,其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反应技术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从而为企业战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2.技术方向的选择 多维S曲线最利于技术方向的选择。通过分析S曲线族的走势,同时配合曲线族对应的市场反应,可以找准此技术的核心发展路线,同时也可以找到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最认同的技术方向。,25,2.2.5 系统进化多维S曲线的运用,3.专

10、利的布局 对于已经拥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对S曲线图的分析,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技术发展的扩展领域,从而不仅可以让自己的研发紧跟技术的发展方向,还能够分配余力进行扩展领域的研究。 4.消费者习惯的培养 为了消除人们对新事物新产品的接受的滞后时间差,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根据S曲线图,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企业战略,在现阶段就开始设计将来某个时间段的产品。,26,第3章 技术系统进化及其模式分析,3.1 技术系统和产品进化简介 3.2 技术系统进化模式 3.2.1 模式一 技术系统的生命周期 3.2.2 模式二 增加理想化水平 3.2.3 模式三 系统不均衡发展导致矛盾出现 3

11、.2.4 模式四 增加动态性和可控性 3.2.5 模式五 技术集成以增加系统功能 3.2.6 模式六 系统元件的匹配与不匹配 3.2.7 模式七 系统由宏观向微观进化 3.2.8 模式八 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 3.3 技术系统进化综合运用,27,3.1 技术系统和产品进化简介,任何领域产品都与生物一样,存在着产生、生长、成熟、衰老、和灭亡的进化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人们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有目的地制定技术改进和创新方向,预测产品当前和未来的地位趋势。TRIZ法进化理论把技术的进化分为新发明、技术进步和技术成熟三个阶段,并将产品分为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退出期四个阶段。,28,

12、3.2 技术系统进化模式,模式一 技术系统的生命周期 模式二 增加理想化水平 模式三 系统不均衡发展导致矛盾出现 模式四 增加动态性和可控性 模式五 技术集成以增加系统功能 模式六 系统元件的匹配与不匹配 模式七 系统由宏观向微观进化 模式八 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29,3.2.1 模式一 技术系统的生命周期,第二章中已经有详细的介绍。 需强调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区别。 在现有的产品S曲线的基础上,如果对产品中的关键技术作改进和创新,会形成新一轮的S曲线,多次关键技术创新会形成多个S曲线,形成在同一核心技术支持下的所谓S曲线族。 但一旦核心技术发生变化,就应该形成新的产品,形成新的S曲线

13、,并依靠相应的自有的关键技术的进步,形成新的S曲线族。,30,3.2.2 模式二 增加理想化水平,1.理想化与理想解 2.理想化程度评价 3.理想化法则 4.理想化设计案例,31,理想化与理想解,理想化定义:一个技术系统,从某一起点向最终结果进化,是一个逐步理想化过程。 理想化目标:发明创新的理想状态是理想解的实现,尽可能地使产品接近于理想解是产品创新的指导思想。 理想化特点: 是对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物体的一种抽象,这种抽象在客观世界并不存在,又不能通过实验验证。 理想化是真实物体存在的一种极限状态,只能够无限的接近但是不能达到。 理想状态的设想可以帮助去除其他繁杂的干扰因素,从而更加专注到矛盾

14、和发展本身,有利于解决方案的快速寻求。例如物理学中的理想气体,几何学中的点与线,材料学的理想晶体结构等。,32,理想化分类,理想化分为局部理想化和全局理想化两类。 1.局部理想化是指对于选定的原理,通过不同的实现方法使其理想化。 如用太阳光来加热容器中的水,就成为太阳能热水器。但在这一原理下,人们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关键技术,如加热面镀膜,光能可进不可出等,造就了市场上数十种不同的产品,并不断进化。 2.全局理想化是指对同一功能,通过选择不同的原理使之理想化。 如太阳能的利用可有多种途径,奥林匹克比赛圣火用透镜聚焦方式,把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光的高能量使物质燃烧,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随着现代科技发展

15、,出现了光伏电池,把太阳光能转变为电能。,33,局部理想化与全局理想化,局部理想化,全局理想化,加强 通过参数优化、采用更高级的材料、引入附加调节装置等加强有用功能的作用。 降低 通过对有害功能的补偿,减少或消除损失和浪费,采用更加便宜的材料、标准零部件等。 通用化 采用多功能技术增加有用功能的个数。 专业化 突出功能的主次。,取消子功能 在不影响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去掉中性的及辅助的功能。 取消子系统 如果采用某种可用资源后可省掉辅助子系统,可降低系统成本。 改变原理 改变已有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简化系统或使过程更为简便。,34,理想化程度评价(理想化公式),理想化是追求理想解的过程。 理想解的

16、特点 消除原有系统的缺点 保留并发展原有系统的优点 不导致系统的复杂化 不导入新的缺点,Max,MAXS,35,理想化法则,理想化过程是有规律的,是有一定的法则可以参考的。常用的理想化法则有: 法则1:去除辅助功能 法则2:去除一些元件 法则3:识别自服务 法则4:替换零部件 法则5:改变操作原理 法则6:利用资源,36,理想化设计案例,理想化实现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描述需要改进的专门技术系统的现有性能; 第二步:描述某个性能的理想化设想; 第三步:根据个人经验和理想化设想从上述已抽象出来的六种理想化法则中选定几种法则; 第四步:把第三步选定的法则具体化到专门具体的技术系统,并根据本文已叙述的理想化的四个特性来判定其解的有效性。,37,案例一 跳高运动的理想化,随着跳高技术的进步,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不同的跳高姿势获得的高度是不一样的,如图所示:,38,案例二 织机引纬工作的理想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